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拍钟鼓楼】

标签:
2016初夏小满钟楼湾山水无忧摄影游记 |
【三拍钟鼓楼】
东单西四开发的比较早,已经充满了现代商业的味道。
只有这鼓楼周边因环境局促,没有什么大型商业,只有一些小门小户的店铺,算是还有些许的京味儿。
专程拍钟鼓楼,这是第三次。
前两次是在四年前,分别登上钟鼓二楼去拍摄内景。
此番重来没有了“登斯楼也”的兴致
沿着周遭胡乱拍点儿片子了事。
正所谓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与这历史遗存无关。
钟鼓楼始建于元代,位于大都皇城后边,按“前朝后市”之说,这里在元代就有帽子市、皮货市、鹅鸭市、珠子市、柴炭市、铁器市、米市、面市等。明初因战乱使这里的商业一度萧条,后来随着城市报时的“晨钟暮鼓”之声,商业有所恢复。清代,一些达官贵人选中什刹海岸营建府邸,鼓楼地区更加繁荣起来,鼓楼前及烟袋斜街陆续出现了酒楼、饭庄、茶馆、钱庄等。民初,钟楼之下开设了电影院,钟鼓楼之间的空地上成了“平民市场”,一些摊商和民间艺人在此经商卖艺,游人众多,热闹非常,被称为“小天桥儿”,市井民俗味儿浓郁。从景山上向北望鼓楼大街的景色更是绝妙:各种风格的建筑在景山脚下一波又一波蔓延、呼应,从庄重的地安门到造型瑰丽的鼓楼、钟楼相续耸立于中轴线上。到钟楼之后,城市中轴线便恰到好处地结束了,不再向北延伸到城墙根儿下,景观的重点平缓地分配给了左右分立的两个城楼——安定门和德胜门。壮丽而神秘的京城中轴线,恰似“神龙见首而不见尾”,悄悄地隐遁于城郊外的烟霞雾霭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