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在太原的户外人群中,王封乡东西一线天的确给走过的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说实在真的感谢这些勇闯开拓者,给大家不断发现挖掘独特的自然风光经典线路。就在大家津津乐道一线天的奇秀美景时,马头水横岭一带又被户外人开发出了北一线天。也许是地理位置偏北而被户外人起的名字吧。反正喜欢户外的人一听说新的户外路线,而且有图片记录它的险峻秀美,大家就会随群而去,一睹芳容。我也一样,早就想一探究竟,唯恐夏天沟底积水多,不好行走,一直等到冬天。今天周六于是约伴前往。计划的路线是横岭北一线天,返回去探土匪窝(避难洞)。
马头水横岭这一带,也走过多次,线路有山脊路,谷底路,有直壁的燕子崖,十字沟,南石槽村的石砌古院落,汾河二库栈道观景路等,一年四季景色秀美,尤其秋季五彩斑斓,枣树果实磊磊,赏美景品甜枣,那种幸福感满满的。我们从横岭沿山脊往西,有岔道可下到沟底也就是北一线天。一线天的东起点为十字沟,西终点南石槽,全长2公里左右。沟底是水冲出的岩石河床,平时只有三四处小断崖形成的小水潭,两侧石壁最窄处1米,户外人在断崖处绑上绳索,河潭上架上木棍,有些小驴道也可绕过,总之北一线天还是比较好走,夏天绿色植被茂密,俨然形成一条绿色幽境通道,冬季落叶铺满谷底。在谷底才发现一大队人马三十多人,从祁县远道慕名而来。虽然景色不至于让人惊叹,但大自然中的彻底释放,会让人情不自禁,大声呼喊,声音在山谷中回荡。
户外人中也有一些,带着工具,砍伐一些牛筋棍,对结棍,六道棍等,说实在我心里也羡慕他们,因为那些棍子稍作加工,就会是非常舒服的把玩棍,有占有的欲望。但返过来一想,也不合适,如果大家都如此破坏自然,相信很快大家就会不喜欢这样的环境,难于持久。再加上自己也有些佛性,植物也有生命灵性,随便砍伐践踏,是不是对自己不好。路上我把别人丢弃的棍子捡拾了2根,拿回来留念。
在南石槽村,又见到了老郭,和我年龄相仿的老郭,常年在村子里伺候老母,母亲白内障,老郭未婚,酷爱木刻,特别好客,见户外人,就让进屋品茶,拿出自己勾兑的好酒,大烩菜,享受简单的美餐。走了一路的人们能吃上这样的饭菜,绝对是一顿美餐。饭后喝上汾河水泡的茶(有时是他自己采摘的黄连草)味道别具一格。尤其夏天是窑洞的凉意,冬季屋内的温暖,让人倍感亲切。老郭带我们看了他的木刻展室,有了不少新的作品,还有很多新的想法,明年老郭想修一下窑洞,开个小卖铺,方便户外人。希望它能实现自己的想法,也为我们提供一个户外休整打尖的场所,品味城市生活难于感受的不一样生活。
从南石槽酒足饭饱出来,沿村北侧公路走到北侧另一条沟,有小道可登山,这条路可往土匪窝(避难洞),老郭说他们不这样称呼,说它是古迹,大约三百年的历史,他查过相关资料,是明朝一支败军退进山里,驻扎过的地方。避难洞的年代和南石槽村的历史差不多。小道一路爬坡,半山腰有直壁耸立,沿壁很快就能找到避难洞,这个洞深度近四十米,长度约百米,外垒石块墙,有垛口,的确像军事用。避难洞里也有些石块单件的隔断屋子,石板铺就的炕。也有灶台的垒砌。洞口朝南,采光取暖较好,隐蔽性高。附近还有一处小点的洞穴。这种避难洞西山很多,具体什么年代,什么功能附近村民各种说法。
过了避难洞继续往东,驴道基本上是近一半年踩出来的新驴道,沿着土斜坡,一直可爬到山脊,与通往很灵的山脊路相会,灌木丛中零星感到有雨雪,等上到山脊大路,才发现雪下的不小,路上已经铺上一层薄薄的白雪,枯草上也挂满的了雪花。2018年的第一场冬雪在横岭相遇,美哉。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