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减,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凡是涉及到大尺度的画面和台词,基本都难逃剪刀手。
然而,最近的一些删减让人觉得十分荒诞。
比如前段时间的《八角亭迷雾》。
居然连段奕宏嘴里的烟也被P掉了。
原本凝重紧张的悬疑氛围,瞬间被一场无实物表演,笑场了。

这几天,又有网友发现一部青春爱情片《初恋这首情歌》也惨遭删减。
在国内的播放平台上,足足删去了3分钟。
其中包括全部的kiss镜头。

这不禁引起了许多网友的不解。
难得现在连亲吻镜头也要被封禁了?

《初恋这首情歌》遭到删减,并不是最近才有的。
这是去年电影院刚开放时,国内引进的第一部复映影片之一。
去年8月,就有不少观众发现院线版的影片中有一些段落连接不上。


而之后登陆国内视频平台的版本,应该也是和院线同一个版本。
删去了全部的亲吻镜头。

但蹊跷的是。
六公主上播放的版本,却保留了吻戏。
这就让人感到困惑,这里的删减准则到底在哪。

何况,对于这样一部以青春爱情为主题的电影。
吻戏被删,就大大弱化了影片的表达。
故事发生在经济萧条的爱尔兰小镇。
男主的家庭陷入财务危机,转学去了教会学校。
在学校门口,他邂逅了自己的真命天女。

女主谎称自己是一个模特。
而男主也胡扯自己在组乐队拍mv,刚好缺一个女演员。
他顺利留下了女主的联系方式。
继而在组乐队演出的过程中,渐渐发展出一段双向奔赴的甜蜜爱恋。

电影三分钟的删减,包含了三处吻戏。
这三处吻戏,更是见证了男女主角情感发展的重要时刻。

第一次是在海边的「跳海吻」。
男主拍摄mv让女主假装跳海,却没想到开拍后女主假戏真做。

不会游泳还为艺术如此执着的女主,唤起了男主汹涌的爱意。

救起女主后,男主一个情不自禁。
就吻了上去。

但很快又担心自己有所冒犯,于是向她道歉。
他得到了女主的原谅,于是更进一步,提起了女主的男友。
这让女主非常下头,转身离开。

去掉这段吻戏,他们情绪的转变都变得莫名其妙了。
男主刚刚救起了女主,却又突然道歉?

上一秒女主和男主谈艺术和创作。
下一秒男主却和女主说起了感情?

对白驴唇不对马嘴,堪称删减硬伤。
跳海吻是男主头一次毫不遮掩地向女主表达了他的爱。
在这之后,他们一起航海,到海平线的那一头的草地上聊音乐。
这就来到了第二场吻戏,「草地吻」。
女主称赞起男主驾驶游艇的样子很迷人。
他们在彼此的吸引中亲吻。

而删减后,两个人止步于越靠越近。
气氛尴尬的突然远离,吃起了饼干。
好像彼此因为刚才的对话闹了别扭。


实则,男主说女主高傲难以接近,但却俘获了她的吻。
女主吃起饼干,低头浅笑,还在回味。

当然,她不是在回味饼干,而是在回味刚才那个意乱情迷的吻。
男主再次吻上来,却被女主还没嚼完的饼干打断了一下。
这段「饼干吻」,让两个回归理性的人,再次确认了对方的心意。
而这场灵与肉的触碰,被删到没有一丝痕迹。

情节连贯上并没有太多影响,但女主低头浅笑和男主尴尬地张望却失去了原由。
青春的悸动与羞涩被完全抹杀。
这也导致主人公的爱情线,在影片中的转变有些生硬。

一场疯狂叛逆的青春故事,一段美好懵懂而又热烈的初恋。
却只能谈青春,不能谈爱情。
真是删到对不起这部翻译成中文的电影名。

其实,吻戏被删的不只是这一部电影。
先前平台上线的,由小松菜奈和管田将晖主演的《溺水小刀》也没逃过这一劫。

掌管小岛神主一族的叛逆男主,和平面模特转学生女主陷入爱河。
女主被他神秘而又高傲随性的气质吸引。
但以为这只是一厢情愿。

等到杂志出版那天,她拿出杂志让男主看,希望能在这场追爱游戏里,征服他。
她胆怯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意,说着说着有些感慨地哭了。
男主拿出一罐啤酒安慰她,她却又笨拙地洒了一身。

经典的「啤酒吻」,就发生在这场看似落空的单恋里。
男主主动舔掉了女主下巴上的酒,然后认真地亲吻了她。

四个大字:又纯又欲!
这场啤酒吻,把男主死傲娇人设中的羞涩体现得淋漓尽致。
但删减版却让男主的接近,看上去有些戏耍女主的玩味。

不仅如此,公车吻、阁楼吻,也被删减。
删减后,别说台词对白有问题看不懂。
男女主之间相互试探,相互追逐的感情线也显得更加拧巴。
看上去就像两个病娇自说自话。

另外,曾经大火的爆款台剧《想见你》,吻戏被删也不是一处两处。
陈韵如主动吻上了和她畅谈未来的李子维,夺走了李子维的初吻。
李子维和黄雨萱的雨中吻,更是堪称浪漫爱情桥段的典中典。
但是被剪刀手无情裁去后,总让人物之间的情绪宣泄,差了那么一点。

特别是被删掉的王诠胜那场吻。
不仅隐藏了王诠胜真正的性取向,也让他投海自杀的原因变得暧昧模糊。

还有平台引进的英剧《正常人》。
看过删减版的朋友们根本不敢想象,其实男女主角早在第一集就亲吻了彼此。

360分钟的总时长,亲密戏码被砍掉了40多分钟。
12集的内容,被重新组合,分成8集播放。
这些被删减的感情戏,让剧情支离破碎。
不仅降低了剧情流畅性,也影响了人物的塑造。
甚至会曲解创作者的表达,与此同时,观众的观看体验也被大打折扣。

