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深处有仙家-骑行泥屯白云洞(傅家窑)、白云寺(小杨家井)


标签:
佛学 |
周六,和骑友相约前往泥屯白云寺和白云洞。自古就有“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很多地方都有白云和仙洞的传说,白云绕山梁,仙洞飞白云,增添了很多神秘的面纱,我们骑行了很多公路,很难躲过城市的宣泄,很想寻找一片乐土,一个远离城市,正真自然原生态的地方,这也是近几年很多徒步爱好者越来越多的原因。沿康西路到东西关口,进入杨家井村,在村的西侧磨水山上(沿山根有公路,过最后一座石料厂,拐入山凹,爬上半山腰就到白云寺),现在杨家井村里也新建一座白云寺。我也是拜此白云寺才知道山里还有一座规模很大的白云寺,在泥屯西沟村白龙庙才知道对应山上有座白云洞,这两个寺庙,一经知道,就有无限的探索欲望,作为骑行者,我也知道,不是所有的地点都适合骑行,但难不住我们的决心。到达杨家井村先问询白云洞的位置,连续问了几个老人终于掌握的信息,不过每一次咨询就会离目标更近,在半山腰我们正忙于赏杏果,这一片很多杏树,树上结满了杏,也许没人管理,将来杏太密长不大。一位种地的赶驴车人远远的主动招呼我们,开玩笑让我们给他的驴拍照,等知道我们的来意,很热心很详细告知我们大约位置和方向。为我们寻找起到了决定作用。在山根底有一户人家(傅家窑的)包了这里的土地,实际上可以把车子寄放在那里,徒步爬上。但我们没有,等快到目标时,小路很窄,两旁的带荆棘的植物很多,自行车很难推行,扛起来坡度很大很费经,最后不得不放在山腰上,这里人迹罕至,大概徒步者也很少,反正几乎没见一人。我们攀上最后的一段,终于看到有石砌的墙壁,这是正真的目标,这里曾经是座大庙,主殿依山洞而建,与山洞相连。两侧石砌侧殿,为窑洞。有多座石碑记载,清道光和民国时期都有重修,不知何年遭破坏,现在几乎残破不堪,院内杂草丛生,山洞内石钟乳、石幔、石柱、石笋、石佛等景观很多处。若在五彩缤纷的灯光照耀下,白云洞一定会是一座艺术雕塑迷宫。洞附近还有白云桥等景观。一块巨大的石壁,离近才看清是石刻,可能是白云洞修建或重修的记载和功德碑。据说附近还七星谭洞、牛鼻子洞、黄道士洞、黑龙洞等溶洞。再往北侧有观音寺。这些溶洞各有特色,异彩纷呈。白云洞规模较大,景观集中,四周山峦重叠,风光迷人,古松盘崖,清流回环。洞外红楼碧瓦相映。
中午1点多,返回半山腰车子旁,完成第一个任务后,心情有所放松,肚子的确感觉饿了,坐在岩石上,铺开自带干粮,也很丰富,各种零食,主食典心,啤酒。望着山下,层层梯田,绿树成荫,高速路像一条纽带。傅家窑、苏村、杨家井村像纽带上的颗颗宝石。这里才是正真的原生态景色,如果有人开发,一定会成为徒步者的天堂,但应保留原滋原味的感觉。
返回到杨家井村再次询问白云寺,很快就找到了位置,采石场的工人看着我们新奇,骑行上山,进入山里,路很宽,但没硬化,破很陡不可能骑行,我们依然把车子放在草丛里,徒步爬上,寺庙建在几乎山顶,座北朝南,一望南侧的杨家井村和东西关口村。庙宇规模很大,最高出的白云殿,下层的龙王庙和不知名的殿,沿途有小道相同。曲径通幽,不过大概是徒步者用红布条在道路上做标记,几乎不会迷路。最高处的大殿原规模一定很大,背靠一块巨大的半圆形山石,已雕刻成一洞型。在东侧有块巨大的石壁,雕成石碑,上有功德记载。下面龙王庙和东侧的庙内的泥塑还保留原来的,但也破坏严重,整个白云寺也算是依山而建,远望有悬空的感觉。
今天的距离虽然不远,因为山路,再加上我们慢慢的欣赏,时间仍然过得很快,回到家已近晚8点。心里很满足。
在杨家井村北口看到桃树
快到高速桥洞前向西拐入土路
茂密的梨树
靠近山根果树很多
层层梯田
山根前停车休息
野花发出怪香
杏树结满果实
望着此行的目标
回头往山下
汽油在前探寻山路
逐步增高,视野欲来越远
自行车也跟着登山享受大自然
各种山峰
山洞很多
看到石砌的建筑目标
一块巨大的石碑记载
横卧一块石碑
碑上记载字体镌秀,但不清晰
这是白元洞侧殿石窑
洞内
民国重修碑记
透过树木后面就是大殿的大洞
这是东侧的侧殿
主洞
台阶
石碑
山洞
一些泥塑的碎件
洞内顶部
洞外绿色
洞上的景致
大洞内钟乳
形状奇特石笋
徒步的小道
绝壁
登山的路
以下为白云寺的照片
山腰中庙宇建筑
山中小道
开凿过的石窟痕迹
白云殿主建筑
巨大的半圆形殿壁
曾经大殿装饰花砖
大殿碑记
大殿的现状
大殿东东耳殿额扁
殿内
巨大的石壁记载
石壁碑
龙王殿
殿内塑像
殿内供奉
沿途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