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狐突故里—武家庄

标签:
旅游情感娱乐杂谈 |
武家庄也是狐突故里狐家庄,西周至北魏前称“狐家堡”,北魏改筑成“马栏城”,与“狐家堡”并称。“马栏城”属政府行为,为官方称谓;“狐家堡”为百姓称谓。南城门座落在南街西头和西街的交汇处,始建何时,只有传说待考,城门地基长19米,宽12.6米,坐北朝南,下为门洞,分里中外三部分,中部为沙石条券洞,里外用砖券洞,中外洞宽2.4米,内洞宽2.8米现高3米(原高可能为4米),当今由于屯兰河淤积严重影响南门出水,也淤积一层,石洞顶部镶有“尚义堡”三个大字(大明嘉靖二十四年修缮时立),当时堡内有知县以上的官宦多人,加之堡内社会秩序优良,人民安居乐业,官府赐给该堡《尚义堡》之匾。意思是该庄是书香村堡,官宦之乡,居民品质高尚。石洞内设置城门,门扇外侧铁皮包装大蘑菇钉密布,上部中为正殿、硬山顶插肥垛斗出檐露明柱,长9.1米,深10.4米。面阔三间,前有廊为观礼台,外砌砖栏,正殿分前后两部分,前面为龙王殿,后面为高台演戏。东西有耳房供演戏使用,西有楼门台阶供上下行走,东南角有钟楼一座,挂钟上铸有石佛堂寺锺记千斤,明万历四十四年八月十五造(1616年,国家三级文物,钟周长3.13米,高1.3米,八耳,内顶部留有6个圆孔,龙头相背穿孔悬挂)。城楼高台原存放有栾架18件,可惜无人经营,早损毁。
东城门楼座楼落在正街东端,台基长宽各为10米,座西朝东,下为石条券门洞,现已经封堵,但仍可看到,据说分里中外三部分,里洞宽2.9米原高约有6米(现高3.3米)中洞用五个单孔沙条石合并而成有1.4米宽,宽2.6米。中洞外侧顶部嵌有一块扇形石,上有“狐家堡”三个字,年代不详。外洞南北两侧有砖券耳洞,耳洞宽1.5米,高2米,深2米,耳洞为天井,置木梯供上下城墙平台用,平台南侧建有钟楼一座,北侧建鼓楼一座,中为关公殿。关公殿面阔三间,内塑“关公像”,例外还有好多铜佛像,大的50厘米,小的30厘米均在民国初丢失。
东门洞
西门建筑毁于明朝期间,式样小于东门。据说闷楼座落在通往西门的街北冯湖的旧院内东南角,现在的大门处。整个闷楼为砖结构,楼式4层,高约30米,正方形、在20世纪70年代拆除改建它用。
东西两侧城墙:城墙宽约7米,高6米,外侧均为石墙,内侧为土,大部分城墙土早被挖土毁坏,少部分在1982年村修理石坝时拆除(白树何院东墙为原东门连体城墙)。南城墙为二层石墙,石墙外挖有城壕,壕宽5米,深4米,墙高3米,石墙内侧为土(武三毛院内还遗留一截石城墙。今日城壕已建成大马路,城墙上也建起了民房 (但今还称城壕)。
古堡墙和烽火台
古墙
加固的烽火台
文昌阁
站在北墙向下望
西北墙
俯瞰全堡
文昌君
魁星楼
村子街道
远望文昌阁
村修石佛堂
东沟水桥
东沟
沿着此路可到养老院和石佛堂
西沟水渠
南侧的屯兰河
顺便前往古交千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