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借调人员的感想

(2012-02-15 17:44:14)
标签:

杂谈

分类: 社会杂谈
我在**系统最基层单位工作,几年前被借调到本系统省里面帮忙。被借调这几年,感触颇深。
在现在工作的单位,大概有四种身份的人:一是公务员,被我们称为“正规军”;二是挂职锻炼人员,大部分是下级单位的局长或处长们,被称为“上挂”;三是临时聘用人员,如领导司机、物业人员;第四种是与我一样的借调人员,占相当比例。
对于第二种“上挂”人员,有人总结的挺好,“不干不好意思,干一点意思意思,干多了你啥意思,走的时候没啥意思。”“上挂”人员大多肩扛有原单位领导职务,“上挂”的期限也有明确的固定日期。“上挂”对于他们来说就是“锻炼锻炼、学习学习”,对他们的政治道路实际上是能够“镀金”的。“上挂”人员大部分应该是优秀的,不然原单位不会推荐、上级组织部门也不会选调他们“上挂锻炼”。即使“挂职”期限过后回原单位没有升职,对他也不会有啥不利影响。“上挂”对于他们来说,得大于失,利大于弊。
对于第三种临时聘用人员,物业人员属机关直接招聘过来的,获取的是应得的体力劳动报酬,不用赘述。司机大都为领导服务,基本工资不高,但能跟着领导吃香的、喝辣的,敢开着特权车闯红灯,能私车公用,能沾着领导的光收取人家送的礼品,能报销可能高于工资的差旅补助费,还由于跟领导跑的场合多了见识多广有爱吹牛皮、耍威风的癖好(俺单位就有这样一个司机,说话时比领导还牛,当然,这只是个别)。私下里,政府部门的司机往往被称为“司机干部”。
“老鼠拉铁锹——大头在后头”,重点说说“借调人员”吧。
一、“借调人员”的一些基本情况(就我身边而言)
关于“借调人员”的身份,有本系统最最基层没有任何职务的普通工作人员,如我;有机关二级单位的,有职务在身。
关于“借调人员”的年龄,大都是年轻人,有在基层工作两三年有相关经验的未婚同志,有刚毕业进入本系统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年轻人,有精力,有活力,有时间,借调过来工作能力强,说白了就是“能干活”。
关于“借调人员”的性别,大都是男同志,也有少部分女同志。男同志自身事儿少,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女同志呢,牵涉到结婚生子等问题,相对借调的较少。哎,与社会上某些招聘雷同。
关于“借调人员”的期限,有借调一两年回原单位的;有借调数年未回或即将回或已回原单位的,如我,借调了数年,现在仍在帮忙,即将回原单位工作;同事小刘、小马、小张,借调10余年,刚回原单位工作。
二、被借调的不公平性
之所以拟这个小标题,是因为它是我产生写这些文字的最原始动力,也是我感触最深、曾产生严重心理失衡又归于理性、颇有怨言的根源所在。
想当初,我在**系统最基层单位工作,身边都是通过社会招聘进入单位的同龄人,都是大学毕业生,干的也是同一种工作。鲜有论资排辈,有的只是努力工作。到原单位工作仅半年有余,某天,就被领导叫到面前,说让去上面(指省里面)帮助工作。俺也没多考虑,就点头同意了。由于当时未婚,无牵无挂,给家人说了一声,背个挎包就懵懵懂懂地坐上了长途车,懵懵懂懂地来到了上级单位,懵懵懂懂地被安排到了宾馆,懵懵懂懂地开始了工作。也不知道需要“帮助工作”多久,也不知道是哪一级领导跟哪一级领导打电话要用人,刚好找着我就让来了。
初到大城市,初到大机关,初次接触这么多城里人,初次接触这么多带有“长”字眼的官员,我有一种新鲜感,也有一种敬畏感,更有一种拘束和不自在。
我努力使自己尽快融入新环境,努力适应本职工作。领导吩咐的活儿,加班加点争取第一时间完成;不是领导吩咐的活儿(因为是新来的人,年龄又小,我刚来那会儿某些人会给我吩咐活儿)也不敢怠慢,赶紧去做(现在想来,那时那些家伙都TMD的一副大爷的嘴脸)。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流淌着,俺也从借调的“新人”变成了“老人”。时间改变了我的思想,增加了我的工作经验,也让我对借调人员的身份和待遇愈感不公。
不公之一:干活多,委屈不少。
借调人员说白了就是纯“干活的”。看看身边,很多事儿都是“领导一句话,小兵忙断肠”。这倒没啥,来这里本来就应抱着学习、锻炼的态度工作的。可让人心理不平衡的是,再看看个别所谓的公务员,说不上班就不来单位了,说回家就回家了,说出去办私事就出去了。即使来上班了,看看都做些啥,上网聊天看八卦炒股买基金,串科室说东家长西家短谁降职谁升迁,闲下功夫了,借调人员有可能招致“指手划脚”鸡蛋里面挑骨头这也不是那也不是。你说委屈不!
不公之二:福利待遇怎比公务员。
借调人员的一切工资和福利待遇,一般都由原单位支付。像我,工作关系在最最基层,谈不上有什么福利待遇,仅有每月少的可怜的工资,除去还房贷、孩子奶粉、吃饭开销之外,所剩无几,更谈不上有多余的钱改善家庭生活了。可身边的这些公务员们,不咋地干活每月拿着几千元工资、时不时单位发个福利,还直嫌工资低、福利差。每每听到他们发牢骚,就想**他们,对他们这种养尊处优、不劳而获、拿着纳税人的钱反而牢骚满腹之人深恶痛绝。
不公之三:借调人员大多前途迷茫。
作为借调人员,你表现好了,工作出色了,领导赏识了,有机会了,该做的工作做到位了,就能被提拔,被重用。反之,啥也不啥。像我们,正逢国家机构改革,都要回原单位工作。大部分被借调时间达10年之久,有的去最基层工作了,原先是他部下的人如今成了他的领导;有的原单位由于暂没有合适的工作岗位,不得不待岗在家。像我,被借调时间相对较短。由于不会阿谀奉承,不会见风使舵,不会花言巧语,只会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给人形成了一个“黄牛”印象。我不喜欢这个称呼,虽然它让人觉得踏实,可现代这个社会,它会成为“没能力”的代名词。或许是我太敏感了。说实话,俺感觉也曾受领导重视过,谈过心,讲过话,鼓励过俺。可事儿不是人想象的那么顺利。或许你会骂俺有官本位思想,功利性太强,我不怨你。其实俺的愿望很简单:工作有起色,工资涨一点,顾住一家人开销。就怎简单。
不说了。发发牢骚妥了。
澄清一下,上面提及的公务员现象,客观地说不代表全部,大部分还是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的。俺所写的,只是一个现象。
我就要回到我的基层单位了。好像是看破了红尘,俺也下了一个决心,谁再借调我,就是不去。别说我耍大牌。
呵呵,你可能笑话我刚愎自用、怀才不遇了。
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颗月亮,我还是我。
不过,人得有感恩之心,俺内心还是十分感谢领导给了我几年锻炼和学习的借调机会,让我有了别样的经历。
只是我希望,有关部门、有关领导能关注一下我身后那么多正在被借调和即将被借调的兄弟姐妹们,让他们也过的好一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