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尔夫赛事:把赞助商当成广告商
(2013-07-23 07:31:00)分类: 业余赛事,球队建设 |
关于高尔夫赛事:把赞助商当成广告商
由于身兼两个球队的队长及几个微信群的群主,所以经常组织队友及球友搞个小型比赛, 参与策划和召集的30-50人的小型比赛,确实记不清有多少次了,大多数AA制,奖品很少,所以也不用费力去拉赞助。
但是有两次比赛是需要赞助的,一次是
自从亲自主办过这次大型比赛以后,我对球队队长工作的繁杂、辛苦、出钱出力、难以周全,有了切身的体会,从此对组织大型比赛敬而远之。
南北同学杯高校联赛已经举办了5次了,影响力幅射深圳几十家校友会及至上千名企事业精英。由在深圳的各校校友高尔夫球队轮流主办,这次轮到我们西安交大主办了,办好这次大型比赛,责无旁贷,决定7月30日在凤凰山举行。重新梳理了各校球队队长及球队秘书的联络方式,设立"校友队高尔夫比赛联络群",集中提交报名名单及分组表。
由于这次策划的时间比较长,对于如何组织高尔夫比赛,以及牵扯到的各方面主体的成本及利益诉求有了更多的思考。
高尔夫比赛主要关联主体有主办方、球员、球场、赞助商等四个方面,下面分别谈谈我对不同主体的思考。
一 、主办方该做的事情
1. 对于高校联赛来讲,主办方做公益,一切收入开支透明公开
2. 调动一切资源
3. 建立一个规范的召集程序
4. 积累丰富的赞助商资源库,为赞助商谋求利益,把短期赞助发展为长期赞助,逐步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计划
5. 与球场谈判、确定比赛日期、开球时间、球场状况、多少洞同时开球,人员浮动,出行路线、晚宴地点、餐单价格等等。
6. 兑现对赞助商的承诺:目标人群、背景板LOGO显示、餐厅展位等。
7. 兑现对球员的承诺:满意的分组,公平的竞赛,与校友的联谊,结识新的球友,比赛风采的纪录,有分量的奖品,丰富的抽奖和礼品。
二 、球员的利益
1. 打球价格较低,球场状态较好
2. 交通方便,车程时间不长
3. 能在同组及晚宴时,与校友联谊,或认识新的球友
4. 公平的竞赛,交叉记分,没有写手
5. 有分量的奖品,丰富的抽奖和礼品。
三 、球场的利益
球场的实质就是表面上只是打球的地方,实质上销售的还包括会籍、预订、配套酒店、餐饮甚至房地产项目。所以要和球场深度沟通,不要只是把它当成一个对立面,一个你多我少的讨价还价的对立面,找准双方合作的切入点。
另外就当天的比赛,主办方关心价格,球场更关心报名多少人,最后能实到多少人的出勤率,以及是否能在指定的时间准时开球,尽量不要占用过多的TEETIME。如果能在球场晚宴,或着在活动中对球场进行宣传,对其开拓会员或订场有所帮助,球场实际上还是个很不显眼的潜在赞助商。
四 、赞助商的利益
这几年中国高尔夫行业高速发展,然而广为人知的是:中国职业球员生存困难、国内职业赛事寻求赞助困难,球员抱怨比赛场次少,赞助商不愿意赞助,原因何在?
这些选手输了比赛,也输了风度,更失去了赞助商的青睐。作为职业选手首先要尊重自己职业选手的称号,参加比赛和相关的活动并遵守应有的规范正是他们应该要付出的。
对于职业高尔夫赛事来说,赞助商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赞助商的倾情投入,甚至注入了这些品牌的传奇,赛事也因此而变得更加生动。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赞助商直接决定着中国高尔夫职业赛事的命运。如中巡赛这类本应常规化的国内赛事却因市场影响力有限而举步维艰,缺乏造血能力,更因主赞助商的撤离而偃旗息鼓。而不少由国内企业赞助的赛事,亦只为制造瞬间的市场效应,而没有更多后继的投入。而要让本国高尔夫运动发展起来,更不能缺少本土化赞助商的参与。
回顾欧美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史,职业赛事的开展与赞助商的商业意图密不可分。翻开美巡赛的赛程表,大家会发现,由美国本土企业赞助的赛事占据了大多数。随着高尔夫运动的不断普及,国内许多企业经营者也纷纷借助高尔夫赛事拓展市场,推广产品,探索一条新的销售渠道。思路是对的,但高尔夫赛事的整体运营是高尔夫产业的一部分,赛事的组织和运营有一定的专业要求。能够作为赛事冠名赞助商的企业,不仅需要有非常清晰、明确的市场战略眼光,同时要有坚定的信心和实力,更应将产品销售与品牌销售区别开来。
赛事经济不只是局限在赛事本身,更多获得的是赛事的边缘利润。一个成功的赛事是需要人气支撑的。举办赛事可以促进高尔夫运动的推广和普及,推动高尔夫人口的增长,高尔夫人口的增长又可以带动该产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吸引赛事经营者们踊跃参与。
一提起赞助商,很多人直接会想到赞助商就是给钱给物的公司,至于人家为什么要赞助你这个比赛,或着你这个球队,你能给人家什么,很少有人去想这个“多余”的问题,所以一般商业比赛、球队比赛,拉赞助、给赞助都是靠关系,看面子,业余比赛这样也行,一个要一个给,各无所图,一拍两散。但是要换成职业比赛,没有强大的商业动力,靠人情根本不起作用。
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把赞助商当成广告商,把赛事当成媒体,你就会明白赞助商的利益诉求,也会明白该做什么,整合什么资源去对价交换,而不是一昧地索取和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