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校天津女四中(一)

标签:
杂谈文化 |
分类: 友情篇 |
1963年,我进入天津女四中读书,1966年初中毕业。在那里,我度过人生豆蔻年华的三个春秋,这是一段十分令人留恋的岁月。也是在那里,我从通往科学殿堂的光明大道,走上了上山下乡的崎岖路程。
前些时候,我与我的中学同窗有了联系,在微信中有了“青葱那年---女四中“这个朋友圈。这些人当中,绝大多数我已经近半个世纪没有见面了。尽管我没有参加大家的聚会,但依然能感觉到同窗友情的温暖。经历了那个特殊年代风雨的洗礼,每个同学都有一个故事,都有一首难忘的歌---我看着合影照片,与参加人员名单对照,竟然无一差错。因为每个同学的面容,都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里。
燕风,写下这两个字,我的眼前浮现出你少女时代清秀、美丽的面容:白皙的皮肤、乌黑的长辫子,这些年来,我知你遭遇了车祸,后来才知你生了一场病---你始终保持阳光心态,热心待人,善解人意,你的故事实在让我感动。你还记得我的作文曾经上过校刊《小北斗》,你知我患有牙周炎,告诉我缓解牙周炎的办法。在你的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坚强,什么是心灵的美丽,燕风,我们是心灵上的伙伴,我一定向你学习。
转瞬之间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几十年来,我们为国家、为工作、为父母、为子女---呕心沥血、辛苦操劳、负重如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能够做到的,是珍惜自己,努力过好每一天。
聚会时大家的照片:↓
青葱岁月留影↑
后来,校舍仍保留着当年法国教堂的建筑风格,保存着圣若瑟女校里修女教师们使用的生物标本以及当时上课用的摇铃。
前几天,我特意到母校去了一趟,发现校舍四周都已圈了起来:↓
以下是我在施工工地拍的:↓
母校属于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重点保护单位,校舍是不会拆除的,但究竟是恢复女四中还是做它用?我们拭目以待---但作为和平区的教育资源,是不该随意放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