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位名家画残荷,别有韵味!

标签:
文化杂谈 |
分类: 国画 |

任伯年 秋荷游禽
任伯年的花鸟画造诣颇高,他重视写生,造型生动活泼,勾勒、点簇、泼墨往往交替使用,风格明快、清新、温雅、活泼,极富创造性,并能将西洋水彩画用色与中国民间富于装饰意趣的色彩融和为一。
齐白石 残荷
不染污泥迈众芳,休嫌荷叶太无光。
秋来犹有残花艳,留着年年纸上香。
——白石老人题画
在传统画家中,许多人画残荷表达出的是落败、颓废、悲伤的情绪,而白石老人笔下的残荷却让我们感受到的是秋高气爽硕果丰盈。他是借秋荷表达对收获季节的乐观享受和对人生的颂扬。“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吴冠中 残荷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荷花卷轴汗牛充栋,但那些程式化了的荷图并不令我激动。而荷塘中大块小块叶片之交错,曲线直线穿插之繁杂,连倒影也已被包围进叶丛中,难分水上水下,似乎我只是叶底的昆虫,迷途于花叶的迷宫。我作过不少残荷,着眼于线之曲折,倒影的荡漾,垂莲的点缀,这回彩绘浓妆,似乎想饱餐浓叶重彩的盛宴,愿读者有同样的好胃口。——吴冠中


吴冠中 红蜻蜓
此幅是吴冠中回忆旧作之作,旧作为油画,是吴老回忆起1968年的冬日信步北海,见残荷矗立便幻想有一只猩红的蜻蜓作为唯一的凭吊者栖息之上,


黄独峰 残荷
黄独峰
(1913-1998),名山,号榕园,又号五岭老人,曾任任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人们称他的作品是:海派“韵”、岭南“胆”、传统“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