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6/mw690/0023Pyb7zy77AykT2RVdf&690
2016年10月5日是个极好的天气。这天,那楼镇那他村的贫困户黄云配站在自家门前,心里是止不住的兴奋——眼前的院子,宽敞干净明亮,处处都是新气象。黄云配特意在家门口插了一面小国旗:“党和政府开展的‘精准扶贫’,那可是实打实的好事呀!”
放在以前,黄云配的家可不是这样子。脏乱的院子,破损的房屋,黄云配的家显得毫无生气。仅仅一年的光景,黄云配的家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得益于邕宁区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更与黄云配的帮扶干部——邕宁区城市管理局局长梁鸿涛的帮助息息相关。
说起黄云配,那他村的村委各个对他都有印象:穷,实在是穷。年过六旬的黄云配家里有6口人,妻子和儿媳身患残疾,两个孙子女读书,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儿子一人的务农收入。在实施精准帮扶前,黄云配的孙子女的学费生活费很紧张,生活收入无保障。
和黄云配“结对”后,梁鸿涛多次前往黄云配家了解情况。为了更好的“对症下药”,梁鸿涛多次利用周末的时间和黄云配一家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其需求,并和黄云配探讨其可承受的脱贫方式。梁鸿涛知道,解决其稳定的收入来源才能彻底脱贫。针对黄云配年龄较大,而且有家靠近水田的优势,梁鸿涛认为,放养水牛和黄牛是比较适合黄云配脱贫的方式。于是,梁鸿涛就为黄云配申请了购买一头水牛的养殖资金,还自己掏钱为黄云配购买了一头小黄牛,让其平时一起放养;黄云配的儿子在家务农,村里的田地丢荒严重,梁鸿涛就购买一些种养殖技术的书籍给他看,鼓励引导其种植优质水稻十二亩;还指导其在附近丢荒的池塘圈养鸭鹅各200只,在山坡上养100来只鸡,同时帮其寻找销路等。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帮扶,黄云配家摆脱了靠天吃饭的状况,现种养殖成为该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年平均纯收入从过去的不足三千元,提升至现在的七千元。
黄云配平日里话不多,但梁鸿涛对他的帮助,他都一一记在了心里。一有邻里到家里串门,他总会自豪的给大家介绍梁鸿涛同志的扶贫事迹:“他对我的好,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他教给我的脱贫方式,我也要让更多的人知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