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大道寻找名医故居—朱宗尧故居

(2023-03-11 19:28:08)
标签:

文化

杂谈

分类: 津门美景与古迹

 我在五大道生活了半个多世纪,近几年才知道五大道有这样一个名医群体。五大道是孕育天津现代医学的摇篮。寻找名医故居只是表象,目的是为了宣传这些名医的事迹,感谢他们为天津的医疗事业做出的贡献。但在查找资料、寻找名医故居中我发现,真正有完整资料的只占一部分,由于年代久远和历史等诸多原因,许多资料已经散落或遗失。这对五大道历史是个缺憾。但他们为了天津百姓救死扶伤的业绩将永载史册。

天津五大道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诸多具有异国情调的历史风貌建筑 彰显了这座城市的历史钩沉与文化底蕴,这些建筑曾经的主人,多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社会名流和风云人物,他们在这片土地留下了抹不去的足迹和诸多传奇故事。

20 世纪40 年代初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北平协和医学院被日军占领,一批爱国医师,不堪日本人统治,纷纷来到天津创建医院,开办医学与护理教育,填补了西医学科的一些空白,健全了西医学科的门类,称之"协和派",与"北洋派"、"小河沿派"并举,使天津的医疗技术水平领先全国,成为天津西方现代医学再次发展壮大的里程碑。

多年来他们在这里相约而居,形成一个名医荟萃的白衣精英群体,丰富了五大道的人文内涵,却鲜引人注目。曾几何时,他们以看病救人,救死扶伤为己任,活动在五大道周边的街巷,为天津及全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斗转星移,时过境迁,故人已去,逝者如斯,皆先哲之言,惟今昔有别,物是人非而已。

五大道堪称"不落的万国建筑博览会",精美多元化的欧陆风格建筑是天津小洋楼的典型代表。名人名宅中的名医故居演绎出一个时代医学人物的不同人生。解放初期五大道依旧居住着许多名医,那些建筑始终保持着原汁原味的样子。

朱宗尧是我在《五大道寻找名医故居》系列中写的第十三个人。

朱宗尧的家离我家很近,父亲生前认识朱宗尧,他的家在云南路和岳阳道交界之处。我经常从这里经过,目前一楼开了一家小饭店:↓

五大道寻找名医故居—朱宗尧故居

五大道寻找名医故居—朱宗尧故居

五大道寻找名医故居—朱宗尧故居

五大道寻找名医故居—朱宗尧故居

五大道寻找名医故居—朱宗尧故居

五大道寻找名医故居—朱宗尧故居

五大道寻找名医故居—朱宗尧故居

云南路31号,结核病学专家朱宗尧故居

三层砖木结构的小楼,虽不显眼,却坚固耐用。室内西式的装修风格,彰显出主人与众不同的个性,他曾在这里冒险在自己女儿身上试种卡介苗,表现了白衣战士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朱宗尧(1914-1998),天津市人。1939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47后先后赴丹麦、瑞典、法国、美国等国学习卡介苗制作技术。1948年回国,在天津首次推行卡介苗预防接种,并获显著成效,使天津成为中国最早接种卡介苗的城市。他是闻名于国内外的结核病防治医学专家,天津防病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解放后,任天津市结核病防治院院长、名誉院长,天津市结核病防治所所长,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会会长,中国防痨协会常务理事、天津市分会理事长,国际防痨协会理事。著有《结核病概论》、《皮内接种卡介苗实用价值》、《结核病学流行病学》等医学专著。朱宗尧从事防痨事业50多年,矢志不渝,锲而不舍,为天津防痨事业的发展,倾注了毕生精力,做出了重要贡献。1998年8月31日逝世,终年86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