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教养课的缺失是中国教育的软肋
(2011-06-12 18:55:55)
标签:
中国教育华夏文明药家鑫教养缺失 |
我认为药家鑫案件折射了中国教育的软肋---教养课的严重缺失。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还有社会体制、价值观等一系列问题。如果政壇上貪官成群、商場上強取豪奪、社會上欺骗成风,老百姓們都向錢看,从家庭到学校,都在“望子成龙”。都在以一种“成王败寇”的标准,来看待自己的学生和孩子。如此這般道德淪喪、價值觀混淆,出现千万个药家鑫也就不足为奇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的教育成功经验源远流长,成为世界的文化遗产。譬如当代日本就仍保留了许多古代中国文化元素。从奈良时代起的260多年间,日本大约向中国派遣了20余次遣唐使。。盛唐像一位博大的母亲,把儒学、佛学的乳汁无私地输给了嗷嗷待辅的异邦幼子。古国的国粹之一便是“和、敬、清、寂”,现在变成了日本的茶道精髓。日本圣德太子派小野妹子访中回国后,参照中国律法制定了历史上第一部反映日本国家精神的宪法:“以和为贵、忤逆为宗。” 1300年前,日本的首都由奈良迁往京都。两任古都酷似西安,许多日本人认为西安是自己心灵的故乡。奈良的东大寺、京都的清水寺、金阁寺等众多的古寺不仅在外观上模仿了中国,儒家的“和为贵”的精神似乎也同时被传承下来。在日本的大小城市几乎看不到不遵守公共秩序、大声喧哗、打架斗殴的现象。不管排多长队、排多久一般没人加塞儿。男士的钱包多放在后裤袋里,大长钱包张扬地露出半截。纸币都平躺在长方形的大钱包里,小钱包只放硬币。据说反扒警察都下岗了。在遵守交规方面亦体现了“和为贵”的精神。当红灯亮起时,所有人都站在横线后面,好像被一个板条拦住似的,整齐划一,无人越雷池半步。绿灯亮起时,人流才恰似一江春水向前涌。国家的精神主轴倡导的是:诚信、勤劳、追求质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