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柳园夫人
柳园夫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6,341
  • 关注人气:9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母校天津女四中(一)

(2016-11-29 08:59:29)
标签:

杂谈

文化

分类: 友情篇
1963年,我进入天津女四中读书,1966年初中毕业。在那里,我度过人生豆蔻年华的三个春秋,这是一段十分令人留恋的岁月。也是在那里,我从通往科学殿堂的光明大道,走上了上山下乡的崎岖路程。
前些时候,我与我的中学同窗有了联系,在微信中有了“青葱那年---女四中“这个朋友圈。这些人当中,绝大多数我已经近半个世纪没有见面了。尽管我没有参加大家的聚会,但依然能感觉到同窗友情的温暖。经历了那个特殊年代风雨的洗礼,每个同学都有一个故事,都有一首难忘的歌---我看着合影照片,与参加人员名单对照,竟然无一差错。因为每个同学的面容,都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里。
燕风,写下这两个字,我的眼前浮现出你少女时代清秀、美丽的面容:白皙的皮肤、乌黑的长辫子,这些年来,我知你遭遇了车祸,后来才知你生了一场病---你始终保持阳光心态,热心待人,善解人意,你的故事实在让我感动。你还记得我的作文曾经上过校刊《小北斗》,你知我患有牙周炎,告诉我缓解牙周炎的办法。在你的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坚强,什么是心灵的美丽,燕风,我们是心灵上的伙伴,我一定向你学习。
转瞬之间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几十年来,我们为国家、为工作、为父母、为子女---呕心沥血、辛苦操劳、负重如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能够做到的,是珍惜自己,努力过好每一天。

聚会时大家的照片:↓
我的母校天津女四中(一)
照片比较多,我做了几张拼图:↓
我的母校天津女四中(一)

我的母校天津女四中(一)

我的母校天津女四中(一)
以下是个人翻拍的四十多年前的照片:↓
我的母校天津女四中(一)临下乡前部分同学的合影↑(二排左一为博主)

我的母校天津女四中(一)

我的母校天津女四中(一)
青葱岁月留影↑

我的母校天津女四中(一)这是同学们送给我的照片↑

我的母校天津女四中(一)同上↑

以下是我三年前在母校拍的,那时学校已空无一人:↓
我的母校天津女四中(一)

我的母校天津女四中(一)

以下是在网络中查到的有关母校的资料:↓(截止到2014年)

     2014年,天津十一中首届女生班毕业的消息见诸报端,引起市民热议。其实,在文革之前,天津的女校有好几所,如著名的女一中、女三中、女四中、南开女中等等;男校也有一中、十八中、南开中学三所;即便是男女混合校,也大多是男女分班的。这有利于针对性教学,也对青春期的男女生学习、生活、管理有好处。
我的母校天津女四中(一)

我的母校天津女四中(一)以上是我三年前在母校拍的↑

     天津十一中的前身就是圣若瑟女校。该校于1914年由圣芳济圣母会创办于大法国路(今解放北路)。1918年迁移到杜总领事路(今和平路)与威尔顿路(今承德道)拐角处。1923年在贝拉扣路(今和平路至南京路的哈尔滨道,十一中校址)建成新校舍,为砖木结构三层楼房并附有半地下室。

     学校分法文班与英文班。法文班包括幼稚园、预备班、中级和高级班;英文班包括幼稚园、初级班、文法班和高级班。该校1914年只有46名走读生,14名寄宿生,到1925年则有200名走读生,50名寄宿生。1951年政府接管该校,更名为天津市第四女子中学。

     当年的“女四”不仅培养了很多杰出的女性,也曾拥有不少名师,比如画家萧朗和温家宝总理的父亲温刚均曾在此任教。 “老女四”以它的“少而精、多激励”的朴实无华的教育文化,培育了优秀女四学子。
  后来,校舍仍保留着当年法国教堂的建筑风格,保存着圣若瑟女校里修女教师们使用的生物标本以及当时上课用的摇铃。

前几天,我特意到母校去了一趟,发现校舍四周都已圈了起来:↓

我的母校天津女四中(一)
以下是我在施工工地拍的:↓
我的母校天津女四中(一)
母校属于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重点保护单位,校舍是不会拆除的,但究竟是恢复女四中还是做它用?我们拭目以待---但作为和平区的教育资源,是不该随意放弃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