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手到病除 -  小儿挠骨小头半脱位

(2013-04-17 15:04:10)
标签:

四岁

常发

正位

只需

【部分转载】

 

      http://file.sdteacher.gov.cn/upload/CZ0901/images/0908/06/073941333.gif

    今天早上(2013年4月15日),外孙女说了句逗人的话:“有病是痛苦的”。还不到三岁的孩子竟说大人话。

   上午十点左右幼http://img.bimg.126.net/photo/mLHccWVKkLchTNheMmmb5Q==/1477743627731430164.jpg儿园来电话,说外孙女摔了,可能是胳膊脱臼,和早上的话竟对上了。

和女儿立即赶到幼儿园。孩子刚从医务室回到班里,老师把外孙女领出来的时候,孩子立即扑向妈妈,用左胳膊紧紧搂着妈妈,委屈的眼泪在在眼圈里转,但右胳膊耷拉着,不敢动。看到孩子是左手捂着右前臂走出来的,我脑子里首先想到这孩子有可能是挠骨小头半脱位,不能急于去医院,我虽然是儿内科医生,但对小儿其它科的疾病还有点儿经验,我赶紧让孩子坐到医务室的床上检查,右胳膊抬不起来,肩、肘、腕关节都不敢活动,右腕略旋前,没有明显压痛,问她哪儿痛,她手抓着右前臂说痛。我不是骨科医生,但小儿挠骨小头半脱位我还是很有印象和故事的。

http://img.ph.126.net/7y1Q_O19UH175AWHyAUUdQ==/781656010326328229.jpg

    大约三十多年前,我到部队休假,一天,也是一个来休假的战友家属把我叫了去,说孩子一支胳膊不敢动了,知道我是医生让我看看,我初步判断是小儿挠骨小头半脱位,说简单三秒即可手法复位,立即没事了,说难说复杂,也不为过。从山沟里的部队机场场站到县城医院路很远也不好走,那时的交通工具可不像现在这样方便快捷。我每年休假都是坐自行车后座走这段路的,《军功章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这首歌唱的的确很真情!到了医院那儿还得挂号排队,若碰到有经验的医生,三下五除二,能立即妙手回春手到病除。若遇到技术不过硬的医生,肯定先让患儿排x光片,甚至化验、会诊等。不知会罗嗦多长时间才轮到治疗,还不知能不能治对。折腾不说,孩子要痛多长时间啊!  考虑到这些,http://img.bimg.126.net/photo/m58MY4yiyAsWYtuiwEJwXw==/3395995594015606987.jpg我就试着给孩子进行手法复位,那个年代的人热心、脑子简单,若是现在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或先权衡利弊、想想人情、好处什么的。当时我休假没带医学书,好像手头有本《农村医士手册》,是供基层赤脚医生用的,专业医生肯定不屑一顾。我看了发现真实用,那时也没有电脑可查,况且还没听说电脑二字呢。只有这一根救命药草能解燃眉之急了!我按书上手法复位写的顺序,一只手握住孩子的前臂,另一只手握着孩子的小手,三步三秒钟:

    把孩子的手外旋和前臂成一平面轴线位置上-  向指尖方向略牵拉  -  立即向上屈腕屈肘90度。瞬间听到了轻微钩弹响声!!!这一声,犹如“炮竹一声除旧岁”一样,周围的人都欢呼起来了,孩子的手和胳膊挥舞起来了!!!!医生的职业造就了矜持,沉稳的性格,哪怕是在抢救病人的时候。但医生并不冷血,当然更指那个年代的白衣天使了。在从医路上,救死扶伤的事已数不清,也记不住多少了,而这件事我激动了,三十年记忆犹新,听说那个战友家到现在还总提这件事呢。写到这儿,我的眼睛已湿润,医生的职业多么神圣!

