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这背时砍脑壳的”是以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的绝大多数汉语地区为主的西南官话区常用的一句生活用语。其语法结构独特、适用范围广泛、情感内涵丰富,是现代汉语中一个相当有意思的句子。
关键词: 这 背时 砍脑壳
沈从文先生在《边城》中讲述了一个纯朴、优美的湘西人文小说,故事中主人公翠翠和傩送的纯正情爱打动了每一个读者,然而他们俩初次见面时翠翠因为误会而责骂傩送的话“你这个背时砍脑壳的”更是叫人印象深刻。其实,“你这个背时砍脑壳的”是西南官话区使用非常广泛的一个句子。西南官话,也称为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上江官话或湖广话,是官话的一个分支,分布于西南部以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的绝大多数汉语地区,以及临近的湖北省大部、湖南省西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陕西省南部、甘肃省南部。“你这个背时砍脑壳的”无论是从语言学角度还是民族文化内涵来看,都值得研究探讨。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分析“你这个悖时砍脑壳的”这句话。
一、语法结构
“你这个背时砍脑壳的”是一个同位语短语。同位短语是由两个或更多语素所组成的短语,构成短语的各语素同指一人或一个事物,因而它们所代表的是具有同一关系的不同概念。“你”和“这个背时砍脑壳的”指的是同一个对象,如在《边城》翠翠口中即是指傩送。同位短语的直接成分之间没有并列、选择或递进等结构关系。我们不会把也不会把两个成分看作是前者修饰后者,只会看成是表示两个同一关系的概念的复合,意义上起到互为补充的作用两个直接成分中。通常一个所指比较具体,另一个所指比较概括。“你”直接表明说话所指对象,而“这个背时砍脑壳的”就没有明确所指了。在骂人的时候,若是省去“你”这个字,光说“这个背时砍脑壳的”便颇有些“谁认便是说谁”的无赖意味了。
心理学上有个重要的概念叫做“突显”,即同一个事物或情景,由于我们的观察视角或注意方式不同,就会由于突显的差别就会在我们头脑中形成不同的心里图示和意象。突显的事物容易吸引人的注意,使人容易识别、处理和记忆。同位短语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描述一个事物,容易给人更加深刻的影响和理解。因此,“你这个背时砍脑壳的”便具有一种特殊性,句子所指丰富而全面。
二、“这”的炼字意义
按照一般的语言习惯,我们在嗔骂或者责怪人的时候通常会说“你是个胆小鬼”“某某真讨厌”等等。但是,要是将“你这个悖时砍脑壳的”改成“你是个背时砍脑壳的”就会发现它完全失去了原来的意味。大人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会恼怒地骂一句“你这个悖时砍脑壳的”,妹妹含羞责怪情郎的时候也可以蹦出一句“你这个背时砍脑壳的”。我们不难发现,“你这个背时砍脑壳的”既可以表达愤怒的情感,也含有一种嗔怪的意味。也就是说,与“你是个背时砍脑壳的”这样表达一种确定含义的陈述句不同,“你这个背时砍脑壳的”更多地含有一些人情味儿。而且在表达上,也比一般的陈述句在表达情感上面更加强烈。
《朱光潜美学文学选集》里面讲到这样一个故事:郭沫若先生的剧本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必须有附带语省略去了。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话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类似的运用“你这什么”句式的文学作品不在少数:《水浒传》中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你这”。看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
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见出来。当然,“你这”式语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你是”式语法更加出彩。比如,《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说:“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要是改成“你这……”神情就完全不对了。但是在“你这个悖时砍脑壳的”这句话中,就非用“这”不可了,否则它就不会被那么顺口地被广泛运用了。
三、蕴含的民族命运观念
“背时”中的“时”即是“时运不济、命运多舛”中所讲的“命运”。“命运”是整个人类社会最为古老的观念之一。中国人的命运观念起源于原始社会,在殷周时期已经完全定型。进入文明时期后,中国人依然延续着这一传统,无论在民间生活中还是在国家生活中。“命”一词的大家族,是古人“天命”的本体观演绎下的“人命”的人生观,上下尊卑的社会伦理观的文化亲缘关系的集合。中国人重视命运的作用,即使在推行无神论的今天,中国人内心深处对命运仍然是怀着一种敬仰之情。所以,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尽可以懊恼地嘀咕一句:“背时”。同样的,从社会伦理观出发,“砍脑壳”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相违背的,是不孝的表现,这也违背了中国人的命运观。
综上所述,“你这个悖时砍脑壳的”涉及语言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内容,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值得引起讨论,也将会为大家的用语提供借鉴和参考。
[1]邢福义 汪国胜.现代汉语.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
[2]李勉东.现代汉语语法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朱光潜美学文学选集》
[4]吾敬东.中国人“命”即命运观念的形成[J].学术界,2009,(0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