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施 工)--引气剂
(2012-08-13 16:35:45)
标签:
美国宋体引气剂混凝土气量杂谈 |
分类: 聚羧酸减水剂-加美乐素 |
规定了进入工地外加剂的检验项目,以保证使用的外加剂的同一性。
引气剂和引气减水剂的掺量是根据混凝土含气量而定的,混凝土的含气量又是根据工程要求确定的,因此应根据含气量的需要,来调整引气剂掺量。
掺引气剂混凝土的含气量与骨料粒径有关,振捣后含气量会减少,表1为美国推荐的混凝土含气量,可供使用时参考。此外,有关国家对掺引气剂后混凝土含气量也有规定,见表2。
骨料最大粒径(mm) |
拌合后的含气量(%) |
振捣后的含气量(%) |
不掺引气剂的含气量(%) |
10 |
8.0 |
7.0 |
3.0 |
5 |
7.0 |
6.0 |
2.5 |
20 |
6.0 |
5.0 |
2.0 |
25 |
.0 |
4.5 |
1.5 |
40 |
4.5 |
4.0 |
1.0 |
50 |
4.0 |
3.5 |
0.5 |
80 |
3.5 |
3.0 |
0.3 |
150 |
3.0 |
2.5 |
0.2 |
表2
国 |
含 |
比 |
≥(R+2.5)% |
法 |
采用N时≥(R+2)%采用M时≤(R+4)% |
以 |
≥(R+4)%,≤(R+2)% |
意 |
≥(R+3)% |
英 |
≥4%,≤6% |
注:R—基准混凝土含气量;N—推荐的引气剂标准剂量; M—推荐的引气剂最大剂量 |
引气剂一般掺量都较小,为了搅拌均匀,使用前应配成适当浓度的稀溶液,溶液浓度根据使用情况而定。
多数引气剂要用热水溶解:在冷水溶解时若产生絮凝或沉淀,可加热使其溶解。
引气剂与早强剂、防冻剂复合,若产生不相容现象,应分别配制、分别加入搅拌机。
影响混凝土含气量的因素很多,在材料方面如水泥品种、用量、细度及碱含量,混合材品种、用量,骨料的类型、最大粒径及级配,水的硬度,与其复合使用的外加剂品种;施工条件方面如搅拌机的类型、状态、搅拌量、搅拌速度、持续时间、振捣方式以及石油境温度等。因此应根据这些情况的变化增减引气剂的掺量。在任何情况下,均应采用现场的材料和配合比,与现场环境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试拌试验。同时应注意由于含气量增大机时引起混凝土拌合物体积的增大,设计时应根据混凝土表观密度或含气量来调整配合比,以避免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不足。
近年来,混凝土新技术及新工艺:如高性能混凝土、商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等已在工程中大量应用。为制备性能优异的混凝土,在掺外加剂的同时掺加矿物掺合料,为获得所需的含气量应增大引气剂的掺蜈,尤以掺加粉煤灰为最显著。
混凝土实际含气量就为入模经振捣后的含气量。混凝土经运输、浇筑、振捣等含气量将减少1/4~1/3。但入模后的含
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混凝土必须采用机械搅拌,混凝土含气量随搅拌时间长短而发生变化,搅拌1~2min时含气量急剧增加,3~5min时增至最大,此后又趋于减少,因此搅拌时间3~5min较合适。
用振动台或平板振捣器振捣,混凝土含气量损失小;用插入式振捣含气量损失大,并随振动频率提高或振动时间延长而损失增大,因此规定动时间不宜超过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