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园广场附近有一座美丽的庭院,这里曾经是张福运的旧居(后来是林鸿赉)旧居,现在是马克西姆法餐厅,每每经过,大门紧闭的时候多,我的图片大多是在大门栏杆的空隙中拍的。

张福运故居是原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关务署署长兼国定税则委员会委员长张福运在天津的旧居,于1935年建造,坐落于当时的天津英租界科伦坡道(Colombo
Road)(今和平区常德道2号),该建筑目前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并作为天津五大道近代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现为马克西姆法餐厅。
张福运故居所在地原为一片空地,1932年11月24日,张福运以“谦静堂”名义从先农公司购得6.457亩空地并委托乐利工程司设计修建,该建筑于1935年建造完毕。天津日占时期,该房产被日本人住用。1946年,该房产的房主更名为张福运的妻子,李鸿章的孙女李国秦的姓名。1947年,张福运和李国秦赴香港前将该建筑的房地契交予多年的朋友林鸿赉办理过户赠与手续,所以产权证上更换成林鸿赉的名字,但林鸿赉当时已经在当时的天津英租界新加坡道(Singapore
Road)(今和平区大理道42号)已经购置了自己的房产,因此林鸿赉从未居住过该房产。后来该房产又由普丰洋行出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清华大学校友联谊会曾在张福运故居的院子中的草坪上举办过一次联谊活动,当时,朱继圣、杨天受等30余位清华大学校友参加了活动。1952年,该房产交由天津市人民政府的房地产部门予以代管。1997年6月2日,位于常德道2号的这座建筑以“林鸿赉旧宅”的名义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以下资料来自网络:
张福运旧居坐落在五大道的常德道2号。是一所欧式洋楼别墅,建于1935年,院落宽阔,环境幽雅,红砖清水墙的二层楼房有一千多平方米的面积,39个房间,大厅明亮,卧室、书房、厨房等布局紧凑舒适。租界时代天津五大道的房主大多是满清遗老和北洋时期的下野军阀政客,而这所别墅的主人身份有所不同,他是国民政府时期的一位高官:曾任中国海关关务署署长的张福运。
张福运(1890—1983)出生在山东福山(今烟台),幼年时在金石学家王懿荣办的私塾念书,12岁在烟台毓璜顶英文馆就读。1910年20岁时考取清华庚款留美预备班,进入清华学堂。一年后考上了第三批庚款留学生,官派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他是第一个就读于哈佛大学法学院的中国人,苦读六年,获哈佛大学法学士学位。
回国后,张福运先是任教于北京大学,教授国际法。后来到交通部、外交部任职。1922年担任交通大学(北京)校长。一年后,33岁的张福运娶了21岁的李国秦为妻。








有一次经过,大门开着,我趁机多拍了几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