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莱家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6月,是由我们兄弟两个及家属创业,从事家用纺织品研发、生产和销售。通过近20年的努力,目前已成为中国家纺行业的领先企业,2009年9月,公司在深圳中小板上市。
前两年我有两个困惑:第一个困惑是幸福从哪里来?以前听人说一个人要想获得幸福,首先要有钱,有了钱之后要有闲,那么你就幸福了,即有钱+有闲=幸福。我呢,事业上也算小有成就,企业也上市了,就想轻松一点,陪陪老婆孩子实现“有闲”,但是感觉这样做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幸福,所以对这句话产生了怀疑,感觉人闲下来还没有前几年投入工作时那么充实,这是第一个困惑。
第二个困惑是怎样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这也是许多企业家想做到的。
这两个困惑其实有点矛盾,既想自己有闲,又想要员工投入热情,现在看起来有点自私。怎么激发员工热情,通常我们企业里用的是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有用,但是,也有负面作用,随着企业的扩大,负面作用越来越明显。为什么呢?首先,我觉得每年定这个指标,员工希望定得低一点,因为这跟他拿工资有关系,如果定得高了,他完成不了,那么对他的升职加薪都有影响。每年九、十月份,从上到下就要开始较劲了。我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也可以理解,企业是希望增长得越快越好,但是他们拿钱少了,这也不对。而且绩效考核也让企业和员工之间变成了金钱关系,我觉得这个特别明显。
那么靠企业文化。这几年里我们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上面花了不少精力,我自己也花费了不少精力,我觉得收效比较小,落地比较困难,对员工行为的改变不明显,除了那些从很早就加入公司我们言传身教的人外,让许多新来的员工能够理解公司的价值观,并很快地认同,而且体现在行为上,我感到挺难的。
通过白立新老师的课程,我接触了稻盛哲学。经过反复学习,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稻盛哲学正是我们要寻找的。我觉得稻盛就是我们企业界的王阳明、曾国藩,他是企业家和领导者的典范。我觉得要做人就要做像稻盛这样的人,做企业就要做像稻盛这样做,这才有意义。如果我能早一点接触到稻盛哲学,并早一点儿领悟,那么我相信做人和做企业将是与现在很不同的一种景象。
下面谈谈我对稻盛哲学一点粗浅的认识。
我们创办企业,做到一定程度实现了物质富有,物质富有了就真的能带来幸福吗?其实并非如此,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家,在物质富有后,对精神追求越来越强烈,有的人信佛、有的人做公益、做慈善,我觉得他们做这些都是为了寻找精神上的寄托,我个人也有这种体会,以前认为成功了应该会幸福,但是自己真的没有感受到。
那么到底幸福是从何而来呢?我现在有一点体会,也是稻盛带给我的:就是修炼灵魂,提升境界。其实我们不幸福不是因为我们钱多或者钱少,主要是太在乎自己,太计较自己的得失,如果把自己,也就是“我”的成分减少一点点,把境界提高一点,多为他人着想,幸福感自然而然就来了。以前创业、做事业都是为了自己的成功,最近一段时间开始少想自己,多想想员工,多想想怎么才能为客户做点儿什么,慢慢地自己的幸福感就增加了。现在是真的相信人活着就是为了提升境界,修炼灵魂。
另外一个体会是,我们能留给子孙的最重要的财富其实不是物质财富,而是精神财富。
把很多的物质财富留给子孙,如果子孙行的话,他也不需要这些财富。要是他品行不正的话,你给他越多对他越不好,还可能危害社会。所以我认为留给子孙更重要的财富是精神财富,精神上的富有是真正的富有,能够真正将他们培养成为品格高尚的人,这样父母也是最放心的。无论有钱还是没有钱,我们对孩子最大的希望就是让他成为人格高尚的人,如果他人品很好,那么他自己就会有出息的,他不可能养活不了自己。我们最担心的是他结交坏人,变成坏人。所以我认为留给子孙更重要的财富是精神财富。
要留给子孙精神财富,我们首先得自己有这笔精神财富,自己都没有,自己都不能以身作则,提升自己,那么怎么能留给子孙呢。从这一点儿上我也更相信了稻盛的这一句话“人活着就是为了修炼灵魂”。还有一点就是,我们都希望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能越来越好,不再有毒奶粉、毒馒头,如果我们能从自己做起,并影响到更多的人,也许就有希望。
我们修炼灵魂不一定要到寺庙去,我们可以在工作当中去修炼。把自己的精神追求和企业经营结合起来,这是稻盛哲学带给我们非常珍贵的一点。在日常工作生活当中我们可以通过六项精进来帮助我们不断地修炼,怎么样去积善行、思利他,抱着一种感恩的心态,不断地反省自己,放下自己感性的烦恼,这让我找到了精神追求和企业经营的结合点。这是最能打动我的一个地方,以前经营是经营,精神追求是精神追求,两者很难结合起来。
