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棉铃虫(常见)
棉铃虫介绍:棉铃虫又名棉铃实夜蛾,鳞翅目,夜蛾科。幼虫除蛀食棉铃外,也危害多种大田种物、蔬菜和花卉,是一种食性很杂,危害很广的害虫。棉铃虫成虫体长14~18mm,翅展30~38mm,棕褐至灰褐色,前翅有一环纹褐边,中央有褐点。卵径约0.5mm,半球形,乳白色,老熟幼虫体长30~42mm,体色变化很大,由淡绿至黑褐色。蛹长17~21mm,黄褐色。
棉铃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华北1年3~4代,华南5~6代,云南7代。以蛹在土中越冬,5月中旬开始羽化,第一代卵最早在5月中旬出现,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第一代幼虫危害期,7月份为第二代幼虫危害期,8月上旬至9月上旬为第三代幼虫危害期,第四代幼虫于10月上、中旬老熟,入土化蛹越冬。
成虫交配和产卵多在夜间,交配后2~3天开始产卵,卵散产于月季的嫩叶、嫩梢上,每只雌虫产卵100~200粒,产期7~13天。卵发育历期为15℃时6~14天,20℃时4天,30℃时2天。初孵幼虫仅能啃令嫩叶尖及小蕾成凹点,2~3龄时吐丝下垂危害花蕾,1头幼虫可危害几个花蕾,尤其6龄幼虫快成熟时,食量很大,2~3头就能把一个大花蕾食光。幼虫有6龄,发育历期与温度有关,20℃时历31天;25℃时22.7天;30℃时17.4天。老熟幼虫入土3~9cm筑土室化蛹。预蛹期约3天,蛹发育历期也与温度有关,20℃时历时28天;25℃时18天;30℃时9.6天。棉铃虫属喜温喜湿性害虫,成虫产卵适温23℃以上,幼虫发育以25~28℃和75%~90%相对湿度为适宜。
因此,湿度较大的温室往往是棉铃虫繁殖的良好场所。露地栽培时,夏季雨水多,一方面可冲掉部分幼虫,另一方面雨水造成土壤板结也不利于幼虫入土化蛹,对虫有抑制作用。北京地区棉铃虫危害盛期为6月份和9月份两个时期。
棉铃虫虫害部位:月季栽培时其幼虫蛀食花蕾、花,也食害嫩枝、嫩叶,有些花蕾被蛀空,有些花蕾被蛀食后形成小孔,影响蕾的生长,即使勉强开放,也因有虫孔使花朵失去欣赏价值。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www_huacaijia_com/09e858fdec5ec2283d3b8aa8c3250c4c.jpg
棉铃虫的防治:
4c7bf41f3a292df56c45a9cf
下载附件
6
1、首先要建立虫情预报,4~10月份设置黑光灯诱捕盆,每天检查捕到蛾数,然后检查虫口密度,决定喷药时机。棉铃虫必须在3龄前进行防治,否则等虫钻入蕾中再打药,为时已晚。
2、棉铃虫可用生物防治,在第二代棉铃虫产卵高峰后3~4天和6~8天连续两次喷洒细菌杀虫剂(B.T.乳剂、HD-1等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或用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可使幼虫大量染病死亡。
3、抓住2龄幼虫未进入蕾前,用灭幼脲I号以及阿维菌素交替使用,其它喷洒农药灭杀毙(21%增效氰、马乳油)6000倍液,功夫(氯氟氰菊脂)2.5%乳油5000倍液,天王星(联苯菊脂)2.5%乳油2000倍液等也都有很好效果。”
前一篇:秋季多肉植物种植管理
后一篇:月季的虫害防治——金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