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马赛先生忙里偷闲,提出想出去走走,我思考再三,觉得南北石槽村值得一去。说起南石槽村,今年来过不少次,上个星期走北一线天刚到过,还是觉得还想去。马赛先生喜欢游走中探索地域文化,风土人情,对山西故土有较深的感情。
九点多启程,从大留村口进入二库盘山专线,一路上新铺的柏油,湛蓝的天空下,黑色的路面,青色的岩石,骑行的人们不少,想起自己前几年骑行二库那种精力,那种毅力,沿途一边欣赏高山风光,一边放飞梦想,每一趟骑行,尽管筋疲力尽,大汗淋漓,但从高点下山的那种风驰电掣,给自己留下了一次次美好的回忆。
汾河二库是1996年11月开工兴建,至2000年元月建成投入运行。该水库是以防洪为主,兼顾城市供水、灌溉和发电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原来南北石槽的村民要走出大山,进太原城,要不沿小道翻山到横岭,再沿公路下山进城,再就是进入二库柳林河站乘火车到太原城。
南北石槽村是离汾河二库较近的两个村子,九六年汾河二库开始建设时期,临时工程路就成为现在二库专线的前身,这条路后来拓宽成西山旅游公路的一部分,也为南北石槽村走出大山进城提供更为便捷的方式。
在北石槽村口停车进入,曾经也搞过开发的繁荣小山村,现在变得很冷清,只见一位姓史的六十多岁大哥一人负责看管着这一村,老哥说他文革时期十五六岁,赶上串联,跟着走了不少地方。北石槽村曾经下面有30多户,上面七十多户一共一百多户,后来生活上学不便,年轻人率先纷纷下到上下。前几年有安徽南方人也搞过开发,似乎没怎么成功。有描述该村形似一艘行进中的大船,结构紧凑、地貌独特,形成了船形村庄、海豚山、母亲山、九重山、龙刻松、神龟领航等天然景观;地处太原市西北角上风口,远有九重山对周边污染源的阻隔,空气格外纯净;近有二库水脉的充分滋养,饮用水为地下2000米深层矿泉水,水资源丰富。纯净的空气、甘甜的泉水、优良的植被、成熟的果园、秀丽的景观等浑为一体,构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村外山梁还有历史悠久的龙王庙和石堡子,不过看着村里石砌的170多个窑洞院落,据说也有三百年的历史,就这么静静地守在这里,曾经的世外桃源大桃树也破烂不堪了,也亟待再次开发腾飞。
从北石槽继续下行,左侧有石牌坊可进入南石槽村,户籍共有32户,人口105人。果园和粮田面积240亩。由于教育资源的整合,子女上学只能就近在柴村就读,外出人员居多。长期居住的人不多,刚进村就是村委会平坦的广场,只见工人们正在搭建新的用电线路,后来和村委一起吃饭时才知道,这是为取暖的电力专线。走进南石槽,四周都是山,村子建在北侧山梁,依山而建,基本上就地取材,也是一产的石窑洞石院落,村里老郭算是老熟人,每次进村总要打搅他一番,他也就一热心人,马赛就觉得这是一世外桃源,四面环山背风,交通不便,在阳光下冬天都是特别温暖,宛如江南。这里的封闭,使的民风淳朴,站在沟底,层层石窑依山而建,再配上四周的青山,蓝天,仿佛在欣赏一幅绵绵不尽的中国水墨丹青,让人在心灵的释放中,顿时洗尽了一身的尘屑。老郭做的土豆白菜猪肉烩菜,真正的农家粗茶淡饭,让您体会反朴归真的乡野生活,成为一名云游四海的仙客。
后和马赛先生一同走山谷,探寻亿年鱼化石,火山遗迹。走出南石槽进入二库景区附近,再欣赏壮美的汾河画卷,无不感叹人类的伟大壮举,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进入二库专线盘山路

群山连绵

北石槽村的一条小路上

进入北石槽

和史大哥了解村子情况

村后的小庙和土堡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