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海探航”论文撰写

(2011-05-16 08:13:02)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研究

“教海探航”论文撰写提示(摘编自网络)

今年的教海探航征文又以拉开了帷幕。为了更好地写作今年的征文,特将教海探航的论文写作方法作一点提示,以供大家参考。
       教海探航征文的内容:凡涉及教育的内容都可以写,包括思想道德教育、学科教学、活动开展、班主任工作、学校管理、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实验研究等等。一般分为三类:教育类、教学类、管理类。评奖时,教育和管理类设奖占三分之一,教学类占三分之二。 
    稿件的形式:文无定法,这一点在教海探航征文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既有论文,也有散文,既有实验报告,又有调查报告,既有工作总结,又有教学反思。而教海探航最近几年,特别热衷于教育叙事,也就是钢笔录象。许主编说,纯论文的写作,那是教育专家的事情,作为小学教师更应该用感性的笔触去记录、描写教育生活中的真实的、鲜活的故事。所以,近几年,散文化的征文大受欢迎。比如《打造一个永不消逝的童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天真儿童是我师》《呵护荷叶上的每一滴露珠》等,这类文章的写法,一般是确立一个主题,然后叙述大量的故事。当然,并不是只有这类文章才能获奖,事实上,其他样式的文章获奖的篇目更多。但在05年的征文比赛中,我校教师的论文过于集中于德育方面,以至影响了获奖。在我校选送的4篇教学类论文中,就有三篇获奖。因此,今年的论文在选题上应朝着教学方面转移。 
    怎样去写呢?
    一,题好一半文
    一般说来,提出论题比解决论题更困难,对于给定的论题增加一些文字色彩不仅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少一些“严肃”面孔,多一些“活泼”气氛,因为可读性强的文章必然会抓住更多的读者,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仅以文章的题目看,当前充斥刊物的“例说……”,“一道……题的推广”,“浅说……的教学”,“关于……的探讨”,“从一项调查(实践)看……”,“也谈……”,给人以一种单调乏味的感觉,故需注意这方面的工作,比如《答疑不答,贵在启发》等等,既点明主题又耐人寻味。
 标题的拟订要力求新颖,夺人眼球。
     二,论题的来源 
    凡事需要研究,才会明白,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是最重要的研究,发表论文的数量与质量被认为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与创造才能的一个极其重要指标。那么,良好的论题从哪里来?在这几年的笔耕实践中,笔者感到论题可来自如下四个方面。
     1,从教学实践中来
    这是因为,通过实践就有可能本来处于游离状态的知识与经验,思想与方法自然而然地围绕某个中心凝聚积集起来,从而孕育出某个论题,很多论题植根于教学实践,并且在教学实践中析出结晶。其实,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可写的题目确实很多,如学生在想什么?同行在想什么?在当今研究些什么?著名女作家冰心告诫人们:“不要写经验以外的东西”,真是至理名言,教科研论题完全可以在来自实践基础上酝酿、形成、选定。
    2,从潜心思索中来
    我国古代学训甚多,宋朝大学者程頣说过“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者不得也”,平常要经常留心发生在身边的问题,应具备问题意识,如果能对问题的直觉有所发现,在发现中有所思索,那么就不愁没有论题。
    3,从外界信息中来
    “时间是金钱,信息是资本”这两句话是否符合当今时宜,另当别论。但对于教科研人员来说,信息确实是一种重要资源,是产生论题的肥沃土壤,搞任何研究必须捕捉来自各个方面的新思想,新动态,新观点,因为只有新的信息输入到人脑,知识才会发生新旧冲突,激发创造性思维活动,从而构造出好的论题,有志于研究的人,要像蜘蛛那样能张开收集信息之网,像蜜蜂一样那样及时处理与加工收集的信息。信息两大来源──阅读书刊杂志(或上网)和参与学术交流,经过筛选索取有用的成份。
