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幼儿时光(3-6岁) |
前天,在当当网上订阅的《笠翁对韵》到了,随手翻阅了一下,与浩宝在幼儿园学的《千字文》、《老子》等国学相比较,这个算比较容易的了,句子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比如,第一段的“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念起来就像唱歌一样,像我这个年纪,读了几遍也能记个差不多了。
第一次听说这本书,是在网上看到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国学知识涉猎广泛,而且背诵流利,更让人惊叹的是,小小年纪对古文理解和应用的很是透彻、到位。寥寥几句诗词就把主持人描绘的非常精确,令观众惊叹不已。小姑娘的妈妈在介绍对女儿的培养时,提到的有一本启蒙读物就是《笠翁对韵》。后来,浩宝不上学前班时,他的老师推荐过这本书,说是曾经大班没有背诵《老子》时,就是背诵的《笠翁对韵》。
百度来《笠翁对韵》的描述如下:《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作者李渔,号笠翁,仿照《声律启蒙》写成,因此叫《笠翁对韵》。全书分为上下卷。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浩宝所在幼儿园教学的一大特色就是国学教育。从《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到《老子》,浩宝从两岁多入园到现在六岁大班毕业,国学的朗诵贯穿了他整个幼儿阶段。小孩子对于背诵的东西没有难易之分,琅琅上口的儿歌与艰涩晦懂的古文,相对于他来说,是一样的。不然,就像《千字文》、《老子》这样难背的国学,班里那么多孩子不可能全部都会背诵。而对于浩宝,这些国学知识的学习,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是记忆能力的提高,浩宝大班老师反映说,浩宝是班里为数不多的几个背诵《老子》又快又准确的几个孩子之一。二是《千字文》的学习,帮他认识了一千个不同的汉字,不用专门去教他认字,不知不觉中他就可以独立阅读了。三是国学教育的熏陶,让生活中的许多道理不用刻意去教,他自己就明白了。就像《弟子规》中的“出必面,返必告",浩浩上学走的时候的一句“妈妈,再见”,放学回来的一句“妈妈,我回来了。”不用告诉他原因,他就知道怎么做,省了我多少唠叨。所以,国学教育,也是我让浩宝一直坚持在这所幼儿园上了三年多的原因之一。自从浩宝结束大班学习后,国学的学习也就中断了。一直寻找适合他的国学教材,多方面比较后才选择了这本《笠翁对韵》。
尤其是,近几年来,从新闻联播到高考改革的信息一次次释放着,要把传统文学进一步发扬广大下去的决心。特别是随着高考的改革,语文所占的分数越来越高,180分的题里面国学要占相当的比重。而且,我认为,语文学好了,对其他学科都有帮助,毕竟我们国家的教育,还是分数至上,我们不能改变,只能学着去适应。我上初、高中的时候,出于对唐诗宋词的喜爱,像白居易的《长恨歌》,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等等,还有李清照、陆游的诗词当年真是背诵了很多,直到现在,还能背诵一部分。尤其是高中的时候,在老师的逼迫之下,背诵了不少的古文,虽然现在有些已经记不下来了,但是有些句子已经深深的刻在了脑海里。尤其是这些古文、诗歌的背诵对于当年的语文学习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记得,每次语文考试的文言文阅读、诗词填空以及作文,几乎不怎么费力就可以拿到高分。这也是我想让孩子坚持国学朗诵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其让他在以后的学习中吃尽苦头,不如现在趁早培养。
虽然,我高中分班时选的是理科,大学的专业也和文科不沾边,但自从大学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却一直与文科紧密相关。深圳华为的三年文秘工作生涯,进入机关单位后,七年的办公室文字写作,包括2005年通过省考进入公务员队伍。我不得不说,真的感谢当年的诗文学习。不然,这些差事真的应付不来。
昨天晚上,让小子背诵第一节,也就是我开头说的那一段,也许小孩子的记忆能力虽然强,但是他理解不了那么深。那一段,我只念了三五遍就记个差不多了,理解着联想,记忆起来真的不难。但是小子就没那么容易了,在家里背诵没有老师管着,他是想念就念几句,不想念思绪不知道转哪儿去了,半个小时后,我去检查时,他依然背的上句不接下句。这臭小子,不太像老师描述的在幼儿园几遍就可以准确背诵《老子》的事儿啊。没有老师的威严,总得想个办法让他背才行啊。忽然想起,这个周六就是浩宝的六岁生日了(阴历),他一直缠着我给他买玩具,不如我将计就计,呵呵,说不定。。。。于是,从钱包里拿出来一元钱,告诉他,如果你把第一段背诵下来,这一元钱就归你了,你愿意买什么就买什么。而且还告诉他,以后,你背一段,我就奖励你一元钱,这样到你生日那天就可以攒很多钱了,就可以买你喜欢的玩具了。果不其然,他一听可以买玩具,立马拿起书来,一遍遍去念。没出三遍,就告诉我说,妈妈我背下来了。合上书,一字不拉的准确背了下来,虽然不太流利,个别句子需要提示。但相比较于刚才,天壤之别了!!
虽然用钱来奖励,俗了点,但是玩具的吸引力对小朋友来说,是巨大的,所以背诵起来,毫无压力。看来,不是不背,不是背不下来,而是激励措施不到位。既然,在家里咱没有老师的威严,那就只能是投其所好,连蒙加骗,达到目的了。我这,算不算,因材施教呢???育儿的路上,一路探索,一路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