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王叔晖工笔人物画》解说词

标签:
娱乐文化杂谈 |
分类: 国画 |
王叔晖 ( 1912.8 -1985.7
)字郁芬,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天津,是现代著名工笔重彩人物女画家。1949年参加工作,历任出版总署美术科员,新华书店总管理处美术室图案组组长,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组组长、专业画家。1976年退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第三届理事。擅长工笔重彩人物画。中国画作品有《夜宴桃李园》;连环画作品有《孔雀东南飞》和《西厢记》等,《西厢记》获第一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一等奖。她自幼喜欢绘画,十五岁入中国画学研究会,先后师从吴镜汀、徐燕荪、吴光宇等名家习画。她天资聪慧,勤苦好学,画风尤受仇英、陈老莲的影响,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连环画家,其中女性不多。而以一部《西厢记》被誉为大师的女画家,仅王叔晖一人。
王叔晖先生晚年深居简出,《红楼梦》仕女图是她晚年的主要作品,《惜春作画》是她的最后一幅作品(请看博主的相关博文)。王叔晖先生1985年病逝。
我自幼喜欢工笔仕女画,最爱王叔晖的画,至今还收藏着王叔晖的连环画《西厢记》,(尽管已经破损)已经保留了半个多世纪了:↓
以下是纪录片《王叔晖工笔人物画》的解说词:↓
《王叔晖工笔人物画》
顾问:姜维朴,技术指导:曹作锐
编导:王君壮,制片:刘建言
摄影:刘俊青,音乐:鲁敏
解说:袁鹤禄 周庆瑜
(解说):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可以左右千百万人的审美观,具有永恒的魅力。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然而,亲爱的观众,您可曾注意到,有个画家所画的古代仕女的优美形象,却赢得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素养的人们广泛的喜爱。她拥有国内外不易数计的爱好者和崇拜者。这些精美的作品出至谁的笔下呢?哦!作者叫王叔晖。
要能见到画家,亲至看看她作画的精彩过程,是很多人所渴望的。但是,要找到王叔晖可不太容易,她一辈子深居简出,极少在公开场合露面。哎,她住在哪儿啦?请问,王叔晖先生住在这儿吗?
(王叔晖):啊,是的,我就是王叔晖。
顾问:姜维朴,技术指导:曹作锐
编导:王君壮,制片:刘建言
摄影:刘俊青,音乐:鲁敏
解说:袁鹤禄 周庆瑜
(解说):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可以左右千百万人的审美观,具有永恒的魅力。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然而,亲爱的观众,您可曾注意到,有个画家所画的古代仕女的优美形象,却赢得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素养的人们广泛的喜爱。她拥有国内外不易数计的爱好者和崇拜者。这些精美的作品出至谁的笔下呢?哦!作者叫王叔晖。
要能见到画家,亲至看看她作画的精彩过程,是很多人所渴望的。但是,要找到王叔晖可不太容易,她一辈子深居简出,极少在公开场合露面。哎,她住在哪儿啦?请问,王叔晖先生住在这儿吗?
(王叔晖):啊,是的,我就是王叔晖。

(王叔晖先生的家)
(解 说):怎么?原来画家竟是如此普通一位老人?
要想在她的住房里,找到书画满墙的装饰,是没有的。啊!画家竟过着如此简朴的生活,真使人肃然起敬。
这是主人的卧室兼画室,又兼书房和会客的唯一房间,画案就是餐桌,画碟常常同碗筷混在一起。只有这个刻着《全国第一届连环画评比一等奖》的砚台盖,记载着主人创作的功绩和人民给予她的荣誉。
要研究王叔晖的绘画技巧,首先应看到她精湛的线描功夫。根据不同物象的轮廓、质感、量感和动态,下笔千变万化,娴熟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
(王叔晖):其实,线描的造型,首先来自对物象组织结构的深入观察和抽象,用笔的正侧顺立,提按转折,轻重徐缓,是随感情而起伏的。它是画家感情经阅下的震波。
有的人认为,工笔人物画的线条是描出来的,这不对!它和书法一样,同样讲究笔法和笔力,不是描,而是靠写出来的。
(解说):是啊,我国古代对于线描所作的生动描述,诸如:高古游丝、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春蚕吐丝等等,似乎都可以在王叔晖笔下找到印证。她那笔笔肯定,清晰明确的线条,正是基于对深厚民族传统的融会贯通,而又独具个人风貌,行笔中流动着鲜明的节奏和韵律。她的许多白描作品,线条流畅自然,于柔气中见挺拔,于清丽中见遒劲,呈现一种清秀典雅,气韵高超的典型风格。画乌黑光亮,柔软蓬松的头发,是王叔晖作画的绝技,她怎么画的呢?
(王叔晖):啊,是这样。先用极淡的墨,从发际往上,一笔接一笔画重线,叫着“丝毛”。下笔的时候要轻,要表现出好像是从头皮里长出来的效果。丝完以后,用淡墨从里到外渲染,越往边缘墨色越淡,一直到发际完全消失,不留任何痕迹。渲染完干了以后,再用稍深一些的墨,在原来的地方重复“丝毛”,“丝”完,再用更深的墨,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次渲染,方法和第一遍一样。过后,再丝再染,丝一遍染一遍,墨色层层加深,一直丝染七、八遍以后,乌黑蓬松,又有透明质感的效果就全出来了。

