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赵国娟出生在大叶普洱茶的原产地云南双江县勐库正气塘村。村后的大雪山万亩原生古茶树群,海拔
1996米。原始野生古茶树林占地12000多亩,约80000多株原生茶树,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面积最大、树龄最长、海拔最高的原生古茶树林。其中一株古茶树,树径1.9
米,树高35米,堪称世界茶祖。
http://hiphotos.baidu.com/asiavox/pic/item/6b45f6c3dcb82f3b0ff477fe.jpg
从小爸爸妈妈带着她上山摘茶,不敢放在地上,怕有蛇,找一个稍大一点树杈,放在上面,一呆就是一天,在茶树杈上,她度过了充满幻想的童年时光。
正气塘的茶属乔木茶,不像别处台地茶,站在地上垂手可摘,房前屋后都是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茶树,摘茶要上树。稍大一点了,学着自己爬树摘茶,身材娇小的她,站在柔软的树枝上,随风晃动保持身体平衡,双手采摘如飞,最多的一天可摘十多公斤。
父亲赵家富是茶叶进出口公司的老茶师,制茶40年。新茶下来,伸手一握,哪家的树,用的什么肥,八九不离十,,,传到她这一代,她和父亲商量,做精制茶。
茶叶,选取生长在海拔1996米的高山之巅普洱原产地之大叶古茶树,周围山色青翠,泉水叮咚,环境洁净,纯自然的生长环境,方圆数十公里,绝无工厂污染之嫌,更无农药化肥之虞。不少茶树上有虫咬的印痕,色彩斑斓的金龟子扎堆地爬在肥硕的叶面上会餐,她苦笑着,没办法,不好打农药。
选料只取一芽二叶,绝不掺杂。山上采摘的鲜叶挑下来要走四个多小时。当天采摘的茶叶必定当日处理,把鲜度保持在最佳状态。
制茶遵循民间古法,将采摘下来的鲜叶在大铁锅里高温杀青,揉搓成条,晒干或烘干即是成品。这种青毛茶是制作普洱生茶的原材料。另一种方法是将采摘下来的鲜叶摊晾至手搓不碎,成条时揉搓成形,发酵到淡红色,烘干或晒干即成红毛茶,芽条金黄,有香味。红毛茶是制作普洱熟茶和红茶的原料。
http://hiphotos.baidu.com/asiavox/pic/item/75f4ee30363dc9885fdf0e35.jpg
青毛茶
茶饼加工,放一层青毛茶压一道,压实了再铺上一层,最后用350斤的石砣磨压成饼,不用机械挤压。机械会在叶面造成硬伤,把活性压死。她家的茶,泡开后,仍如刚采的嫩叶。
http://hiphotos.baidu.com/asiavox/pic/item/70538359b43b91a1810a181c.jpg石砣压制
赵家制作茶,只做精制生茶。问她为何不做熟茶。她告诉我,生茶保留古树大叶茶的特有的馨香和口感,熟茶在发酵过程中会改变很多,太可惜。她坚持生茶就是想让不太熟悉普洱茶的人,通过正宗原产地原生态纯天然的独特的魅力,品味生普这大自然的恩赐,从而爱上普洱。更何况生茶存放一定时间后,会自然熟化,茶多酚,氨基酸等含量增加,口感更绵软,柔和,兼具生熟之长。
精制要精到极致。近年她家又推出“独树茶”。选数百年上千年的老树,单独采摘,单独运送,到了作坊单独杀青干燥处理,最后单独压饼,故称独树茶。一棵茶树也就只能做上几块,自然比一般老树又高上一筹。
http://hiphotos.baidu.com/asiavox/pic/item/d50ae4fcf8592e3608244d57.jpg 千年古茶树