我对稻盛哲学还有一个认识,它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成功学、领导学。它的成功学在于它的简单的人生方程式。人生和事业的结果=思维模式*热情*能力。我们兄弟俩从一个农村的贫困人家的孩子,到现在如果能算有一点成功的话,那么确实是符合了这个方程式。一个人不管能力怎样,如果真的照这个去做,我相信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稻盛先生用“经营十二条”简单地阐述了领导学。现在有很多书讲领导学,看来看去讲的也很复杂,看了也记不住。但是这个“经营十二条”很简单易懂。如果一个领导者真的按照经营十二条去做了,那么他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成功的领导人。但是,我们很少有人能坚持做到。可能刚开始创业的时候能做到一点儿,稍微有一点儿成功就做不到了。其实稻盛总结的这些东西,在我们创业的时候很多方面也是这样做的,但是后来就不行了,企业稍微大一点,就不想那么辛苦了。
稻盛哲学还是与时俱进的哲学。稻盛哲学来自于我们古老的东方文化。虽然渊源古老,但也是与时俱进的。稻盛先生的一句话讲得非常好,“作为人,何谓正确”,这句话我们永远可以讲,永远可以追问。
虽然随着时间的变化,“作为人,何谓正确”也许会有一些变化,但是如果一直按照这一句话去反省自己,它永远是与时俱进的。可能过了一百年之后,“做人何谓正确”的标准会发生一些变化,但是留存下来的东西肯定是作为人应该做到的东西。拿这个来要求自己是不会落后的。以前我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归纳了几条,但是往往是重视了这方面就缺了另一方面,而且偏重于做事,忽略了如何做人,如果拿“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一个原则来要求自己,就不会遗漏了做人的要点,把做人与做事结合起来了而且是不会过时的。
下面我谈谈对阿米巴经营的认识。我们企业从今年7月1号开始成立专门项目组推行阿米巴经营,我对它的看法,现在还很粗浅。
我觉得阿米巴经营把企业管理回归到经营的本质。
我们原来天天讲管理,管理弄得越来越复杂。比如说绩效考核,指标少了吧,觉得不全面又短视,只有销售、利润这几条;但是如果把很多其他指标加上的话,内容又太多,失去了方向,让人不知道该做什么了,这是绩效考核的一个困境。如果通过阿米巴的五个数字,通过内部的核算机制,最后就越来越回到经营的本质。通过阿米巴,能够很快地把经营变得简单化,我们打算下半年等阿米巴成熟之后就把绩效考核给改了,不要绩效考核了,业绩就看阿米巴的五个数字。
阿米巴经营可以把官僚的管理者变成小老板、教练和服务者。管理者职位稍微高一点儿,慢慢就变得越来越官僚,权力越大,越集中,对下面的指导服务就少了。我们原来的体制就会让管理者变成官僚,会让企业也变得越来越像官僚机构。采取阿米巴经营之后,因为各单位都是独立核算的,每个阿米巴有很高的自主权,那么领导要做的不是怎么去管理他们,而是怎样去帮他们实现经营业绩,怎么去做好服务、解决问题,反应速度就会加快。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改变。
阿米巴发表会是每月的述职报告和培训会。我们八月份做了第一次经营发表会,9月5号、6号做了第二次阿米巴经营发表会。我感觉发表会对阿米巴长来说压力很大。我们的那些小阿米巴长就怕我们提问题,上去讲的时候都很紧张。他要是做的有成绩,他上去就会讲得很丰满,他要是没有成绩,他讲什么呢?要是让我上去讲,我也是觉得必须要把PPT做好了,当然首先得把核算表里面的数字做好了,才有内容可讲。
另外,发表会现场也是一个很好的培训会和交流会,高层经营者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把经营理念和方法传递给阿米巴长。
我听到有些企业家有这样的疑问,就是做阿米巴为什么先要哲学共有?我先做阿米巴就完了嘛,干嘛还要先学习稻盛哲学?开始我也这样认为,对于学习哲学,一些老板感觉很犹豫。我前些天去日本,在路上,听人说学习稻盛哲学就是学葵花宝典,就是“欲练此功,必先自宫”。“自宫”是什么呢,就是你要克服掉自己身上的那种自己不想努力却想让员工去努力的心态,克服掉你的自私自利。不学哲学先做阿米巴是有问题的,我们开始推的也比较急,我们在四月份开始推的稻盛哲学,七月份就做阿米巴,后来发现了一些问题。
阿米巴就是让员工都变成小老板了,小老板是一定要斤斤计较的,因为不斤斤计较,他就不是一个经营者,这是对的。但是斤斤计较不能损人利己。我们刚开始做的时候有的人就有些损人利己了,原来可以配合的他就不配合了,因为他说我现在每小时的附加值要两百块钱,原来五十块钱就可以搞定的事情,因为要内部结算,他说我要收你两百块钱。这样协作就变得困难了,如果没有利他的思想,怎么做下去呢?
