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母亲走古村——阳曲北洛阴村(泰山庙)、南郑村(古堡)

标签:
旅游情感杂谈娱乐 |
据记载1948年太原解放在即,作为太原解放战役的后方基地,为前线提供物质供应、伤病员救治成了阳曲县的头等大事。当时,太原前线联合后勤指挥部在东黄水村设立了解放太原支前指挥部。而位于阳曲县南端的侯村乡店子底村,因地处通往东山的必经之路,成了解放太原的大“后方”。在解放太原战役中,浩浩荡荡的我军部队和川流不息的担架队、运输队、民工队等组成的支前大军,以及粮站、草站、救护站、物资站和前线指挥部、后勤指挥部汇集该村,店子底村成为当年解放太原的“物资集散地”和“支前模范村”。在河上咀、东盘威、西盘威、东万寿和南郑村5座村庄连片组成战时后方医院,其中,西盘威村由于地处5村中心,规模也较大,因而被作为后方医院的中心区,村内曾设有医院指挥机构、手术处置房、伤兵居住处和烈士遗体暂埋处等。解放太原的战斗打响以后,从前线接回来的伤员被直接送往西盘威村,在这里初步进行分诊后,再分别疏散到其他4个村。其间,后方医院共在这5个村庄征用百姓民房40间、窑洞18眼,伤病员最多时近500人。
大中市:道光《阳曲县志》载:“寺内及东西街,货列五都,商贾云集,踞街巷之胜。”辛亥举义,打钟寺除佛殿外毁于火。民国二年(1913年),阳曲商人刘占元集股建楼,辟为市场,打钟寺易名大中市。街以市场而名大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