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上春色——榆次寨底村(东西两寨游)


标签:
旅游情感杂谈文化 |
多数村名的后缀为“村”、“庄”,或为“寨”、“堡(b)”。村的本义是指乡间农民聚居的地方。所以“村”,如今成为村庄的通称。庄,古作“莊”。可理解为建筑在山林田野间的住宅,也指旧时皇室、贵族、地主在乡下的大片土地及其建筑物,即庄园。所以叫“庄”的地方,一般有大户人家在此建过住宅或拥有庄园。寨,寨的本义是指围有篱笆或栅栏的羊圈,继而引申为军营,也指四周有栅栏或围墙的村庄、村落。所以称“寨”的地方,一般曾有过军营驻扎或有过围栏、围墙环绕。堡,堡的本义是指土石筑的小城,后指有围墙的村寨、集镇。所以称“堡”的地方,通常曾经有过比较坚实的围墙,且内部相对繁华。
我喜欢最有历史的古建筑和寨堡,在我的游历中,有的堡在平原,其实就是村子,有的大点可算镇子,或古城。偏关的老营堡、太原的永宁堡、永安堡等。有的堡子建在山顶,又有城堡之意。太原附近也有大卜村、堡子村等。寨子给人的感觉也是建在山梁之巅,有土夯或石砌。比如太古的青龙寨、太原的蒙山寨、榆次的寨底村的东西寨等。
最近看了很多驴友们前往榆次寨底村游拍的片子,内心早就飞到了那里。寨底村位于庄子乡南部的土石山区,全村135人,47户。
寨底东寨位于榆次区庄子乡寨底村东北50米的土梁高台上,据村民说,东寨为清代榆次豪绅聂店王家为避战乱所建,历时近300年,依地形而建,分布面积1.5平方公里。分前寨后寨,前后互相贯通。前寨门向东,前有深沟,内为瓮城,瓮城内有家丁住的土窑。后寨为主寨,中部建有院落、窑洞,寨内有井,四面筑有土寨墙,前后寨之间有夹道相通。这里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现在古寨已残破,而形制犹存,为研究当时的农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王家是榆次历史上有名的富商,道光1823年,平遥人事处票号开创,王家就参与了不少股份。还有自己的独立票号“协和信、协同庆”。王家从大明开创基业,最鼎盛时期大明初——大清中期,大清晚期开始衰落,彻底败落在民国年间。西寨就是车辋常家所建的。作为晋商的重要部分,榆次车辋常家是中国经济史、教育史的宝库,蕴藏着极大的文化财富。史家说:“在恰克图从事对俄贸易的众多山西商号中,经营历史最长、规模最大者,首推榆次车辋常家。”
从榆次南环拐入102省道,在北田镇向东南进入村道Y901。沿柏油路一直走,路经北流村,北流村有座小庙兴国寺,寺前是座古戏台。在快到寨底村的路上,可以一览寨底村以及东西两寨,晋中地区的村村路修的真好,我以前前往杜家山就有感受,虽然很窄,但很平坦,山下起伏在山梁间,一座座土梁、一片片梯田、一座座小山村,无不是我们这些户外爱好者的最渴望看到的美景,大山里尤其有过先辈们居住和战火风飞的历史遗迹,更增添了很多神秘感,希望能从历史遗迹中了解历史了解文化,了解我们先辈们的曾经的辉煌。
过去因为媒体宣传的影响, 山西晋商大院如三多堂、乔家大院,常家庄园,王家大院、渠家大院等等成为山西的最热的景点,但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喜欢户外的,就想探寻大院背后的故事,寻觅这些巨贾商家避难躲乱曾经藏宝寨子的另一种古院落辉煌。
杏树开放
庄子乡的规划
千沟万壑
寨底村、东西寨一览无余
远眺东寨
盘下寨底村的山路
寨底村宽阔的田野,又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西寨
残破的寨门
不见底的深洞,内侧居然有窑洞
第一层、及第二层墙
第二层围墙
第三层最大的院墙
第三层门洞两侧都有土夯照壁
第四层最高层
有瓮城之感
从东寨眺望西寨
寨东门有瓮城之感
北流村兴国寺
兴国寺前古戏台
内壁画
回到家楼下的鲜艳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