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用工模式:劳动合同用工、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业务外包、民事雇佣的利弊一览表丨子非鱼说劳动

作者:劳达研发咨询中心
五种用工模式,各有利弊,在合适的岗位,选择合适的用工模式,进行合规的管理,将可以实现用工成本与用工风险都最小化的目标。因此,要选择合适的用工模式,首先要对各种用工模式的情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为此,将五种用工模式具体介绍如下。
一
劳动合同用工,就是员工直接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直接管理员工的一种用工形式。
二
非全日制用工,是指员工平均每天工作不超过四小时、每周不超过24小时的一种用工模式。这种用工模式与劳动合同用工的区别,就在于工作时间。
【图示】非全日制用工模式的界定
三
劳务派遣,就是员工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然后由派遣公司将员工派遣至用工单位工作,用工单位直接管理员工的一种用工模式。该模式下,员工的劳动关系在劳务派遣公司,却接受用工单位的日常用工管理。
四
业务外包,就是指单位把业务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发包给外部专门机构,由承包方外派员工完成相应的业务工作的一种模式。这其中,员工与承包方签订劳动合同,并受承包方管理,发包方不对员工直接进行管理。
五
民事雇佣,就是指所雇用的员工不符合建立劳动关系所需的主体资格时,双方形成的受民法调整的一种用工模式。目前主要是指针对全日制在校学生的实习关系,以及针对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退休人员的聘用关系。
【图示】民事雇佣模式法律关系说明
针对这五种用工模式,其各有利弊,因此在使用时,需结合其特点及优缺点,在合适的岗位选用。对于上述五种用工模式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具体分析如下:
类型 |
适用范围 |
优点 |
弊端 |
劳动合同用工 |
所有岗位 |
①法律关系清晰明确; ②员工归属感强,忠诚度高。 |
全面受到劳动法的约束,包括但不限于: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无固定期、合同解除终止的限制、经济补偿等等。 |
非全日制用工 |
流动性大、招聘容易、培训周期短的岗位 |
①可以不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 ②只需要缴纳工伤保险; ③任一方均可随时终止双方的关系,而无需支付任何补偿。 |
①不稳定; ②员工归属感差,忠诚度不高; ③最长15天要计发一次工资,与很多公司的工资结算周期不一致。 |
劳务派遣 |
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 |
①实现灵活用工; ②人力资源部门从繁琐的手续性工作当中解放出来; ③专业的派遣机构协助公司处理有关员工关系管理问题。 |
①员工忠诚度不高,归属感弱,满意度低; ②成本、风险不一定会降低,碰上不专业的派遣机构,成本和风险反而增加; ③法律对劳务派遣的限制性规定。 |
业务外包 |
单位不擅长的且容易分散单位管理精力的非核心岗位、风险比较大的岗位 |
①风险全部由承包方承担; ②可以采用不同的薪资、福利体系; ③集中精力管理公司的核心业务。 |
①成本不会减少; ②承包方的资质要求较高; ③管理不当,可能构成“变相劳务派遣”,从而承担法律责任; ④不能直接管理员工,可能会影响日常工作。 |
民事雇佣 |
技术含量不高的岗位,或者需要丰富工作经验的岗位 |
①基本不受劳动法约束,用工成本和风险都大为降低; ②解除、终止根据双方约定执行,用工灵活度很强。 |
①员工归属感差,忠诚度不高; ②发生因工负伤事故,根据人身侵权的有关法律规定处理,赔偿标准高,需要商业保险保障; ③身份特殊,劳动力来源不多。 |
其次,在了解用工模式以后,还要对单位的岗位进行梳理,梳理出每个岗位的特点,这样才能将岗位特点与各类用工模式的适用范围一一对应,从而找出相互匹配的用工模式。
再次,要根据企业文化,对于用工模式及岗位特征进行匹配,有些单位的文化是要强化员工的归属感,有些单位的文化则重点在于发展和利润的赚取,前者可能会更多地使用劳动合同用工,而后者则会更多选择灵活用工。因此,也需要根据企业文化,进行用工模式的选择,而不是跟风。
最后,确定具体的用工模式,了解该用工模式的有关法律规定及操作注意事项,开始进行人员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