   今天我已来不及查书上电脑研究了,但当年手法复位的三步,我还记的很清楚,想到如果去医院,要有多麻烦,又是我自家的孩子,我察看一下还是无可非议的,而且我女儿在这方面历来很信任我,她退到门口,和老师、保健医一起看着我检查,孩子很配合,但愿我的诊断是对的!复位手法是对的!大家还没有反应过来,我握着孩子小手的右手,迅速一二三-右旋-牵拉 - 回推,听到轻微清脆的骨弹响声!我立即自信的说:好了!外孙女上把手举起了!  大家一下松了口气,尤其年轻的班级老师们,已急的够呛,不管什么原因,孩子是在在幼儿园脱臼的,但这真怪不得老师,孩子平地跑摔了,谁也没法防备。孩子好了,皆大欢喜!我们领孩子到外面转了一圈,精神平复了,她又跑回幼儿园吃饭午睡去了。

 

   一场风波不到一个小时平息了,如释重负,我的临床经验用到了自家孩子身上,一份欣慰,一种成就感涌上了心头·······

   这事非当事人可能小事一段,可对家人来说可是个大大的事,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今天的事使我联想到现在的医疗,据说专家的挂号费就是三百五百的,现在年轻的父母对孩子疼爱的不得了,医疗保健知识理论多实际经验少,哪怕是一点小毛病甚至不是问题的问题,就去挂专家号,犹如高射炮打蚊子,值吗?我们今天也带了很多钱,知道现在的医院是个贪婪的吸款机。老百姓都惧怕去医院,幸运的是孩子运气好,一分钱未花,病也好了,还避免了进医院后的一大顿折腾。因此,如遇到任何情况,都要沉稳,先动脑子想想该怎么办。慌慌张张风风火不知所措都不利于解决问题。

 

挠骨小头半脱位 

 

          挠骨小头半脱位是最常见的外伤,其诊断并不困难,多见于5岁以下的孩子,因挠骨发育不全,环状韧带相对松驰,在腕关节突然伸直受到牵拉或跌倒而脱位:

http://img.ph.126.net/FFaV1IeVEd7W6XCuZjtFGQ==/3088906394440235219.jpg 常有上肢突然被牵拉病史。如拉拽小儿,或强制为小儿套上衣,手法过度粗暴,小儿不经意中扭、挫、过度折弯压到上肢等原因。   

 2.http://img.ph.126.net/oOZHgqjhZdjXI7Vg6BGKPg==/904942050124805042.jpg小儿哭诉受伤的上肢疼痛,不能活动和用手取物品,拒绝别人触摸。

3.http://img.blog.163.com/photo/IKJI7wfWHl-ECflUSjBpWA==/3459890413727935690.jpg受伤的上肢稍微屈曲,略转向前,就会哭喊疼痛。无肿胀,无畸形,桡骨头处有压痛。

 

 

急救复位的办法: http://www.wszw.com/files_upload/forum/131/2X.gif

    (1)急救者一手握住孩子受伤的手腕,另一手的手掌托住肘部,四指包握住肘后,其拇指在肘外侧按压。

    (2)保持着上述的姿势后,握住孩子手腕的手稍作外旋,肘部的一手拇指在用力按压的同时将前臂略作牵引,并可反复前后旋转。

    (3)听到轻微钩弹响时,说明复位成功。疼痛也随之消失,肘关节也活动自如了。http://www.2008red.com/member_pic_15/files/3776965/20070728054149.gif

     小儿发生挠骨头半脱位后,如果处理晚了,时间稍久,易使局部组织产生粘连固定,从而增加治疗的难度,有的还会给孩子带来后遗症。

     重的,整复后可用三角巾或布条等将前臂悬吊在胸前3天,待局部消肿后去除。

 

家庭急救http://www.westroom.cn/upload/editorfiles/2009.12.24_10.1.27_8218.gif


     手法复位:不用麻药,术者一手握住小儿腕部,另一手托住肘部,以拇指压在桡骨头部位,肘关节屈曲至900。开始作轻柔的前臂旋后旋前活动,当感到轻微的弹响声,小儿能用患手取东西,说明复位。复位后也不需固定。

       告诫家长不应用突然或暴力手法牵拉儿童前臂,以免发生桡骨头半脱位。

 

疾病名称 :桡骨小头半脱位

http://www.haoyingsheng.cn/uploadfile/small_images/5829.jpg

 

