《超体》和《三体》不是一回事!哲学的尽头不是神学,是天人合一的心灵觉醒
(2014-11-11 22:53:41)
标签:
娱乐超体三体影评心灵 |
分类: 影视赏析-热点分享 |
终于赶上《超体》放映的末班车,在电影院里戴上3D眼镜,在黑暗中进入到一个脑细胞被不断激活、潜能不断开发的奇幻旅程。没错,《超体》是一部关于人类的内在潜能开发和灵性觉醒的影片。而所谓灵性的成长与觉醒,用比较流行的胡茵梦转述李谨伯大师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从小宇宙返回大宇宙,从小我到大我”的觉知觉察觉悟的过程,也是人类内在潜能被不断挖掘开启开发的过程。
当我们从小我的层面到自我的层面,再到大我的层面,再到无我的层面,就会有一种超脱、超越,而与一种宇宙的神秘力量连接后合为一体的奇迹发生——这就是《超体》中最经典的镜头之一的寓意:露西伸出手指与古老猿猴的手指触碰的瞬间,露西回到了宇宙本源,经历了宇宙大爆炸和星云形成的倒叙体验。这隐喻着我们潜能开发和灵性觉醒的终极追求就是与宇宙合一,成为宇宙的一部分,I
am everywhere(影片最后的点题)。
有朋友说,这个电影的立意是不科学的,因为脑电波已经证明,我们的脑细胞100%都是活跃的。但是,100%的活跃并不等于100%激活,就像在一个课堂上我们都在听课,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人都听懂了。
人类的潜能无限,如果连这样的一个认识都没有的话,那么看《超体》这样的电影似乎理解的难度太大了。
片中的教授担当了顶级科普宣传员的角色,在他的演讲声中,我们尝试理解:如果人类的脑细胞激活10%的时候,那就是芸芸众生;激活20%的时候,就可以轻松成为学习的天才、科学的权威,同时对大自然的万物充满了五感和情感的触动(活脱脱就是教练技术中敏锐的观察力的显现);激活30%的时候,就能用直觉力(也有被称为意念力、感应力或者超意识等等)去控制别人和物质;近40%的时候,就能够到达一种巅峰体验——当露西看到万物、看到一切远古的景象,其实就已经开始与宇宙合一,到达一种我们常常期待的,也许你我都曾经历过但却短暂如闪电的巅峰体验的瞬间。再往上,那就只能是回到宇宙的本源,成为宇宙的一部分。这也就是为什么影片中说的,当你的脑细胞被激活开发达到28%以后,就只能够不停的继续进化,因为那种突破性的力量已经不是我们人本身所能够控制的了。按照片中教授所言,就是每一个细胞都想要独立!都要成为自己与宇宙合一的意识。
这样的科幻式推测并不是空穴来风,世界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包括科学家)投入到有关人类潜能与灵性开发研究之中。如果回到现实中的实例,你只要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人类一代比一代更聪明,90后、00后、10后……不仅是生物进化的智商提升,而是眼花缭乱的心智蜕变!当90后们去掉思维的限制,去掉想象的屏障之后,人类脑细胞的潜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得到激发、开发和利用。
很多人因为看过《三体》而看《超体》,也有不少人说:不看《三体》就看不懂《超体》。双方的粉丝在网上也是相互拍砖,各执一词。本人以为:《超体》不是《三体》,虽然它们都探讨了人类的起源和居住条件的恶化以及人类对自然的依赖,但是它们的立意和情节可以说是反其道而行之的。《三体》用超级玄幻的想象力(三个太阳,脱水,降维等)以及大幅大幅生涩高深的科学对话,使它成为令读者容易两极分化的科幻小说。窃以为只有那些科学素质超高,同时想象能力还没有被泯灭的读者才能耐心地慢慢把这本书读懂(曾经也读得我一边叫好一边惋惜)。也因此,《三体》名声在外,在国内却有些曲高和寡。它不像电影,几乎没有娱乐元素。它与《超体》最大的分歧,是它对科学技术的爆炸性发展给地球人类带来的毁灭性灾难有深刻的阐述,借用书中的准反面人物的嘴说出“过多的知识将毁灭人类”这样的话语。而《超体》更多地是在“向知识致敬”。我们可以看到,当LUCY脑细胞开发到20%的时候,她从一个街边混混瞬间成为各种权威,这个时候,知识的力量神乎其神。但如果脑细胞继续激活到28%的时候,知识已经不再重要,因为知识的获取变得轻而易举,一个小时就可以成为几个领域的专家,而灵性的觉醒与成长,从此刻开始,就成为人类回到宇宙本源的唯一选择。
所以说,《超体》是关于我们人类如何通过脑细胞的不断激发和心灵的觉醒与成长,从愚昧无知到达知识的权威,再到达直觉的智慧,再到达天人合一,最后回到宇宙本源的一部人类心灵成长的交响曲。它跟《三体》不是一回事儿。当然,它们有一些感悟会让你感觉有一点点类似,因为它们都是探讨人类的起源、人类的归宿、生存的意义等等哲学话题的,只能说在上位概念的层面,可以有相近的归类。
总而言之呢,要想看懂《超体》或者《三体》这样的科幻电影和科幻小说,必须要有较高的科学素质(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和心灵觉悟——要有一种心智的转变和灵性的觉察、开悟,否则看这个电影,也就是一头雾水,看个热闹罢了。而且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所有的科幻都是与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相关的,特别是对未来的可能性(当下的不可能)的想象和展现,我们都希望未来会有更多奇迹的出现不是吗?
这就是科幻的魅力!
(文/薛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