40多年前,国内也曾掀起过一次关于吻戏审查的讨论。
1979年《大众电影》刊物封底的一张接吻剧照,引起了骚动。

一位宣传干事向编辑部写信,指责这张剧照刊登在如此热门的刊物上。
并称,这一行为简直是荼毒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青少年。
并且还挑衅编辑部是否敢把他的信件刊登出来,让观众评评理。
他的信件一经刊登,就引发了各地读者的议论。
但从结果来看,吻戏对于普遍大众来说,已经不再是电影创作中需要规避的禁忌。
这次讨论,也间接促成了80年代两大经典银幕吻。

一部是同年上映的电影《生活的颤音》。
这是在特殊时期之后,国产电影第一次向观众毫不掩饰展现男女主角的亲吻。
吸引了不少观众奔着吻戏而来。

另一部则是《庐山恋》。
片中男女主角在草地上的那一吻。
虽然不是真正的接吻,但是这一吻轰动一时,惹得无数观众脸红心跳。

不过,主演郭凯敏在多年后接受采访时,爆出内幕。
影片中男女主之间的亲密尺度并不止步于此。
男女主角在多年后的重逢时,还有一段真正嘴对嘴的接吻戏。
这场戏原本并不在剧本里,也是导演临时加的。
最后,这段吻戏还是被要求删掉。
在将近被驳回的100多条审查意见之中,唯一要执行的一条。

在美国,也有一段吻戏审查的时代。
1930年至1966年,美国电影协会推出《海斯法典》,详细划分了12大类的限制。
禁止展现性话题、粗俗、淫秽、渎神、详细的犯罪方法等内容。
其中,对于有关接吻的细则,则有规定不得表现放纵情欲的接吻和拥抱。
面对这样的规则,希区柯克导演不得不在违规的边缘疯狂试探。
他让角色接吻几秒钟就停下,从而聪明地使得一场亲吻戏拉锯了2分半。

以上对于吻戏的争论与限制,都属于特定时代的产物。
然而,我们难以想象,几十年后的今天还会出现吻戏删减这样的事。
不少网友都在吐槽「开倒车」。
但实际上并非我们看到的这么简单,而是另有「隐情」。
2019年《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向我们阐明了吻戏删减的原因。

规定中有一条:
未成年人节目不得含有以下内容:肯定、赞许未成年人早恋。
当然,治理网络视听乱象,保护未成年观众的心理健康,很有必要。
但是平台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就出现了几个问题。
第一,如何界定「未成年人节目」?
根据规定,这一范围指的是:
未成年人作为主要参与者或者以未成年人为主要接收对象的广播电视节目和网络视听节目。
而在平台操作中,不管观众年龄分布情况是怎么样的,只要作品主角有未成年人,一律划分到「未成年人节目」。
但在美国,《初恋这首情歌》被分级为PG-13,说明它本身就不适合13岁以下儿童观看。
影片的受众,其实还是以成年人为主。

第二,如何判定未成年人爱情戏是否属于「肯定、赞许早恋」?
如果接吻算宣扬早恋,那么牵手算不算,打情骂俏算不算?
很难去统一一个判定标准。
但平台为了保险起见,都选择简单粗暴地把吻戏删掉。
一刀切的做法,相当于否定了作品当中吻戏出现的合理性,把它盖章成「宣扬早恋」。
实际上这些被删减的作品,对情感的刻画非常立体、真实。
《正常人》刻画了一对阶级差异巨大的曲折虐恋。
然而,爱情并不是他们人生的唯一追求,而是在这样的关系中逐渐成长,建立属于自己的人生。

《初恋这首情歌》也同样如此。
他们在青涩懵懂的情感中发现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一起走向了追逐梦想的路途。

《溺水小刀》也是将主题落在了成长上。
青春的懵懂与勇敢,成为了奔向人生未来的信仰。

其实这些青春爱情,并不存在教唆或者误导未成年人早恋的嫌疑。
即便真的有未成年观众看这些作品,也只是增进他们对青春及成长的认知,对情感与人性理解。

《罗密欧与朱丽叶》《红楼梦》等文学名著,都在描写未成年之间的爱情,但也丝毫不妨碍它们成为必读书目。
《性爱自修室》全剧更是聚焦未成年人的谈性说爱,但它也是一堂绝佳的性教育课。
好的爱情作品,从来不受主角年龄、题材的限制。
它透过个体的情感经历,探讨普世的爱情话题,乃至社会话题。
平台一刀切删减,不仅是对作品的多义性进行忽略。
也是对创作者和观众的不尊重。
更是对正常情感表达的扼杀。

就像今年国内引进重映的《天堂电影院》当中,删减成了一则隐喻。
片尾多多收到了阿尔弗雷多生前留给他的一本胶片。
他看着银幕上那些曾经被删减的亲吻拼接在一起,热泪盈眶。

这些情感充沛的吻,让那些曾被抑制的男女情爱喷薄而出。
而胶片中纯洁美好狂热的爱情,就象征着多多那段刻骨铭心却被现实压抑的初恋。

这些删减掉的吻,是一份珍贵的礼物。
它蕴藏着无法用价值衡量的情绪和记忆。
使人物立体鲜活,无限贴近于我们现实生活中情感,带给我们感动与共情。
而这,正是电影这门艺术最大的魅力。
也是我们如此热爱电影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