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家秦怡老师,是一个被人民永远尊敬的电影老人电影明星,是
名符其实的“最美奋斗者”,是女性中的楷模,是我永远的偶像。
今年迎来秦怡老师百岁(1922~2021年)生辰,我情不自禁提笔写下自己微不足道的故事。在此,祝福中国最美女性秦怡老师健康美丽,怡颜长寿!
《女篮5号》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由谢晋执导,刘琼、秦怡等主演的体育题材故事片。该片围绕篮球运动员田振华一生的经历和林洁、林小洁母女的不同境遇,揭示了解放前后体育运动员的不同命运。
该片于1957年在中国上映 。
看标题,显得我有点狂妄,其实应该是“原来5号”哦,用沪语说就成了“女篮5号”了。
1954年,我七周岁,该到入学年龄,只因出身勿好,没能进入公办学校,第二年又报名,公办学校仍落榜,只好上私立学校。当年这所私立学校就在闸北区会文路小学,我们是下午3点上课至晚上7点放学。我在班里年龄比同班同学大1岁,个子也偏高,坐在最后,学号是5号。
上初中时我1.60米,学号仍是5号,那时电影“女篮5号”已风靡全上海,从小学一起升上来的同学就顺口喊我:“女篮5号”,呵呵---
1964年,我进入闸北中学(现在的市北中学)高中部。过了个暑假,我个子一下猛窜到1.65米,还是坐在后面,学号刚好又是5号,就这么巧哦。学校要举行篮球比赛,班里组织篮球队,点名让我参加,我从小体质就差,不适合剧烈运动,但我那时是班干部,又是学生会委员,理应以身作则,无奈,只好混在队里,充充数,摆摆样子,不过那时还很风光的呢。
尽管我投篮不太准,但动作还是蛮像回事的,因受初中同学影响,大家还是誉我“女篮5号”的殊荣,时不时地挂在嘴边上,甚至在校外也大老远的冲着我喊“女篮5号!”,呵呵,回头率蛮高,不过我还是有点尴尬的---
1968年,动荡的岁月,本该留校的我毅然决然报名参加三线建设,奔赴大西北——青海高原。
任教前,我在青海汽车制造厂(原汽车修配厂)任总机话务员。我们单位体制原属劳改系统,管理比较严谨,业余生活枯燥。我们这批学生进厂后,有很大改观。单位出于活跃年轻人的业余生活,厂工会策划组织职工篮球比赛。我们总机室归属机关,我的师傅韩姐,北京人,比我年长,身体特棒,她领头报名并负责机关篮球队。那时我也比较积极的,在队里我个子算高的,就毛遂自荐打前锋,并斗胆要求“5号”必是我,呵呵。
青海那时没有夏天,很凉快,没有穿短袖的机会。但厂里还是为参赛者每人发了一件短袖运动衫。我体质差,很怕着凉,每次排练都披一件外套。有一天我正在总机房值班呢,韩姐安排我去练球,我只得让闺蜜秀梅顶我班。因比赛的日期越来越近,每个团队都在紧锣密鼓训练,我们机关也不示弱。
虽然我好久没有摸球了,但经过几次磨合,也勉强能应付。那天我接上伙伴扔过来的球,冲过对方的阻拦,正要跳起投篮,突然发现我丈夫出现在办公楼2楼窗口(总机房边上),我紧张地手一抖,球从我手里滑落,我知道自己“闯祸了”---
我丈夫是个很传统的男人,平时出头露面的事都是他,我两点一线上下班,规规矩矩做个听话的女人。我俩不在一个单位,参加篮球队的事压根就没与他说。那天可能是投进了几个球,兴奋的不知所以然,脱了外套猛攻---
记得我是提前退出球场回到总机房的,秀梅紧张地告诉我:“欧阳来电话,问你去哪里了,我如实告诉他,说你去打球了,哪知他一会儿就过来了,从来没看他发那么大的脾气,吓死我了---”
我胆子一向很小,最怕惹丈夫不开心,我不顾一切,当机立断,退出了机关篮球队。韩姐为此事特别不高兴,她冲着我发怒:“高个子不参加,让我们一帮矮个子,老家伙冲锋陷阵,真是岂有此理---”
我曾风靡一时的“女篮五号”这个响亮的名字,也就在那时嘎然消音,命中注定我与它无缘。每每忆起此事,我自觉很愧疚,不想与人提起当年事。
不过真正的女篮5号——秦怡,她根深蒂固地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始终挥之不去。秦怡老师的光辉形象也一直是我前进路上的引领人,她永远让我爱戴与敬仰!

剧情简介
《青海湖畔》以青藏铁路建设为时代背景,讲述了以女气象工程师梅欣怡(秦怡
饰)为代表的一群气象工作者,为做好青藏铁路修建的气象保障工作,解决冻土层等气象难题,在高原上克服重重困难开展气象科考工作的故事。
这张学生证一直跟随着我走南闯北
影片主人公林洁的女儿——林小洁
我与林小洁像不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