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睦南道金林村4号小德张旧居

标签:
杂谈文化 |
分类: 津门美景与古迹 |
在天津睦南道金林村,离睦南公园不远处的小巷里,有一所院墙斑驳陈旧,楼房年久失修的住宅,那是小德张在天津住的最后一栋房子。
昨日天气好,到睦南公园散步,顺便进去看看。


小德张很有才华,他会设计建筑,他在天津住的房子都是个人亲自设计的,金林村4号与他亲自设计的庆王府,相差实在太远了。也许是位于小巷深处、不临街的原因,这里似乎无人管,不管怎么说,毕竟属于历史风貌建筑,希望有关部门重视起来。
以下内容来自网络:↓
睦南道金林村~小德张旧居。
睦南道的睦南花园附近,徐树强的那个红色砖楼旁,在爬满常春藤的胡同口,一个写着“金林村”的小铜牌若隐若现。
走到胡同的尽头,中间正对着的小院院墙上,钉着一面小德张的名人简介。小院的院墙已经斑驳陈旧,后面的老房子也是一样的年久失修。
小德张,名祥斋,字云亭,序号张兰德,慈禧太后赐名“恒泰”,宫号小德张。1876年生于天津静海县唐官屯。
1888年,12岁的张祥斋挥舞镰刀自宫净身,15岁入宫,第二年进入戏班学习武生,得到慈禧太后赏识,22岁被提升为太监回事。26岁任御膳房掌案,领三品顶戴,其厨艺颇受慈禧赏识。
慈禧死后,懿旨其为长春宫四司八处大总管,33岁的小德张正式取代不得势的李莲英,庸碌无识的隆裕太后远没有慈禧有主见,被小德张所操纵,一时开始大肆敛财的活动。从建造慈禧的陵寝,到故宫内的宫殿建造,敛财不少。在此期间,小德张在北海为隆裕太后花巨资,设计监造了一座玻璃结构的宫殿“水晶宫”,后来由于辛亥革命而中断。
1913年,隆裕太后归天,小德张请辞宣统,离开了整整生活了25年的紫禁城,来到天津,买下了英租界五大道的一片土地,亲自画图设计,到二十年代后,建造了一座中西合璧的豪华建筑,他完全依靠着本身的天赋,使其成为了五大道至今为止最豪华最有特色的一座府邸。
1924年,庆亲王载振到天津,非常欣赏小德张的才华,对他设计的建筑更是赞不绝口。用自己在天津老城厢北马路的门脸房十余所和英租界墙外推广界都柏林道(今郑州道)上的十余亩空地作为交换,从小德张手中买下这所宅院。使其成为了现在的“庆王府”。
只住了两年的小德张又在郑州道建造了一座面积更大,房舍更多地的宅院。院内有前后两个楼,由封闭式的天桥做通道。主楼四层,二楼有演戏大厅,可容400人就座;主楼四周均有两层楼房环衬,客厅,书斋,佛堂,家祠,一应俱全。大花园内荷花池、假山、凉亭一应俱全。楼顶面积宽阔,可以打网球、骑自行车、练武功。
小德张在天津郑州道居住时,按照宫里的配方,制作了各种养生丹药,不仅供自己的家人服用,还施舍给平民,每天一二百副的发放,还是供不应求,每天排队等候领药的人群曾经造成英租界秩序的混乱,英国工部局找警察来维持秩序。造成一药难求局面的原因是有人把药高价出售,甚至把他的“回天再造丸”“第一仙丹”拿到当铺换钱,小德张一气之下决定停止善举。
1955年年底,天津市纺织局准备为纺织工人筹划一处疗养院,有关领导与张祥斋协商转让该楼。纺织局以240件棉布作为交换条件,张祥斋将整幢大楼转让,改为天津市第一工人疗养院。不幸的是,1976年地震后,该院落被拆除。
郑州道旧居转让给纺织局后,张祥斋在老友的帮助下,选购了睦南道金林村4号的这所小楼,以34件棉布成交。搬进这第三所房子时,张祥斋已进入古稀之年。
这时工厂、商店都改为公私合营,他本人也身不由己地参加社会主义改造的行列,以卖油炸果子为业。由于他的态度较好,得到了人民政府的宽大,得以终年。一九五七年在天津病死,结束了其传奇的一生。
睦南道的睦南花园附近,徐树强的那个红色砖楼旁,在爬满常春藤的胡同口,一个写着“金林村”的小铜牌若隐若现。
走到胡同的尽头,中间正对着的小院院墙上,钉着一面小德张的名人简介。小院的院墙已经斑驳陈旧,后面的老房子也是一样的年久失修。
小德张,名祥斋,字云亭,序号张兰德,慈禧太后赐名“恒泰”,宫号小德张。1876年生于天津静海县唐官屯。
慈禧死后,懿旨其为长春宫四司八处大总管,33岁的小德张正式取代不得势的李莲英,庸碌无识的隆裕太后远没有慈禧有主见,被小德张所操纵,一时开始大肆敛财的活动。从建造慈禧的陵寝,到故宫内的宫殿建造,敛财不少。在此期间,小德张在北海为隆裕太后花巨资,设计监造了一座玻璃结构的宫殿“水晶宫”,后来由于辛亥革命而中断。
1913年,隆裕太后归天,小德张请辞宣统,离开了整整生活了25年的紫禁城,来到天津,买下了英租界五大道的一片土地,亲自画图设计,到二十年代后,建造了一座中西合璧的豪华建筑,他完全依靠着本身的天赋,使其成为了五大道至今为止最豪华最有特色的一座府邸。
1924年,庆亲王载振到天津,非常欣赏小德张的才华,对他设计的建筑更是赞不绝口。用自己在天津老城厢北马路的门脸房十余所和英租界墙外推广界都柏林道(今郑州道)上的十余亩空地作为交换,从小德张手中买下这所宅院。
只住了两年的小德张又在郑州道建造了一座面积更大,房舍更多地的宅院。
小德张在天津郑州道居住时,按照宫里的配方,制作了各种养生丹药,不仅供自己的家人服用,还施舍给平民,每天一二百副的发放,还是供不应求,每天排队等候领药的人群曾经造成英租界秩序的混乱,英国工部局找警察来维持秩序。造成一药难求局面的原因是有人把药高价出售,甚至把他的“回天再造丸”“第一仙丹”拿到当铺换钱,小德张一气之下决定停止善举。
1955年年底,天津市纺织局准备为纺织工人筹划一处疗养院,有关领导与张祥斋协商转让该楼。纺织局以240件棉布作为交换条件,张祥斋将整幢大楼转让,改为天津市第一工人疗养院。不幸的是,1976年地震后,该院落被拆除。
郑州道旧居转让给纺织局后,张祥斋在老友的帮助下,选购了睦南道金林村4号的这所小楼,以34件棉布成交。搬进这第三所房子时,张祥斋已进入古稀之年。
这时工厂、商店都改为公私合营,他本人也身不由己地参加社会主义改造的行列,以卖油炸果子为业。由于他的态度较好,得到了人民政府的宽大,得以终年。一九五七年在天津病死,结束了其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