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现在两岁三个月了,从最初一个字一个字的往外蹦,到后来一个词一个词的说,再到现在一大串一大串的长句子往外冒,有时候,还能说出大人话儿,真是让人惊诧不已。最近,这小家伙儿在嘴皮子越来越溜的前提下,小脑瓜儿也转的越来越快了,做事说话竟然学会了讲究策略,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一、不“稀罕”他爸时,采取的“策略”
某个晚上,浩浩躺在床上喝奶,准备睡觉了。浩爸就势躺在了他的身边,想跟他亲热一会儿。没想到,小家伙儿那一会不“稀罕”爸爸,用手使劲儿推爸爸,意思是不要他躺在身边,赶快起来。浩爸逗他,故意在那儿躺着不起来。浩浩见来“硬”的不行,眼珠儿一转,计上心来。“爸爸,你快去洗澡去吧!洗洗澡多舒服呀!”浩爸:“我不想去洗澡,我想和浩浩玩会儿。浩浩:“不洗澡身上臭烘烘的,小朋友就不喜欢和你玩了,小苍蝇会来的。”(这些话是来自于《婴儿画报》上的一个故事《不爱洗头的豆豆)浩爸没有办法,只有起身,因为要给儿子做个好榜样,所以不能当“不爱洗澡”的爸爸。浩宝的目的终于达到了。
二、不想让妈妈给他扇扇子时,采取的“策略”
某天中午,浩浩在院子里拉巴巴,浩妈怕小蚊子咬他的小屁股,就拿着扇子给他一直扇。浩浩:“妈妈,你别用小扇子扇我的屁股,我拉巴巴呢。”估计是小屁股被一阵阵风吹的不舒服了。浩妈:“妈妈怕小蚊子咬你的小屁股。”浩浩愣了一小会儿,“你用扇子扇我的小屁股,会沾上巴巴喽。沾上巴巴还得洗。”(貌似还是站在浩妈的角度考虑问题呢,真是让为娘我扇也不是,不扇也不是)
三、不想留在奶奶家时,采取的“策略”
中秋节要到了,浩爸浩妈晚上得去串门。所以,晚上决定在奶奶家吃饭,这样也方便晚饭后让奶奶看着浩浩,等串完门后再一起接着他回家。可浩浩已经习惯了下班后就跟着爸爸妈妈回家,所以对晚上留在奶奶家吃饭有点不大乐意。几次要求要回自己的家,没有成功之后,开始转变策略。对浩妈说:“妈妈,咱别在奶奶家了,奶奶家有蚊子,光咬你!”(看,这么小的小人儿,都会站在妈妈的立场考虑问题了。)
这样的事情还有许多,每次看到小人儿一本正经的说些大人话时,浩妈都忍不住想乐,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虽然辛苦,但总有那么多的快乐相伴,尤其是看到他一天比一天懂事。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为人父母成熟的一个经历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