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五一节短假4天,第一天5月1日全家聚了个午餐,所以一天那也没走动。第二天5月2日,夫人有事,我就带着母亲随意的走走,带母亲只能走走古村落,不累心还轻松。有时候夫人也在说我,就喜欢游走破落的山沟农村,母亲这几年也习惯跟着我走这些黄土山沟人家,因为我觉得节假日大景区人满为患,先不说路途辛苦和道路的拥堵,就是在景区也是人山人海,容易让人心烦。花钱买罪受。也有网友说我对阳曲农村很熟悉,其实一点也不熟悉,就是因为不熟悉才会有多次前往的动力,山村的经济落后,导致难于改变原始风貌,就是这些古建古院落,虽破却散发着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魅力,让人感慨古代能工巧匠精雕细琢的艺术珍品,能够感受淳朴的乡土人情,体验城里难有的宁静与思索。
今天打算西凌井西庄方向,结果最近各个山路基本上防火封山不让游玩的人们进入,只好再次走进扫峪村,扫峪村除了古老的华严寺,就是村中央的古民居,那种下面石砌多孔窑洞,上个木阁楼的建筑风格非常醒目。每次路径都情不自禁走进来瞧瞧。在村东侧修建了几排灰色小院落,还以为是村里为开发旅游修建的,后和村民聊天知道,是为精准扶贫特困户的修建的。上次来扫峪村,就发现山梁最高处有座古堡的建筑,今天一打听,是老爷庙。对我来说,探寻古堡非常感兴趣,不管如何上去一探,安顿好母亲,我一个人沿着西侧土沟可以爬上去,据说村民也有上香的,沿途能看出沿途是人踩出来的小道,路径一户人家门口有三只羊,见我走过“咩咩”叫着,我也顺势回应了几声,这下可好了,三只羊估计以为我是放羊的或主人,一直跟着我往山梁走,我在想别让村民误以为我在偷羊,刚好有放羊的,把这三只羊撵了回去。这座土梁不算高,沿小土沟可到达土堡跟前,外围大致方形,东西五十米,南北三十米,土墙高四米多,建在2米多的土台基础上,显得土墙很高大,在堡南侧有洞,石券门洞,不足2米高,走进去豁然开朗,里面北面有一石砌窑洞,里面立一通石碑,上记录着清代重修。石砌的窑洞顶为最高点,可一览四周堡墙。窑洞顶上一棵老榆树,结满榆钱。看着绿绿嫩嫩的榆钱,也不管庙顶合适不合适,感觉这些榆钱就是为我准备,这里的榆钱无污染,自然原始带着天地之精华,装了两口袋,这才下梁。母亲看我给他摘的榆钱很是满意,这种大自然的植物,就带着一种香甜味,让人产生味觉。母亲在村里很自然习惯和村民大娘聊家常,78岁的大娘和80岁的母亲,年龄相仿自然能聊到一起,似乎有一见如故的姐妹。大娘两儿两女,儿子也在村里,现在也有曾孙了,人老总有操不够的心,这不聊起孙女三十多未嫁,这么好的姑娘,让老人着急。我赶紧插话给她找找。现代社会人太现实,尤其八十年代后出生的,比较自我,婚姻成为一现实问题。据说一辈子说成三对婚姻就会人生圆满,我这个人最近挺喜欢牵线搭桥,但并没想那么多,就是尽尽成人之美。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