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凉提防阴暑你晓吗?
九牧林医家导读:刚刚过去的一个星期,天气变得异常,只有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热。
为了对付炎热的天气,不少白领和市民只好“三要”,即上班要靠空调,坐车要空调车,下班或在家躲进了空调房。炎热的天气,那里能纳凉,也只有开着空调的房间,或到超市,或到影院,这群“被纳凉”的朋友,结果不到一星期,就要到医院报到。有许多朋友们,想不通问博主,天气太热会中暑,现在享受空调,却患病增多,这现代科技却没有给人带来益处,反而增添了许多疾病。
看来夏天空调房里是非多,让人得病多也多,不得不提高警惕。因为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里的人,尤其要注意多出出汗,把身体里的热气散发出来,同时,空调房里空气不好,空气干燥、污浊,要记得时不时到室外“换换气”。
http://1834.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7/5/23/14/12a56724493g214.jpg贪凉提防中阴暑你晓吗?" />
一、常见不适病状
有位吴先生,人胖一向怕热,几天来,总是感觉热得大汗淋漓,只好一头钻进空调房,一边开低空调温度,一边猛吃冰品,结果刚开始是拉肚子,接着是头晕,感觉全身肌肉酸痛,说是热伤风……
有位陈女士,公司一连几天加班,感觉人疲劳,在公司办公室里尽吹空调,出了办公室回到家里,还是开大空调,凉快就睡,结果早上醒来,出现了发热、出汗、没力气、喉咙肿痛、流鼻涕等众多症状。想不通,这样热,人都热坏了,怎么还感冒了呢?看来是患上了热伤风……
曾经老是戴框架眼镜的张小姐,这两天心血来潮,戴了隐形眼镜上班,办公室里吹着空调,盯着电脑,结果一天下来,眼睛就酸酸胀胀的……
看来夏天空调房里是非多,让人得病多也多,不得不提高警惕。因为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里的人,尤其要注意多出出汗,把身体里的热气散发出来,同时,空调房里空气不好,空气干燥、污浊,要记得时不时到室外“换换气”。
二、什么中“阴暑”
阴暑,是指夏季因气候炎热,而吹风纳凉,或饮冷无度,中气内虚,以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侵袭而为病。从中医角度说,是由於静而得之,故名“阴暑”。
阴暑患者症状有发热恶寒、无汗、身重疼痛、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还有因着凉导致腹泻腹痛、浑身没劲、无汗恶寒、关节酸痛等。像上面的吴先生,陈女士、张小姐等人的症状全属于此症。
三、阴暑与中暑不同
阴暑,医生诊断是热伤风。热伤风从字面上说,是受热引起的感冒,实际上是因为患者体内存有郁热,然后受了风邪。
按中医理论,在风、寒、暑、湿、燥、火过偏的六淫中,暑属外邪,这与季节、工作环境有很强的相关性。暑邪致病有阴阳之分,在暑热或高温环境下作业而中暑者,属“阳暑”,即俗称“中暑”;而在暑热时节,过食生冷,或贪凉露宿,或冷浴过久所致的热病,俗称“中于寒”,属“阴暑”。暑邪为火热所化,主升散,多挟湿。其临床症状有高热、汗出、口渴喜饮、尿少短赤、头痛、头晕、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体温升高(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气短、倦怠或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挟湿者又常见胸闷脘痞,溏便不爽等症。
四、阴暑引发原因
按照中医理论,伤阴暑主要是因风、寒、湿邪侵袭机体引发,常常在季节转换的时候由于过度贪凉而出现,如果过于避热趋凉,均可导致风、寒、湿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由于夏季暑热湿盛,人们毛孔开张、腠理疏松,人们睡眠、午休和纳凉之时,若过于避热趋凉,如夜间露宿室外,或坐卧于阴寒潮湿之地,或在树阴下、水亭中、阳台上乘凉时间过长,或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或立即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或睡眠时被电扇强风对吹,均可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出现身热头痛、无汗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症。正如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指出:“阴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故名阴暑。”特别是老人、儿童、孕产妇、体弱及患有宿疾者,容易诱发此症,尤应加强防护,不可过于避热贪凉,避免寒湿侵袭而引发“阴暑”。
五、得阴暑注意啥
很多人不知道,中暑分为“阳暑”和“阴暑”两种,“阳暑”是指长时间在太阳暴晒下劳动、运动,导致的头晕倦怠、口渴身热;而阴暑通常是人们以错误的方式解暑引起的,如在户外将身体晒得很热,然后突然进入冷气大开的室内,或是在大汗的状态下,洗冷水浴或喝冰镇饮品。
夏季里患上热伤风,主要是因为体内过多的热量散发不出来导致的。在工作压力大、心情烦躁、饮食生活不规律等情况下,又吹风着凉后,潜伏在呼吸道内的病原微生物会乘虚而入,导致热伤风。
热伤风分为风寒、风热、暑湿三种类型,需要对症下药,不能像冬天感冒一样吃感冒药,否则效果不好,还容易有副作用。
建议您多喝水,饮食上常喝稀饭、菜汤、水果等,多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少饮酒。另外,胃肠道对寒凉的刺激非常敏感,而忽高忽低的气温最容易引起肠胃不适。因此提醒您,天气由热转凉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在饮食上避免过多进食生冷食物,避免引发胃痛。
如果有患者应多喝些生姜红糖水,千万不要喝冰镇绿豆汤等,以免雪上加霜,或在中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四逆汤加砂仁,一般服用3~5天就能见效。
提醒,人们不要在树荫下、阳台上乘凉时间过长,不要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或在睡眠时不要开电扇强风对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