 

http://anni.gzhtcm.edu.cn/2007jpkc/lcyjx/learnonline/images/elbow.jpg


桡骨小头脱位解剖基础及X线特点

上臂    

    上臂的骨骼是肱骨,常规摄影位置是正、侧位。

    肱骨为长管状骨,骨干的上段为圆柱形,中段为三梭形,下段逐渐变为前后向的扁形。骨干的上端与肱骨大、小结节交界处略变细处为肱骨外科颈,为骨折好发处。

    肱骨的上端为肱骨头,与肩胛骨构成肩关节。为观察肱骨上端,常摄取肩部的穿胸侧位片。头与干的中轴线形成不小于14O度的角。

    肱骨的下端与尺、桡骨共同构成肘关节。

http://anni.gzhtcm.edu.cn/2007jpkc/lcyjx/learnonline/images/normal%20humerus.jpg

右图:上臂正侧位片


                    http://sl.glitter-graphics.net/pub/2128/2128376f9cmj2agxp.gif

 

肘部

    http://anni.gzhtcm.edu.cn/2007jpkc/lcyjx/learnonline/images/elbow.jpg

    肘关节由三组关节共同构成:肱骨滑车与尺骨半月切迹构成的肱尺关节;肱骨小头与桡骨小头构成的肱桡关节;桡骨小头与尺骨冠状突的桡骨切迹构成的上尺桡关节。

    肘关节的常规摄影位置是正、侧位片。

    侧位片上,肱骨小头中心线与肱骨干中轴线形成前倾角,约为25-45度。前后位片上,肱骨干中轴线与前臂中轴线形成顶端向内的肘外翻角(或肘外偏角),约为166-170度。

左图:肘关节正侧位片    


前臂

 前臂骨为尺、桡骨,尺骨上大下小,桡骨上小下大。

 尺骨上端形成半月关节面,与肱骨滑车形成肱尺关节,其后上较大的为鹰嘴突,前上较短小的为冠状突(或称喙突)。桡骨上端为桡骨小头,形如环状小盘,与肱骨小头构成关节,内侧还与尺骨的桡骨切迹形成上尺桡关节。

 尺、桡骨干的相对缘有骨间嵴。

 尺骨远端为尺骨小头,与桡骨远端的尺骨切迹构成下尺桡关节,内侧尚有向下延伸的突起为尺骨茎突。桡骨远端膨大并形成关节面与腕部的舟骨、月骨构成桡腕关节。其外侧有向下延伸的突起为桡骨茎突。

右图:前臂正侧位片

http://anni.gzhtcm.edu.cn/2007jpkc/lcyjx/learnonline/images/normal%20forearm.jpg


腕部    

http://anni.gzhtcm.edu.cn/2007jpkc/lcyjx/learnonline/images/normal%20wrist.jpg

       八块腕骨分两排,由外到内近排为舟、月、三角、豆骨,远排为大多角、小多角、头状、钩状骨。各骨相互形成腕间关节。

 近排的舟骨和月骨与桡骨远端关节面共同构成腕关节。远排腕骨与各掌骨构成腕掌关节。

 腕部通常摄照正侧位片,为了更好地显示舟骨,可以摄取舟骨位片

左图:腕部正、侧位片


手部

 手部有5块掌骨和14块指骨,均为短管状骨。通常摄取正、斜位片,而侧位片因各骨重叠明显,多不采用。

 第二掌骨最长,第一掌骨最粗短。掌骨的近端与腕骨构成腕掌关节,远端分别与各指的近节指骨构成掌指关节。

  除了拇指只有两节指骨外,其余四指均有三节指骨,分别称为近节、中节和远节指骨。

 远节指骨末端呈杵状,称为爪甲粗隆或爪甲丛簇。

右图:手部正、斜位片

http://anni.gzhtcm.edu.cn/2007jpkc/lcyjx/learnonline/images/normal%20hand.jpg


 

 

  肘关节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及桡尺近侧关节共同构成,三关节同包在一个关节囊内。关节囊的前后松弛薄弱,尤以后部更著。两侧有桡侧副韧带及尺侧副韧带加强。因此肘关节脱位时最常发生的是后脱位。

