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年历史的陶瓷村-交城磁窑村


标签:
旅游文化娱乐杂谈 |
上个星期偶尔想起去了一趟太原东山孟家井村,看到了拥有800年历史的古瓷都遗址,为曾经辉煌的瓷都而感叹。正巧也是前段时间有报道交城磁窑村,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制作古村落,就想再访一座磁窑古村落,深深体会磁窑村落的历史积淀和文化遗存。交城县城东北3公里的磁窑古村静谧安详,村名就包含着广为人知又无法探究清楚的关于磁窑,及其陶器久远历史。漫步几无人烟的古磁窑村,不经意中就会看到山坡地面上裸露出的细碎瓷片,残破的院落里,随处可见散落的陶盆陶罐。据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有专家在磁窑村北发现了唐代瓷窑遗址,并出土了黑色釉、饰有月白色彩斑的唐代花瓷腰鼓。交城唐代瓷窑遗址的发现,使我国唐代瓷窑的分布向北推移了一大步。历代窑址遍布边山一带。唐宋窑址叠压于被发现的磁窑遗址之上,而磁窑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晚期。交城窑是山西唐代始烧的六座窑口之一,在中国陶瓷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距今6000—4000年左右。唐宋窑址有河东区和河西区两处,河东区南北长200米,东西宽200米;河西区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有大量黑、白、青、黄褐等瓷器残片堆集,部分区段厚达1米,器型多以盆、碗、罐等生活用瓷为主,也有少量白釉绿斑标本和白釉红斑稀有标本。磁窑村有272户672口人。古时,磁窑村因烧瓷而闻名。今天已搬迁新址,不复往日的辉煌。
进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磁窑狐侯祠,坐东北朝西南,创建年代无考,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东端为狐神殿,南侧自西向东依次为钟楼、戏台、地藏殿、北侧自西向东依次为北配殿、关帝殿,戏台为交城仅存十二座古戏台之一。在村北娘娘庙外的那棵老槐树有2200年的历史了,直径达2.45米,是山西省槐树类最高大的树,有交城活地标之称。古磁窑村完整地展现了农耕时代先辈生活、居住、劳作的时代场景,每每走进一座坍塌杂乱堆砌的老院落,看着庭院中颗颗老枣树,都仿佛能看到曾经人家的生活起居其乐融融般的画面,院落之间狭窄的通道,犹如聆听到邻居间交往欢快的场面。东靠山梁,西邻磁窑河,多么恬静、淡雅、淳朴的田园书画。今天的古磁窑村就是我们美丽的乡愁,一抷土,一片瓷,都似曾就是我们的美丽家园,虽然寂静忧伤,却也带着阵阵温暖。
离开老村落,没再进入新村子。而是前往不远处的吕梁英雄纪念园,这里虽来过三次有余在这里听着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具有粉碎四人帮后迎来春天的时代歌曲,无不让人感到欣慰。
回来时买了交城的空心月饼真好吃,和西游记、岳飞传全套翻版小人书,美其名曰是满足孩子,实际上成全自己的那份时代的心里。
残破的戏台
曾经雄壮的狐侯祠南墙
鼓楼
戏台壁画
文革时期标语
狐神殿
曾经作为学校或办公场所































现代的窑炉

前往吕梁英雄纪念园



新塑hgf像




空心月饼,真的很酥很好吃

小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