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柏林区华严寺、天主教堂、修道院、居贤观、大宁寺

这两天天气暖和多了。起床打开窗户,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似乎一股沁心的气流进入身体,蠢蠢欲动的心里顿时无法平静,大地万物也将复苏,种子发芽也将破土而出,人怎能安静地躺在床上,随便几口吃饱早饭,推出自行车向着目标前进,尽管春风夹杂着尘土,但那股尘土间的春意依然感觉得到。骑行服穿的少了,骑行的那个舒服。河西地区主要是天主教居多,随便进村远远地就能看到欧式风格的教堂尖顶,也便很快找到方向。沿兴华西街过东社铁道口,第一站就是东社村天主教堂。这个教堂我来过多次,基本上是在圣诞节的晚上,天气很冷,但里面却很暖和,教堂里座无虚席,但却很安静,几个穿盛装的小姑娘在神父前,领着全场人们唱着能够洗涤心灵的颂歌,心里是那样的安详甜美。总之给人留下美好的映像。沿窊流路往南,向西拐入窊流村,窊流村小街道还比较热闹,外来打工人员以及太原科技大学学生租住在这里,华严寺就坐落在在村中心。华严寺全国各省共有11处,山西大同华严寺现在是比较有名的旅游景点。
太原华严寺规模小。名气不够。整个就一进院。华严寺出来向西很快就到南社村,南社村整个村子在改造,太原耿彦波市长的上任,加快了城中村改造的步伐,整个村子大多数房子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建的,没有整体规划,比较杂乱,唯一建筑气势比较宏大的就是天主教堂。但愿太原城市的发展能够城中村同步发展,这样才能减少城市污染,才能真正营造一片蓝天碧水。南社出来沿上庄街向西,过西环高速到袁家庄村,在高楼林立中坐落一小庙大宁寺。顺路向西南远远看到一独特的教堂。山西天主教修道院。
山西省天主教八个教区于1985年共 同创办的一所大修院。17年中,修院共招生186人,其中在院修生67人,已祝圣神父99人。
从1998年至2000年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山西修院在禧年5月由原圪了沟迁至重建的山西总修院。修道院出来西北方向就是王家庄村,村里有三景,一是两千年的周槐,
当地村民称为“母子槐”,距今已有2200余年历史,其树围达7.6米,即使是6个成年人,想要拉手抱住它也不容易,是万柏林区迄今发现的树干最粗、年代最久远的一株“寿星”古树。
二是道教居贤观,居贤观(也称六郎庙),位于王家庄村的中部。始建年代不详,据屋脊题记载,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复修。庙内正殿两侧山墙上保存有约二十多平方米的壁画,经初步考证,为明朝时期风格。一处保存完整、写实性较强的明代寺观壁画。壁画具有典型的生活特色,生动的人物形象、浓厚的生活气息都反映了明朝百姓们的生活现状。据介绍,壁画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为龙王行云布雨图,下半部分为老百姓的春耕秋收图。上半部分是雷公、电母、风婆婆正为人间遍洒甘露,下半部分则绘有老百姓正使用碾子、风车、磨盘、簸箕等这些日常生活用品,还有日常的生产工具,如锄头、耧车(古代的一种播种器)等,是当时老百姓生产生活场景的真实再现。这20平方米的壁画图,色彩艳丽,写实传神,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描写明代现实生活的传神作品,在太原地区实属罕见。三是天主教堂。
天主堂始建于1932年,隶属于圪潦沟堂区,文革期间圣堂被占用,堂内存放谷草,失火被烧毁。教产落实后,经李建堂主教批准,蒙附近各村会长、教友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支助,在本堂詹林平神父和王树国神父的带领下,众教友齐心协力,于2003年3月5日开工建设,历时5年有余,圣堂顺利竣工,占地1700余平方米。长20米,宽8米,高15米,为仿哥特式教堂。王家庄全村原有30多位教友,现发展到80余人。
后一篇:西关口看碉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