另外,各阿米巴是在确保整体利益最大化前提下,努力提高本单位效益。如果整体利益没有了,本单位的效益再好,那也是没有用的。一定要考虑整体利益,一定要有全局观念,这样,一定程度上要无私,不能只看自己阿米巴的业绩,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就是稻盛哲学里非常重要的一条:“做人何谓正确”。阿米巴的数字不是财务做的,而是各阿米巴自己报的,虽然有双重确认、一一对应的原则,但如果两个人都同意把这个数字改一下,那就完了。所以必须得先有“做人何谓正确“这个原则,才能再去做这个事情。如果还有人这样做,一经发现,就要严惩。
先要跟他们讲明这一点,跟他们讲明高压线在这里,不许碰,你不讲这个,他就会觉得无所谓啊,你公司也没说什么啊。所以要做阿米巴就必须先做哲学共有。
我七月份去了一趟日本,参加盛和塾世界大会,并参观塾生的企业,刚开始去的时候,也没有抱很大的希望,最后真的感到收获很大。
我到了日本之后,觉得日本企业生存很艰难,他们的增长率是很低很低的,前面经历过泡沫经济、石油危机、日元升值等,有的企业真的是九死一生,非常的艰难。他们的生存环境要比我们中国严峻千万倍。我们现在的日子真的很舒服,我们应该居安思危。我们接下来如果再来一次金融危机肯定要比上一次严重,因为刚刚过去的金融危机,是国家超前投资了很多固定资产才拉动起来的。下一次就没有必要投那么多钱来搞这个了,所以危机带来的影响肯定会更严重。我们现在就要强身健体,而稻盛哲学正是可以帮助我们的。
第二点,我感受到日本企业家的勤苦认真,真的是我们中国企业家没法比的。我自认为跟他们比,差得太多。
还有一个感觉就是日本的环境真的是很干净整洁,不像中国搞些什么活动,表面上看上去很干净,其实里面乱七八糟。而日本是角落里都很干净,细节的地方都很整洁。于是我有了一个感悟,美好的环境来自于美好的心灵,日本人的素养整体来看确实是非常高的。我觉得稻盛哲学是能帮助我们美化心灵的。
在今年盛和塾世界大会上,中国企业家去了120多个人,但是没有人发表。我就有一个愿望,希望我们中国企业家能够尽快地在世界大会上做经营发表,大家一起来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吧,做得好的能够早一点儿去上面发表拿奖,并聆听稻盛塾长的教诲。这样在中国企业家里推行稻盛哲学就会有更大的力量。
我这次也是第一次听到了稻盛先生的演讲。我觉得稻盛先生无私无畏,真是一个活菩萨。他以七十八岁的高龄出山拯救日航,一个稍微有一点儿私心的人绝对不会去干,因为要是干不好,一世英名就全坏在这里了,所以他是一点儿私心都没有。在接近八十岁的高龄,还推广盛和塾,我觉得他真是在普渡众生,让人非常感动。
下面谈一谈学习稻盛哲学之后我的改变,一个是找到了工作更高的意义。跟前两年很不一样,我觉得工作的价值就是修炼灵魂,在工作中去成就他人,真正为员工、为客户去创造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自己才会幸福。
努力去提高自己和员工的精神境界,追求走正道,办好企业,对社会有所贡献,……这就是我找到的工作更高的意义。
我的工作的激情也比前几年创业的时候更加强烈,我自己认为这是再次创业,是真正的事业。以前的事业是改变自己的命运,让个人实现成功。我为什么说这次是再次创业呢,因为里面融入了我的精神追求的,有我的灵魂在里面,这是真正的事业。我记得有一个哲学家说过,事业是精神性的追求和社会性劳动的结合。以前我们做企业还是社会性的劳动,没有或者很少融入精神追求。
这段时间里我也重新回到以前创业的那种状态中去了,更多地关爱员工,跟员工打成一片,像以前一样,跟他们在一起吃饭、聊天、喝酒……但是这次又跟以前不一样了,这次跟他们融合在一起有了更高的意义了,不仅仅是关心他们,同时把公司新的追求传达给他们。
更多地到现场去,前两年真的已经很少去现场,很多的问题都不太懂,一线员工有很多困难,上面的领导很多时候感受不到,对这一点我有一些负罪感。贯彻现场主义之后,我自己的幸福感也提升了,天天跟基层员工,跟客户在一起也挺充实的。看到他们的成长,听到他们对稻盛哲学的理解,我也很高兴。
健康状况也改善了,前两年总睡不好,现在无所谓睡得早迟,睡眠质量反而好起来了。这一点可能就是稻盛说的,工作就是身体健康的灵丹妙药。
前一阵子和上海的几位企业家一起发起了上海盛和塾,我认为这件事是比做其他的公益、慈善更有价值的一件事情,是一个美化心灵的事情。如果能够让更多的企业家一起来学习实践稻盛哲学,这是我们对这个社会很好的一个贡献。而且这个事情可以跟我们的工作结合起来的,有这么一帮知心朋友一起交流实践稻盛哲学的体会,可以相互提高。