点睛,要看人物的视向,确定眼珠的位置。如果,要画成双眼皮儿,只需要在上眼皮上,加一道朱膘勾的细线就成了。
嘴唇,直接用朱膘来画,先画上唇。下唇,只画一个小小的圆形,这是古典美的讲究。画完,再以少许洋红提一提明暗,整个人物的开脸就算完成了。

(解 说):啊,真是容光焕发,慧眼流波。画家笔下的人物像有了生命一样。
(王叔晖):染衣服,我不喜欢大红大绿的浓艳色彩,喜欢用素雅的淡彩来作画。比如,可以先用稍深的紫色分染衣纹的皱褶暗部。然后,用淡淡的同类色加以罩染。这种作淡彩的衣裙,常常在染好以后,用白粉沿着衣纹墨线,勾一道白线,这样提一提,就会显得鲜亮,还具有一种装饰的美。至于衣服上的各种花纹图案,要注意色调的协调和对比,还要根据衣纹皱褶的变化,有藏有露才算合理。

(解说):王叔晖画过许多古代仕女形象,不论是李清照、林黛玉、祝英台、崔莺莺、王昭君、花木兰,她都着重刻画她们美丽、正直、善良的精神面貌。她所画的正面人物,充满浩然正气,不乏英武豪迈之才。对于反面人物,则入木三分的揭示他们的虚伪、奸诈、卑劣和丑恶的本质,强烈的体现出画家心灵的爱和恨。所以,众多的作品,长远的受到人们的喜爱,即今,仍被人们所称道。
王叔晖精心绘制的连环画《西厢记》,早已驰誉中外。《西厢记》是元代大戏剧家王实甫的代表作。王叔晖为此深入研究了原作,对有关的文献和图像资料,作了广泛的积累。
(王叔晖):为了跳出前人窠臼,绕开道,走自己的路。我潜心研究过仇英、陈洪绶、改琦,这些古代画家的作品。当然为自己的描写提供了丰富的想象。但是,我的作法,还需要到生活中去广泛的观察,寻找那些接近自己想象中的人物形象。
瞧,只要细心观察,这儿碰上一个文静的姑娘。
看,这个活波的姑娘也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些从生活中捕捉到的形象,从气质到外貌,就十分接近我想象中的莺莺和红娘。
这个小伙子文质彬彬,很有点像作品中的张君瑞这个书生。
(解 说):你对他们进行过素描写生吗?
(王叔晖):不,我是靠我心里留下的美好印象,一旦符合了我的构思,往往会在想象中,把他们变成《西厢记》中的人物。我把这些美好的印象储存在脑子里,像建立了一个底片箱一样。靠着自己的记忆和想象,经过反复的综合升华,终于形成了心目中的典型人物形象。这时,产生了不可抑制的激情,开始我欣然提笔动手创作。
(解说):看,这就是画家塑造的崔莺莺形象。她品貌端庄,美丽善良。既有追求自由的向往,同时,又不失贵族千金小姐的多愁善感。张君瑞的形象,也摆脱了一般封建才子的俗套,画家赋予他一派忠贞诚实,而又有书生气度,英俊潇洒的性格。红娘,是天真无邪,同时又具有同情心和反抗精神的勇敢形象。而封建卫道者老妇人,则着意刻画了她的伪善、虚假,令人厌恶的面貌。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的喜怒哀乐跃然纸上。对人物不同性格的塑造,是王叔晖对古典人物画的一个重大突破,当时被誉为“空前的成就”。
(王叔晖):《西厢记》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叫普救寺的寺庙里,为了给人物创造这典型环境,当时,我曾跑了不少寺庙。观察和写生那些曲径、假山、回廊、楼台亭阁。这些古雅幽静的环境,曾是我神游的天地。
(解 说):月色融融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兰闺生寂寞,无计度芳春。料得高吟者,应怜长叹人。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解说):连环画《西厢记》以它精妙构思,个性化的人物形象,特定的典型环境,使它达到了崭新的高度,从而名震中外,成了一部不朽的名作。
(解说):对这位尊敬的女画家,领导给予了亲切关怀,曾经让她搬到新居,想为她安排一个更好的创作环境,然而王叔晖有她自己的想法。她说:
(王叔晖):这么好的邻居,多年来不断关心我,我怎么舍得离开他们呢。再说,我一个人简单生活惯了,要那么好的条件干什么?我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啦,画了一辈子画,还没有画够。我得抓紧时间,尽可能多画些画,这才是我所需要的。
(解 说):月色融融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兰闺生寂寞,无计度芳春。料得高吟者,应怜长叹人。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解说):连环画《西厢记》以它精妙构思,个性化的人物形象,特定的典型环境,使它达到了崭新的高度,从而名震中外,成了一部不朽的名作。
(解说):对这位尊敬的女画家,领导给予了亲切关怀,曾经让她搬到新居,想为她安排一个更好的创作环境,然而王叔晖有她自己的想法。她说:
(王叔晖):这么好的邻居,多年来不断关心我,我怎么舍得离开他们呢。再说,我一个人简单生活惯了,要那么好的条件干什么?我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啦,画了一辈子画,还没有画够。我得抓紧时间,尽可能多画些画,这才是我所需要的。
前一篇:思念博珍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