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平生之志,不在温饱」
(本文写于1988.08.02)
宋朝魏泰的「东轩笔录」里,有一条记王曾(沂公)的故事。王曾状元及第,翰林学士刘筠(子仪)向他开玩笑说:「状元试三场,一生喫着不尽。」不料王曾却板着脸回答说:「曾平生之志,不在温饱!」
「平生之志,不在温饱。」表示人生所追求的,除了衣暖食足以外,除了好的、富裕的生活以外,还有别的、还有更高层面的,这种人有他超越尘根的境界,凡夫俗子不知也。
「新旧约全书」马太福音里,有一条记耶稣的故事。耶稣被圣灵引到旷野,受魔鬼的试探。他禁食四十昼夜,后来就饿了。那试探人对他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吩咐这些石头变成食物。耶稣却引经上的话回答说:「人活着,不仅仅为了面包,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这表示人生所追求的,别有使命与信仰,丰衣足食,非所志也。这种人超越尘根的境界,凡夫俗子不知也。
前几年中华航空公司驾驶员王锡爵驾机飞回大陆,国民党上上下下口口声声说:王锡爵服务华航已二十年、月入新台币二十多万元、生活条件良好、婚姻家庭都美满、儿女皆成年、小孙子即将出世,不久就可含饴弄孙、安享天伦,岂有抛弃妻儿去「投匪」的道理?有人问我意见,我嗤之以鼻,答复说:「太小看人了罢!人活着,不仅仅为了面包。」
前几年常听人说:李敖真是不可解的人,他有名有钱有才华、有高楼大厦、有明星老婆、有八缸的凯迪拉克名牌轿车,他为什么不知足、不安份,还要惹政府、还要叛乱、革命?我每听到这种「妻财子禄」的话,我就嗤之以鼻,答复说:「太小看人了罢!人活着,不仅仅为了面包。」
正因为凡夫俗子不能理解别的和更高层面的境界,所以,他们所见者小,遇到有高人出现,他们就大惑不解了。
文天祥在年轻时候,是非常温饱的。「宋史」文天祥传说他:「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无异家中自养歌星给他唱歌跳舞。可是国亡之日,他却视死如归,原来温饱非其所志,而要以殉国成仁取义,这种高人,更不是凡夫俗子所能理解的了。
从上面一些人生不志在温饱的例证中,我联想到最近一件事。国民党十三全大会期间,陈立夫等三十四位中央评议委员提案,说在中共放弃四个坚持和武力犯台的前提下,台湾可提供五十亿至一百亿美金的低利长期贷款给大陆,在双方建立互信、消除敌意后,并进一步协商政治整合,以谋和平统一。
陈立夫等这一提案,比起台湾政客的井蛙之见来,固有它较广的视野,但是,从政治层次上看,他们所提的条件,却是「商人根性」的,基本上,他们竟以为可以花钱买下别人的政治原则,这就未免太小看了人!中共是以「人穷志不穷」、「宁要核子,不要裤子」做号召的,他们若志在温饱,当年也就打不败国民党了。国民党自豪反共几十年,但几十年后,对中共的了解,竟还如此浅薄、如此「经济挂帅」,实在未免可笑!至于以商人眼光做为金钱收买,更属层次上的堕落,显然是住在台湾太久了,不自觉的被感染上了。台湾是岛国心态与浅盘经济为视野的小地方,这小地方的人,不能想象一个以思想、政治、军事为第一优先的大地方的视野,一厢情愿以为别人也爱钱,适见自己是政治市侩耳!
一九八八年八月二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