我们的企业也逐步地有了一些改变,最初是最高管理层学习《活法》、《干法》,每个礼拜总监级的分小组集中学习,我也会参与到小组中去,花了大量的时间。后来就把《干法》发到所有的管理人员手中,让大家统一学习写得比较通俗的《干法》。
在这期间我们还修改了我们企业的经营理念。以前我们的经营理念也有,但是更多的是挂在墙上的,没有到心里去。这次我们总监级开了两次会议,一起坐下来确定了这个大家真正认同的大义名分,这个对我们企业的帮助还是很大的。
从日本回来以后,我们引进了日本的晨会制度。每天每个部门8到10个人一个小组,结合《干法》的学习,围到一起分享工作中的体会,我要是在公司的话每天也会参与进去,听听他们怎么说的,我也会发表自己的看法。稻盛哲学已经成为我们的日常语言了,比如说“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成为“自燃型的人”,“现场主义”,“利他”等等。原来没有这种语言的,现在这种语言在公司里已经很流行了。不管大家是不是理解认同,反正先有了,等以后时间长了,我相信大家慢慢地也会真心相信的。
7月1号我们开始推行阿米巴经营,我觉得阿米巴推行在我们生产部门是非常快的。我觉得生产部门人比较单纯,你说让他们学习稻盛哲学,他们也学得很认真,然后学了就干。我们公司有个行政部的清洁工,我听过她两次的分享,讲得非常好,比我们的大学生都讲得好。有一次她说到“有意注意”,稻盛书上讲的“有意注意”是比较难理解的,但是她一说就说到了点子上。我现在觉得可能是我们这些高智商的大学生思想都比较复杂,比较难以接受,反而是思想比较单纯的人更容易接受。
生产部门做得很快,第一个月做经营发表会就做得有点样子。那些车间主任在发表会上表现的就像个小老板。有的人平时表达能力不行,但是一上台就说我们是怎么怎么做的,竟然很流利,我觉得很有意思。后来第二个月的发表会讲得更好,又简单又清晰,而且真正开始有成效了。
原来我们车间的在制品是很高的,财务部门想了好多方法,但都没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两个月已经大为改善了,因为这个在制品不能算销售,现在他只要把他车间里的东西交出去他就是实现了销售,那他马上把在制品统统交出去。在制品少了,车间也干净了,公司也省资金了,销售部门也及时拿到货了。
9月5号的发表会上,他们说我们下个月再盯着在制品已经没有多少油水了,所以得把费用降下来,还有提高效率缩短加班的时间。一说就说到点子上了,原来跟他们说这些,要用很多手段,很多管理机制。以前要绩效考核,他们也顾不到处理在制品这些事情上来,现在一弄阿米巴,很快就解决了。
最近,结合稻盛哲学的学习和推行,我们也在改善员工工作和生活环境及福利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如延长年休假时间、建立伙伴基金等等,真的是站在员工的角度上,让员工感受到公司越来越关心他们的幸福。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罗莱新的经营理念。
我们公司的使命现在改为:热情点燃生命、良知成就事业、创造伙伴幸福、共建美好社会。
热情点燃生命、良知成就事业,跟稻盛的人生方程式基本上是一样的,就是我们每个人要点燃热情,改变命运。每个员工的热情点燃起来,能够充分发挥潜能,实现个人的成长,成功。整个企业的效益也会提上去。热情点燃起来以后不能干坏事,要成就事业必须要凭良知,走正道。创造伙伴幸福就是创造我们伙伴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通过稻盛哲学的学习,让大家能够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能兼顾精神上的提升,那么也就提高了大家的幸福感。同时我们对这个社会也会产生一些好的影响,影响到员工家庭、客户和社区、同时作为行业领先的企业,能够成为行业里的表率,带动更多的企业来一起推进稻盛哲学,为建设美好的社会作贡献。
我们公司的愿景是“成为受人尊敬的、全球性行业领先企业”。我们坚持凭良知,走正道,对员工负责,对客户负责,对股东负责,对社会负责。以此成为受人尊敬的企业;在此前提下,我们要拥有国际知名的自主品牌,占有全球市场的重要份额,保持行业领先的发展水平。以此成为全球性行业领先企业,这是我们经过全体员工讨论达成的,普遍认可的,大家都觉得还是很振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