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山西民俗文化饮食的特色小镇——榆次官道巷


标签:
旅游情感文化娱乐杂谈 |
榆次官道巷民俗文化小镇位于市城区环城东路文华街口南500米,占地650亩;距太原市区20分钟车程,省高校新区3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是一处集民俗文化综合性于一体、集聚性强、特色浓厚的乡村民俗文化小镇。榆次官道巷主街道采取一店一品方式,通过多种形式重现古代乡镇商业街。风格和古代繁华集市风貌,重现酒坊、醋坊、磨面坊等作坊,将以山西名特小吃为基础,附加川、陕、京等全国知名饮食,展现各地美食的制作方法、传统工艺和地道口味,挖掘其背后的工匠技艺和文化内涵;景区内将请来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手工艺传承人进行制作,还原制作流程;还包括客栈住宿、生态采摘等多种服务内容,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山西风土人情民俗体验。悠久的历史也孕育出了丰富多彩、极具特色的饮食文化,花式面点、风味小吃、精致美食,群芳争艳,享誉全国。
曾经官道巷位于榆次古王湖驿与什贴驿之间,为民国前通京官道,是川、陕、晋南进入燕京的必经之路,素有“南通秦蜀,北达幽燕”之称。修筑官道之后,榆次得到唐宋以来历代朝廷中央的陆续开发和治理,大大推进了山西的文化进程。这座北方重镇,历经沧桑,积淀了丰实深厚的历史文化,漫漫官道通幽燕、连五省、接秦蜀、边陲古道、马帮驼铃讲述着三晋兴衰的故事。官道巷边,三里长街、烽火台、青龙桥、南北街楼、过百店铺还依稀可见当时的繁华,记录着历代来往商贾的商贸故事。其中五里街、起马巷、古驿巷、公车巷、南街北市、过百店铺,记录着昔日繁华、流传着传奇故事,其中的特色美食,更是令人津津乐道。
今年年初,就听到骑友们前往,那种古朴传统民俗和饮食文化的一种展现,深深吸引着附近城市的游人,特别是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民俗文化的逐渐遗失,对保有传统文化思想深刻的老人,就是一种回忆一种守望。他们经历过时代的变迁,对各种民俗饮食有着难以磨灭的印象。
国庆假日,没有远途的欲望,于是想到了榆次的一些景点。榆次离太原三十多公里,这里保留下老城老街老巷,特别是周边的黄土人家,更是深深的刻画在我心里,在游走太原的同时,也最想走进榆次,榆次方言,风土人情让人觉得那么亲切,仿佛自己就是榆次人。于是驱车带上母亲、大姐、老婆和孩子前往。
通过大学城时,看着节假日大学城的冷清,有时我也在想,这种集中式的大学,能达到共享资源的目的吗?各个学校围墙高立,内部大而全小而全,完全独立的小社会。每年的节假日,空静的状况,实在感觉有些浪费资源。如果大学融进一座城市,每个市民也能利用大学的各种资源,那种感觉岂不更完美。据有些传言,似乎高校又有联合的想法,到那时一座城市一所大学。
我也大约有一年没怎么走榆次,突然看到的环路犹如太原的中环,瞬间就矗立在眼前。都有点不适应,居然还走了冤枉路。走在仿古街巷里,看着各个店面的传统技艺,真的很有意思,很有历史感。母亲每进一个店都想亲自品一下,酱油、醋、辣椒、香油都要买一瓶,在小吃街,山西特色的各种小吃,都很有特色,土豆和豌豆做的凉粉,吕梁的和愣子,荞面糊糊、开锅豆腐、臭豆腐,野菜不烂子等。母亲和孩子都在品,我们大家每种买一份,大家分享,几种小吃过后,每个人都很饱。小镇里还有印染、淘房,斗鸡、骑马、秋千等娱乐设施。总之小镇感觉真的不错,大姐还想带外孙再来一次。

戏台上正在唱大些


看戏的居然是孩子们


老街巷



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制凉茶


红薯干

酒坊里63度的六曲香,上个世纪很有名,真馋人




自家酿制酱油老黑酱

土豆和豌豆粉

制作过程

现做辣椒酱


秋千

后花园






黎城的布老虎



美食街



吕梁盒愣子

辘轳

野菜(马齿笕、苦菊、蒲公英、槐花、苜蓿)不烂子










10月1日国庆节,阴。官道巷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