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2014改动作之一:挣扎着前进
(2014-02-03 07:34:30)
挣扎着前进
高尔夫技术的核心是挥杆,可以从节奏、幅度、速度、触球、释放、收杆等不同方面描述分析每一个人的挥杆特点,可以说世界上不存在两个人的挥杆是完全相同的,所以要做到所谓的标准动作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13年是变化的一年,从硬件到软件,多次升级,回头总结一下都是瞎折腾。买了不少球杆,家里球杆可以供一组人用了,有的是经典款收藏,有的杆是一见钟情,有的是人弃我取、沙里淘金,在我眼里都是好东西。
动作也调整过N次,本来想塑造一种稳定的统一的挥杆模式来迎接2014年,这不都2月份了,还是捏拢不到一起。
算了,已折腾够久了,不要在整合的泥淖里越陷越深,何不反其道而行之,偏离正轨,离经粄道:我就用不同的模式来打不同类型球杆,又能烂成啥样,反正已经烂到底了。
先说球道木和铁木杆吧,以前是我的强项,现在是短版,经常左拉,右直,剃头。2014版木杆挥杆模式,两掌正对,中性握杆,右手拇指放左手拇指前方,杆面正上方,握杆要很轻,手腕放松,右手主动上杆,上杆顶点允许左臂轻微自然弯曲。肩膀回正启动下杆,用右手将杆头抛下去,类似于打水漂的感觉,自然收杆,即使不收杆亦可,杆头速度主要动力源自甩右手手腕来释放杆头。由于是右手打球,击球扎实且触球后杆头朝下走,能打出较高的弹道和指向目标的方向,但是滚动少,总的距离比以前的小左曲短二三十码,我决心牺牲距离要方向。
再说中短铁及沙杆吧,以前刘笑说过一百码是我的短板,事实也是如此,相对很多短杆好的球友,我对他们指哪打哪打心眼里羡慕死了。别人是打点,我要将果岭周围的安全区算进去,画一个大圆作为落球区,然后瞄这个落球区中心偏右打,因为即使100码,我也会打出左曲球。最近在练习场练过两三千个球,我已找到一种新的短杆挥杆模式,两掌相对,缝隙对右肩,再握杆就是强势握杆,左手靠近左腿内侧,握把在杆头前方,杆头在两脚中线右侧,杆底前后贴紧地面,杆面相对目标线稍微开放,双膝稍微弯曲有两个作用:一方面降低手的位置,另一方面在触球时限制左髋过早打开导致左拉,感觉上杆很陡直,从顶点下杆时先要感受到杆头的自由下落,如果说木杆像用右手打球,短杆像是用杆头自由落体去撞球。
以上两种挥杆模型已经比较清晰,长铁及一号木与之大体相同,但是肯定有明确的特性,只是现在还未定型和讲不清楚。
以上纯属个人感受,对其他朋友不具备参考价值,原创文章,别嫌啰嗦。
欢迎各位球友及教练朋友点评指导,垂耳聆听。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