  桡尺骨的连接在近侧是由桡骨小头的环状关节面与尺骨上端外侧关节面构成。桡骨环状韧带环绕于桡骨小头的环状关节面并附着于尺骨,使桡尺骨紧密相连。四岁以下小儿因桡骨小头发育不全,环状韧带松弛,故常发生桡骨小头脱位。因尺骨上端与桡骨小头形成的关节面紧靠喙突下方,因此正位像上桡骨小头的关节面略低于喙突,小儿更低些(因桡骨小头未化骨)。侧位像上桡骨小头大部与喙突重叠。

 当桡骨小头发生脱位时,正位像可见桡骨小头关节面高于喙突,桡骨小头投影位置有变化。侧位见桡骨小头位于喙突前方,与喙突不重叠。观察桡骨小头脱位时还应注意有无桡骨小头骨折。

 

 

小儿当肘关节伸直位手腕或前臂突然受到旋转动作的纵向牵拉,环状韧带下部横行撕裂后向下轻微活动,滑过桡小头倾斜远端一部分关节面嵌顿于桡骨关节间隙,从而阻止了桡骨小头复位造成桡骨小头半脱位。


 

西医学名: 桡骨小头半脱位
英文名称: radial head subluxation
所属科室: 外科 - 骨科
多发群体: 儿童


疾病概述
        桡骨小头半脱位是婴幼儿常见的肘部损伤之一。发病年龄1-4岁,其中2-3岁发病率最高,占62.5%,男孩比女孩多,左侧比右侧多。损伤常见的机制是猛然牵拉上肢或轻微的肘部扭伤,日常生活中大人牵拉患儿胳膊上下台阶时最易发生。


发病原因
       桡骨头的
关节面和桡骨纵轴有一定的倾斜度,其大小与前臂旋转活动有关。倾斜度的变化会影响环状韧带的上下活动,在前臂的旋前旋后位,这种倾斜度的可变性无疑使之易于脱位。当肘关节伸直位手腕或前臂突然受到旋转动作的纵向牵拉,环状韧带下部将产生横行撕裂,向下轻微活动,肱桡关节间隙变大,关节囊及环状韧带上部由于关节腔的负压作用,只需滑过桡骨小头倾斜远端一部分关节面就可嵌顿于桡骨关节间隙,从而阻止了桡骨小头复位,造成桡骨小头半脱位。


疾病诊断
(一)临床表现
1、有上肢被牵拉病史,损伤多为间接暴力所致。如:用双手牵拉幼儿腕部,走路中跌倒;穿衣服时由袖口牵拉幼儿腕部;在床上翻滚时,身体将上肢压在身下,迫使肘关节过伸等外力造成。
2、受伤后患儿哭闹,不愿上抬、活动患肢,不愿他人触碰患肢。
3、肘关节处于伸展、前臂旋前下垂位。
4、肘关节无明显肿胀、
畸形,但肘关节外侧有明显压痛。


(二)辅助检查
        一般不需进行特殊的辅助检查,必要时可进行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无明显异常或桡骨小头轻度脱位,同时排除桡骨头、桡骨颈及髁上骨折。


治疗措施及预后
        治疗并不复杂,但需专业的临床医师完成。一般复位时不需麻醉,方法是先安抚好患儿,一手握患儿肘部,拇指压在桡骨小头外侧稍前方的位置,另一手握住患儿腕部,先行前臂牵引、外旋、过伸,同时拇指轻轻推挤桡骨小头,将肘关节屈曲至最大限度,然后内旋前臂、伸直肘关节,可感到复位的响声,必要时可伸屈肘关节2-3次。复位后嘱患儿用手抓物体、触摸头部,活动肘关节灵活且不再哭闹,说明复位成功。
        复位后用三角巾悬吊一周。如活动时疼痛或复发,宜用石膏固定于屈肘90度2周,应注意如发生桡骨小头半脱位后勿再提拉小儿手臂,防止复发。4~6岁后桡骨头长大,即不易脱出,如发生肘关节损伤,应排除髁上骨折及桡骨近端骨折。

http://img.ph.126.net/XLM4o0rpyFu1YGeRyAbsRA==/2237163114897312896.jpg

http://tinypic.com/b8panm.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