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郭亮洞挂壁公路--豫北南太行游记之七】

(2016-06-24 08:17:18)
标签:

2016

南太行山

挂壁公路

山水无忧

摄影杂记


【郭亮洞挂壁公路--豫北南太行游记之七

【郭亮洞挂壁公路--豫北南太行游记之七】


雨一直在下,雨势变小。
走出小山村,还有两处必看的景观,一个是崖上人家,一个是郭亮洞(挂壁公路)。
两处景观分处于相对两边的悬崖峭壁,先去哪一处呢?这是个问题。
郭亮之所以闻名于世,毫无疑问,那是因为著名的挂壁公路。
一般人会是急不可耐的走进郭亮洞,近距离的触摸和感受前辈所创造的奇迹。
错了!大错而特错。尤其是年逾花甲之人。
走完郭亮洞,还有多少体力和信心再去攀爬对面高过百米的悬崖!
不少人望着对面的悬崖绝壁,仰天长叹,望而却步,弃之而返。
错过了观赏挂壁公路的最佳角度和绝世罕见的壮美景观!

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老哥儿五个简单商议,离开蜂拥的人流,转道对面的山路。
先难后易,从高处向下行走,以势能代动能,绝对合理。
没去过郭亮,想去郭亮的朋友们,可以借鉴我们的经验。

本篇前面的照片是前往崖上人家的路上拍摄的。后面的照片是在挂壁公路上拍的。
崖上人家的照片留待下一篇博文中再与诸位分享。
篇末有关于郭亮洞的详细介绍,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郭亮洞挂壁公路--豫北南太行游记之七】

【郭亮洞挂壁公路--豫北南太行游记之七】

【郭亮洞挂壁公路--豫北南太行游记之七】

【郭亮洞挂壁公路--豫北南太行游记之七】

【郭亮洞挂壁公路--豫北南太行游记之七】

【郭亮洞挂壁公路--豫北南太行游记之七】

【郭亮洞挂壁公路--豫北南太行游记之七】

【郭亮洞挂壁公路--豫北南太行游记之七】

【郭亮洞挂壁公路--豫北南太行游记之七】

【郭亮洞挂壁公路--豫北南太行游记之七】

【郭亮洞挂壁公路--豫北南太行游记之七】

【郭亮洞挂壁公路--豫北南太行游记之七】

【郭亮洞挂壁公路--豫北南太行游记之七】

【郭亮洞挂壁公路--豫北南太行游记之七】

【郭亮洞挂壁公路--豫北南太行游记之七】

【郭亮洞挂壁公路--豫北南太行游记之七】

【郭亮洞挂壁公路--豫北南太行游记之七】

【郭亮洞挂壁公路--豫北南太行游记之七】

【郭亮洞挂壁公路--豫北南太行游记之七】

【郭亮洞挂壁公路--豫北南太行游记之七】

【郭亮洞挂壁公路--豫北南太行游记之七】

【郭亮洞挂壁公路--豫北南太行游记之七】

【郭亮洞挂壁公路--豫北南太行游记之七】

【郭亮洞挂壁公路--豫北南太行游记之七】

【郭亮洞挂壁公路--豫北南太行游记之七】

【郭亮洞挂壁公路--豫北南太行游记之七】

【郭亮洞挂壁公路--豫北南太行游记之七】

【郭亮洞挂壁公路--豫北南太行游记之七】

【郭亮洞挂壁公路--豫北南太行游记之七】

【郭亮洞挂壁公路--豫北南太行游记之七】

【郭亮洞挂壁公路--豫北南太行游记之七】

【郭亮洞挂壁公路--豫北南太行游记之七】


 


郭亮洞的修筑背景:

郭亮村村里人的祖先是为避难逃入此绝境。先前,村里出入的道路是一条完全由石块和直接在90度的石崖上开凿的石阶组成,称为“天梯”,羊肠陡峭,仅容一人通行,无任何防护措施,出入非常危险。郭亮村的牛、羊、猪等牲畜大多是在小犊子时就由村民从“天梯”抱上来的,喂大后若想卖给外村,还得绕上30多里的山路才能转下山。平时从“天梯”将山货背到山外,换取一些紧俏的日用生活品。


郭亮洞的修筑过程:

1971年的秋天,村里人为了积极响应毛主席“人定胜天”的号召,摆脱世代穷困的宿命,让身后的子孙不再行走险峻的天梯,在村党支部书记申明信的提议下,村民申新福、王怀堂、申福贵用绳子测高度、距离,用土法绘图,到县里请教专家征求意见。

1972年村里人自发卖掉山羊、山药,集资购买钢锤、钢锉;在无电力、无机械的恶劣条件下,由村中十三名壮劳力组成的凿洞突击队顶着风雪,腰系着麻绳,悬于峭壁之上握紧铁钎,舞起铁锤,在红岩绝壁上凿出一排排炮眼。十三条青年汉子聚在天梯下举拳面壁,发誓要凿穿绝壁,打出通向山外的大路。

197239日,郭亮洞开工。由于郭亮村海拔高,耕地少,无霜期较短,一年只能种一季农作物,全年粮食收成不过8万余斤,而这区区8万斤粮食却是全村几百口人的全部口粮。在这种状况下,13名突击队员每天只有0.12元的伙食费,玉米粥、玉米饼、窝头野菜便是他们的一日三餐,就这样每人每天也只有两斤玉米的配额。

1975年年底,工程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郭亮人已经卖光了山羊,砍光了树木,吃光了粮食,再也没有一分钱。这时候,全村男女老少都出动了,早上5点钟起床,爬5公里山路去挖鱼鳞坑,挖了一冬一春,挣到工钱3100多元。支部书记把钱拿到村里后,100多口人围着他,让他赶快到城里去买钢材、雷管、导火线、炸药。郭亮绝壁平均高度105米,从绝壁中间炸开工作面,需要系绳子凌空作业,没有钱买绳子,就解下牛拉犁的绳套,一段段接起来,从崖头把人放下来。就是这样,参加打隧道的壮士把生死置之度外,用生命和热血让天堑变成了通途。

郭亮人没有用任何机械,历时5年,硬是在绝壁中一锤一锤凿去了2.6万立方米石方,打秃钢钎12吨,打烂了8磅重的铁锤4000个,老人孩子都轮流走上隧道工地,清理石渣。大石块用手搬,小石块用筐抬,用篮子挎,人人肩头成茧,十指流血。在工程最困难的关头,辉县教育局100多名教职员工,在局长原永同志的带领下和郭亮人一块施工,加快了工程进度。

197751日被人称为“绝壁长廊”的郭亮洞终于在正式通车。为此,王怀堂等村民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郭亮村村前有石碑记载着这一历史事迹。

------摘自【百度百科】

【郭亮洞挂壁公路--豫北南太行游记之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