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色、间色、复色、补色
1.原色--原色也称第一次色,就是指能混合成其它一切色彩的原料。颜色中的三原色以红、黄、蓝为标准,所以就把红、黄、蓝称为三原色。一般在绘画上所说的三原色的红是指曙红、黄是柠檬黄、蓝是湖蓝。根据物理学上的研究,自然界所呈现的种种色彩,均可由红、黄、蓝三种原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绘画实践证明,红、黄、蓝三种颜料混合后,虽然不能产生一切色相(如翠绿、玫瑰红等色,用三原色就很难调出),但如将这三种颜料加以适当混合以后,确能产生许许多多的色相。
2.间色--
也称第二次色,由两原色混合而成,间色是橙、绿、紫三种色彩。即:红+黄=橙;黄+蓝=绿;红+蓝=紫。
3.复色--又称第三次色,两间色相加即成复色,或者是黑浊色与一原色的混合,也称复色。即:橙+绿=橙绿(黄灰);橙+紫=橙紫(红灰);紫+绿=紫绿(蓝灰)。任何复色均可找到三原色红、黄、蓝的成分。凡是复色都有红、黄、蓝三原色的成分,只不过某一种原色多一些罢了,如果三原色不是等量相加的话,那么,就能够混合出更多的复色。土黄、赭石、土红、熟褐色这些颜色本身均为复色,含有不同的黑味,所以与它色相加,也即成为复色。
在自然界光源及环境的影响下,色彩是丰富多样的。如绿的树丛,由于形态、色相、质感、空间、光暗的不同,很少有单纯的绿,而总是带有各种不同的倾向,或偏黄、偏红、偏蓝。在观察间色、复色时,要首先确定它们倾向什么色,以什么色为主,加上什么色,然后再分析它们的明暗关系。如以原色、间色、复色相比,则原色最强,间色次之,复色为最弱。
当画面色块配合感到过分刺激,不够调和时,复色能够起缓冲和谐调的作用。要善于在生活中辨别变化细微的各种不同的复色,并且学习调合这种复色。如果不在平常学习调色,而在实践作画时拿画笔漫无目的地在调色盒内东调西碰,,成为多种复色相加,这块颜色就必然会搞脏。
4.补色--补色又称互补色,余色。三原色中的一原色与其它两色混合成的间色之关系,即互为补色的关系。如原色红与其它两原色黄、蓝所混合成的间色绿,即为互补的关系。也就是说,红是绿的补色;同样道理,黄与紫,蓝与橙也都是互为补色的。即黄是紫的补色,紫是黄的补色,蓝是橙的补色,橙是蓝的补色。补色关系中主要的三对就是红绿、黄紫、蓝橙。在调色中如两色相加成为黑色者,也称此两色互为补色。互补的颜色皆有一明一暗、一冷一热的现象,那么一个色彩的客观规律是在六个标准色的色环加以引伸为十二色组成一个色轮,在色轮上它们必然处于180度对角线内。色彩互补的客观现象,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如蔚蓝的天空与橙黄的秋天树林、翠绿色的原野,红瓦顶电灌站的房屋;金黄色的打谷场与青紫色的投影等。
绘画上称为对比色,一般皆包含有补色的含义,可以这么说,补色必然是对比色,但对比色不一定是补色,如黑与白在明度上是对比色的关系,但不是补色。互为补色的二色等量相加成为黑灰色,如不等量相加则由此可以调出很多复色。
互补的两色并列时,相互排斥,对比强烈,色彩呈现跳跃、新鲜的效果。互补色关系运用得好,将使画面色彩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地托出主体。相反,补色关系如不注意色彩的谐调和色块大小的安排,也会产生生硬、火气的弊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