茶树生长慢,碗口粗的树,皆为数百年,再粗些就上千年。她视茶树为己出,哪儿折了一枝,断了一苗,心疼半天。回到村里,看见几位年轻人在砍一根放倒了的大茶树枝,劈头盖脸数落上去:“承包的茶园是让你们管理的,谁让你们砍了,这样一棵树要长几百年呐,你们不心疼啊。。。”
赵家原本是当地的最大的茶商。勐库周围的山有一半是他们家的,有专门驮茶的马帮,马匹20多头,马夫4人,常年往来于勐库--思茅,下关,昆明等处。
外面流传的茶马古道路线图,皆以版纳为中心,勐库只是运往缅甸支线中间的驿站,她很不解。从小听家里的老人讲每年往思茅下关运送茶叶,她觉得只有原产地往集散地运,哪有集散地往原产地运之理。她觉得正气塘村至少应该是茶马古道的起始地之一。这里的茶运到下关,思茅,再由那里运往内地和藏区。
http://hiphotos.baidu.com/asiavox/pic/item/05f5ea9845e9b1286f068cb9.jpg
正气塘茶马古道
村边有一条外人鲜知的古马道,是勐库通往临沧的青石古道,也是她儿时嬉戏后来上学的必经之路。近年每次回家,总要自己考察古道,重新走过。古马道,幅宽3米,有些路段,叠石依旧,蹄痕斑驳。村口附近的小溪,有一座青石板桥,这是当年赵家爷爷出资修的桥,为的是方便家里的马帮过河,请来的工匠就地取材,山上的滚石,留在溪边,用凿子一锤一锤凿眼采石,开成40公分厚的青石板,砌成石板桥,长年累月马帮经过,马踏留痕,至今依稀可辨。桥边还残留着凿了一半的青石,也许是造桥用料够了,或是什么原因,默默地驻留在桥边,任岁月和溪水流过,似乎是为古道作证。
http://hiphotos.baidu.com/asiavox/pic/item/4b3e9c1ad35ef1dbae513358.jpg
凿了一半的青石,似乎是在为古道作证。
如今荒无人烟的山岭深处古道上还有许多与马帮相关的地名,大马场,歇马场,死马沟,刘家铺子(客栈)等,都见证着当年的繁盛。
也许是经商的祖父的遗传,她对数字有特别的敏感,银行账号车牌号电话号,凡带数字的,基本看一眼就记住。一堆堆码放着的茶叶,进多少,出多少,不用看帐本,记得清清楚楚。赵国娟是当年正气塘村第一个考到省城的女状元,上物资学校学会计专业,就职县物资公司又被派驻缅甸5年。说是派驻国外,实际就是到山对面的缅甸小镇驻站,每天打交道的不是毒品贩,就是黑社会;还有在中国犯事的逃犯,贪官。公司改制后她下岗。走投无路,只得回家重操祖业做茶,建立了冰岛精制茶厂。谁料想绝路逢生,2006年茶厂成立第一年,她带着父亲精心制作的茶饼参加广州的茶博会,在众多大厂名牌中脱颖而出,一举拔了个头筹,荣获金奖,成了当年茶博会上的一匹黑马;其后又在武汉等地的茶博会上连连获奖,这更坚定了她做好茶,做精茶的信念。甚至做梦都梦到祖父叮嘱她:做好茶,先做好人。对有些地方茶农茶商为追求产量施加化肥,为防虫害滥施农药深恶痛绝,逢人便推广她的环保茶概念。
如今,冰岛精制茶厂的古树茶在业内已经小有名气,她更期待着的是爱好喝茶的朋友们能够真正知道家乡大叶茶纯正天然的不凡之处。
小赵有个幸福的家庭,丈夫白一,拉蛄族,76年生,比老婆小2岁,比较尊重老婆意见。
儿子虎子,早产儿,却长得虎头虎脑,十分可爱。特别是长长的睫毛,遮住眼帘,晚上在家看书时,是在看书还是睡着了,妈妈常常搞错,可没少冤枉小虎子。
识别普洱茶优劣小贴士:
1,打开包装纸,看饼中是否掺杂茶梗,
梗多则料不精,特别是瘦长梗的多为化肥催长。
2,用茶签从侧面插入,看饼子用是否一层层剥落,
石砣手工压制为一层层,紧实难以剥离为机械压制。
3,泡开后看叶片,叶形有无破损,叶面有无伤痕;
4,汤色清澈还是混浊,生茶呈金黄色;熟茶呈葡萄酒色为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