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景抒情诗鉴赏方法归纳

(2013-07-04 12:21:42)
标签:

文化

分类: 诗歌鉴赏研究

写景抒情诗鉴赏方法归纳

写景抒情诗是考试中常见的类型,古人云“诗歌不过情景二端”,因此,看此类诗要先明确情和景。诗中景与情的关系,一般来说分为两种:

1. 触景抒情:先有 “ 景 ” 后有 “ 情 ” 。诗人因眼中所见景物引起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感慨。触 “ 景 ” 而生 “ 情 ” ,兴之所至,情感自然深挚。例如 杜甫的《登高》,正是秋天的寥廓凄凉触动了诗人自身的境况“艰难苦恨”、“潦倒”。

2. 借景抒情:先有 “ 情 ” ,后有 “ 景 ” ,诗人不能直抒胸臆,缘 “ 情 ” 而找 “ 景 ” ,借相关的 “ 景 ” 来抒发情怀,往往融情于景。 如白居易的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 “ 借 ” 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慨。

写景抒情诗中常写的“景”与常抒的“情”有哪些。

1.景的种类:

对于“景”进行分类,目的在于提取写景抒怀中的意象。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抒情种类

( )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 )描写自然景物,表现 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之意。 

( )借景表达 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 )写景抒发 送别时不舍或劝勉之情。 

( )表达客居他乡,怀友思亲的感情。 

( ) 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等感伤。 

探讨理解“写景抒情”诗内容情感的方法:

诗歌读解是最难的,朱光潜就曾经说过,“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在实际的古典诗歌教学中,学生最大的问题不是不会鉴赏诗歌,往往是连诗歌写的是什么,抒发的什么情感都弄不明白,老师不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而直接引导学生去关注“为什么”“怎么样”,这无异于建空中楼阁,是事倍功半,甚至做无用功。

学生最大的问题是读不懂诗歌,不知通过怎样的途径解读诗歌。 诗歌鉴赏的通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五“读”俱全):

一读题目,让学生确定题材、体裁,思考写了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二读作者,知人论世,把握风格。

三读出处、国别、朝代、时间,了解背景。

四读注释,解决具体问题。

五读文本,第一步要找意象,运用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人所描绘的画面。

第二步联系具体诗句,分析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第三步深入品味这样的意境传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方法二:

整体感知 入情想象; 首抓诗眼 确定中心; 

知人论诗 以察其情; 先抓意象 如何形容; 

某些意象 含义固定; 锤炼动词 境界全出; 

瞻前顾后 诗脉贯通。 

方法三:

、反复诵读 、整体感知 、品味意境 

、局部品读(①品名句②抓诗眼词眼③辨虚实④析 “ 炼字 ” 

对写景抒情诗而言,适用的方法 是读诗文 找景语 析词语 悟情感 赏技巧(读 — 品 — 悟 — 探) 具体步骤如下: 

、抓住“意象”,向情感深处漫溯。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最早提出了 “ 意象 ” 一词。中国的诗人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了通过意象表达感情的创作方法。意象是蕴涵作者思想感情的形象,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比如 “ 蟋蟀 ”“ 大雁 ”“ 莲花 ”“ 折柳 ”“ 鹧鸪 ”“ 红豆 ” 等等,我们只要在诗中接触它们,就很自然地进行相关链接,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这是一种阅读修养。叶迦莹 先生认为: “ 在一个历史文化比较悠久的民族中,有些语言的符号经过长久的使用往往形成了某些固定的联想,而且只有属于这一文化传统之内的人,才熟悉这种联想。 ” 所以,要求学生要“常见字眼,正确解读”。

如:松、竹、梅 —— 坚毅 菊 —— 隐逸

牡丹 —— 高贵 莲、蝉 —— 高洁

红豆 —— 爱情 红叶 —— 传情

杨柳、芳草 —— 惜别 鸿雁、鸿鹄 —— 大志

哀鸿 —— 流离 杜鹃 —— 悲苦

月光、月辉 —— 思念家乡,盼望团圆

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可以让学生分组分类整理本专题的意象及所表达的含义,也可补充含某意象的诗作。还可请学生 选用适当的意象 写一首诗 构成自己设想的一种意境或表现一种情怀。 同时,注意教给学生评点意象的方法。 

(1)抓住修饰意象的词语进行评点; 

(2)体会修饰词语描述出对象的什么特点:颜色、动作、神态、心理、质感、层次等。 

(3)可以用其他修饰词语替换,运用比较法来对修饰词语进行体会感悟和评价。 

(4)发挥想象力尽量再现诗歌的意蕴。 

、描述“意境”,天光云影共徘徊。

鉴赏古典诗词关键在于领会其中的意境。 中国抒情诗很发达,从诗经开始就有了良好的抒情的传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通过景物描写传达惜别和怅惘之情,开创了“情景交融”的美学传统。历来判断一首抒情诗的高下,也往往用是否做到了“情景交融”为标准,所以,掌握了“意境”,即掌握了中国即景抒情诗的精髓。

“ 意 ” 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 “ 境 ” 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 “ 意境 ” 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形象一点来说,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意象是个体,意境就是整体。也就是说,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

对于意境的鉴赏也是高考中的难点,是对考生的较高要求,也是命题者在选用“写景抒情”诗作为鉴赏对象常常涉及的考点。

在这一专题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应该对常见的意境有所了解,并对描述常见意境的词语有所识记,便于在分析时的运用。

常见的意境有:雄浑壮丽、幽清明净、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恬静自然等。常见描写意境的词语有: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空寂、幽静、幽美、宁谧、朦胧、高亢、繁华、淳朴、暗淡、萧条、荒凉、冷寂等。

、发挥“想象”,现诗中未尽之意

诗 以含蓄蕴藉见长,诗有空白,需读者自己去想象和填补,这就必须发挥联想想象,借助已有的阅读经验和生活感受,通过改写扩写等方式还原诗人所处之境,体会诗人所抒之情,玩味把玩诗句的妙处,鉴赏水平、审美能力、写作水平会逐步提高,审美体验也会逐步丰富。

可以改写原诗,用散文的方式写出。检测学生是否理解了诗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诗歌的散文化,这是诗歌理解的第一步。这也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是学生与作者心灵的对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