    比如,读《幸福的芭蕾步》,很多标题都年触发我们的灵感。再如,昨天我在读《留一道缝隙》这篇文章时,我就突然想出一个主题,我们的教育也该给学生留一道缝隙。教学中要留,教育方式上要留,教育时空上要留……,如果解决了为什么要留?留的途径、方法、策略?再加几个典型的教育案例,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了。
    4,从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来
    研究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论文是作者德,才,学,识,语言修养与写作技巧等综合能力的反映,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天,人人是创造之人,要舍得花时间,费心血,在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中,在有益的追索中,论题会在无意之中得到。
    5、从热点问题中来
    道德教育热点
    6、从冷门中来
    很少有人关注的、没人关注、不敢涉及的问题,往往就是最好的选题,比如去年教海探航中,一篇关注游戏文化的文章就获得了一等奖;
    三,提笔三思
    在论题决定以后,也要想好了才能下笔,怎样才称得上想好了呢?应注意提笔三思。
    思考一,主题是否明确?
    有了题目,不等于主题就明确了。同样一个题目,可以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用不同的方法,写出几篇不同的文章。例如,就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研究而言,可以讨论的多种解法,可以写一种未经人发现的解法,也可以简化别人的解法,可以研究它的引申和变化,也可以讨论它的推广,还可说明它的应用,它与实际联系等等。还有,同一题目,对不同对象,有不同写法。因此,下笔之前,要明确它的视角,文章的侧重点和需表明的主要意思,即要把文章的主题搞明确。
    思考二,资料是否充分?
    文章主题明确之后,要问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资料是否充分?所谓“资料”主要指关于这个问题别人已经发表的见解和意见。如果搞到一个问题就写,也不调查了解别人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文章,别人早已发表过,甚至比你结果更好,论述得更深刻,这样,你的文章只能是“马后炮”,没有发表的可能。因此,确定论题明确主题以后,一定要找几篇别人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章来读一读,至少需三四篇以上,全面收集有关论述,越完备越好,资料不充分不要动笔,要注意平时养成阅读习惯,而且做札记,注意平时资料的积累。
    思考三,是否提炼出一点新意?
    作为一篇教研论文发表在杂志上,总有点新意。所谓“新意”,就是别人没有说过的话,哪怕是一两句都行,杂志社在挑搞的主要标准也在于此。一篇文章,如果说确实是一个新结论,新的解法,当然新意盎然。如果说的问题是别人已经发表过的意见,那么就要选择一个新的角度,或者换一个更为典型的例证,或者某一方面补充自己新的见解,甚至提出不同的意见。
    四,立论三法我们很想写教研论文,不知从何立论?回答是立论就在眼前,手边,看是否注意!1, 怀疑法在读别人的文章的时候,不断提出疑问,以便自己开动脑筋,认真思考。首先,将文章的主题是什么?结论是什么?文章的观点,结论有没有道理?论据是否真实可靠?论证是否充分?是否符合逻辑?文章所用材料是否符合实际?例证是否有效?教学,计算是否准确?如果某处疑问成真,或者结论有误,或者论证有错,或者论理不充分,或用所用的材料不可靠,例证失效,或者计算出错,那么,就发现一个问题,一个立论之处,如果发现的问题是原则性问题,不是笔误或一时疏忽,那么,由此可立论,做出一篇新文章─—纠正别人原则性错误的新文章。其次,将别人的结论加以引申和推广如果能在广度和深度上,将结论进行引申和推广一步,会发现一个好论题,做好一篇好文章。2,  嫁接法将甲文的方法,移用于乙文论题的论证。或用乙文的观点,移用于甲文论点。如解题研究中,甲文举例说明构造法的应用,乙文说解析法。可否将甲文中原用构造法解某些典型题改用解析法来解?是否可将乙文中原用的解析法改用构造法来确定。3,  综合法关于同一论题的若干篇文章集中起来,加以综合研究,写出一篇综述,这也是立论的一种方法。一般说来,在大家都不甚注意之处立论,较为方便,不易与别人撞车,其实也不尽然,对于某些热点问题或曾是热点问题,如果说能将有关问题的论文收集全面,将各家的论点,论据,方法,意见加以系统地分类整理,写出一篇综述报告,那么也是有价值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