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离家不远的重庆道116号,找到了杨济时故居,如今是一所漂亮的幼儿园:↓
重庆道116号,内科学专家杨济时故居
杨济时一家曾在这里居住多年,这是一幢典型的欧式小洋楼,前后两排相互对称,坡顶上边铺满了红瓦,与灰白墙面非常协调。踏上正门的石阶,推开木门,室内铺就西洋地板、装有木质的楼梯和窗框,楼前的庭院曾是主人散步的场所,远远望去很有韵味。小楼过去的静雅早已不现,如今这里改建成了天津市和平区第十六幼儿园,成为孩子们的天地。
杨济时(1900-1970),江苏吴县人。早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曾任南京中央医院内科主任,湘雅医学院、贵阳医学院教授,广西省省医院院长(民国时期广西称省)。1945年到刚解放的大连参与筹建大连医学院。
解放后,杨济时参与筹建了天津医学院和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任副院长兼内科主任。当年与朱宪彝一起向人民政府互荐担任天津医学院院长。

杨济时(后右1)1926
年在北平协和医学院毕业,他在此攻读医学博士学位时,与朱宪彝、金显宅、赵以成等是校友,是他们的师兄,深得师弟们的敬重:↓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杨济时积极投身抗战,组织湘雅医学院战时服务团到抗日军队中进行医疗急救知识教育,还多次到长沙市广播电台宣讲战伤急救知识和方法。1938年7月,由于抗战形势紧迫,湘雅医学院决定迁校。杨济时发起组织了湘雅医学院战时服务团奔赴鄂东开展为广大难民的救护服务。1945年抗战胜利时,杨济时已是全国名医。国民党政府千方百计想拉拢他,但他不为所动,毅然奔赴东北解放区,参与大连医学院的组建并执教,为解放区培养了大批急需的医疗人才。杨济时长期从事内科临床及医学教育工作,尤其在血液病的研究上作出重要贡献,积累下许多内科临床经验,具有极高的学术造诣和科研成果,著有《肾盂肾炎》、《心血管》等医学专著。
1957年,
杨济时被错误地划为右派,"wenge"时又惨遭迫害, 1970年含冤去世,
享年70岁。1978年,天津卫生局与第一中心医院为杨济时举行隆重平反追悼会。夫人郭奎云,贵阳医学院护理专业毕业,曾在天津市护士学校从事护理教育工作,天津市第十届人大代表,退修后赴美与女儿团聚。女儿杨蔼美1982年天津医学院医疗系毕业,
从事医学科研与教学。
杨济时一家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