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接上篇周家山避难洞探寻,午饭后在汾河边歇凉快,等着日落西山。心里挺矛盾,大太阳下走吧,难受,等日落吧,时间就不早了,留下探寻的时间不长。双腿泡在汾河里,微弱的凉意慢慢渗透进身体,全身的燥热慢慢凉了下来。看着河里大人孩子自由天体地玩耍, 真的很羡慕。四点半多感觉斜阳的温度不是炙热难受,于是启程继续探寻下一个目标—榆树峁村清代军火库遗址。
从古交往王封乡的052县道返回,半途有岔道盘山可到达003乡道,正是榆树峁村,榆树峁村地处王封乡西部,全村原农户65户,人口167人,这几年大部分村民已经搬迁到九院居住,村里的老院落基本上都坍塌破落,走进村里静的要命,没发现一个人,只有村口的立石刻着村名,在夕阳下似乎还能看到当年的气息。在我们四处游走时,不知从哪走出一位六十多岁农民,经了解才知道,村里只住着五六个人啦,平时也常下山,主要是在山里养殖种些庄稼,看我们也不是有什么不轨行为之人,这才愿意告诉我们军火库遗址的大致位置,就在村子东面的山沟里,沿着往周家山的柏油路再走不远有岔道土路右侧拐下去。
这一片叫炉上沟,沟里有煤铁和硫磺矿产,分布较广,军火库遗址占地大约20亩左右,这里三面环山,沟壑纵横,采矿洞,煤窑、炼铁厂、费渣场等遗址,地面上堆满炼铁废渣、原料、模具和碎瓦,陶片。充分说明这里曾经是规模宏大的军火制造场地,在一处断崖处还发现窑址遗迹,这被埋的窑址依稀可看到生产“炮子”模具的地方。据说当地人称这种“炮子”子弹,是一种圆形小金属弹丸,主要是用火石、硫磺与铁混合制成,用在早期的枪支上。
下午虽然凉快,但落日降落的速度也很快,看着远山顶上修建的亭台楼阁以及满山的翠绿在夕阳下那么温暖舒心,我们也不得结束探寻,原途返回。
在遗址西面有红垴村,也有一处3000平米的军火库制造遗址,位于西炉上沟山崖上,分三个层次错落分布,上层有重窑6孔,中层有煤窑遗址,炼铁遗址2处,下层为废渣堆积,只能等待以后前往一探。
榆树峁村村口 村里种植很多枣树 到处残破的院落 炉上沟对面(东面) 山神庙 与村民交谈 探寻遗址
燃烧废渣 被埋的窑洞 洞内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