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第三版),美得让人陶醉,难得让人心碎

标签:
杂谈 |
分类: D观澜湖旧攻略存档 |
球场位于森林峡谷之间,被无数个深而大的白沙坑支配。首九个洞徘徊在多个小谷中,后九个洞则是由多个独立大谷环绕着深深的斜坡,突出其自然粗犷的环境主题。沙坑总数87个。朝果岭方向高高耸起的白沙坑、遍布球道要害之处的艾草、山涧溪流和峡谷丛林,组成十面埋伏等你接招,最后一关的冠状果岭似乎专为职业球手设计。前9洞还徘徊在澳洲林克斯的状态之中,后9洞就立即置身中国式青山翠谷的怀抱。球场难度虽高,打球的感觉却非常流畅;球道和果岭良好的状况也得益于其天生丽质——地势高、排水工程好,一点也不受广东夏季常见的台风和大雨天气影响。
观澜湖诺曼的设计师是著名的大白鲨,格诺曼(Greg Norman),保持世界排名第一的时间接近10年。凭借进取的球技和独有的个人魅力,在80年代至90年代早期,格诺曼独步世界高坛,无人能出其右。大白鲨在接下观澜湖诺曼球场的设计任务后就曾对全世界说过,他要挑战中国高尔夫的难度之最。卫·利百特学院总监Paul说,对于诺曼,设计一个难球场比简单球场容易得多,因为诺曼是个喜欢挑战的人,高难度正好迎合他的想法。
“这个由我设计的球场相当符合本人的理想及设计概念。能够参与其中对我来讲是很难能可贵的机遇。这里不但适合各种类型的球手挑战,也适合不同的教学。” ——格雷格·诺曼
诺曼球场单设计费高达120多万美元,而且球场建造期间的造型师、设计指导等重要人物均是诺曼本人钦定,需另外付费,总价位可想而知。因此,把诺曼球场形容为天价球场,绝不过份。诺曼球场所处位置的天然环境得天独厚,正合高层们的心意。当年建设期间观澜湖东莞会所的5个球场同时动工,但诺曼球场最迟开业,原因是其工程庞大,无论设备、喷灌、排水在东莞5个场中居是最上乘,足见其重要性。大白鲨”诺曼没有愧对中国球友的期望。
诺曼球场的沙坑是整个球场工程最缓慢的部分。因为沙坑壁格外陡峭,刚开业那1年多的时间里,这里的沙坑边缘都需要用木板来支撑,直到边缘的土壤稳定下来,木板才得以拆下来。陡峭不是关键,最要命的是陡坡都向着果岭一面,没有扎实的挥杆技术和沙坑球功底,一般人很难一杆救出沙坑。
第3#洞右侧球道沙坑很容易打进去,如果从球道沙坑直攻果岭,很容易打偏进右边树林或掉进长草。
第7#洞果岭左部的深沙坑也是很难处理的,要么打不出去,要么打穿果岭。
第9#洞果岭右前的深沙坑对于高差点难度大,但是对于高手救帕有机会。
第10#洞攻击果岭瞄果岭中心打,打短或偏左一点,就会掉进左前沙坑,但是很容易打。
第11#洞,三杆洞,掉进左沙坑很容易打,掉进右边的深沙坑也是在灾难性的,坐进落球区是两沙之间的果岭前部,或右沙后边过最宽阔的左后部。
第15#洞果岭右前的沙坑是诺曼最经典的高壁沙坑,打短偏右很容易镶嵌到沙坑后壁上,站都站不住,更不用说一杆打到果岭上,聪明的打法是超后边的球道上往回打。高尔夫犹如人生,知道自己的能力,知道进退非常重要。诺曼的沙坑恰好印证其中一点人生真谛——先退后进。沙坑高抛球不过关的球手,万一真的不幸把球打进沙坑,可以采取逆向思维,不要直接攻果岭,先往后面打,把球救上球道,再切上果岭。这样做虽然会损失一杆,但总比要刨多几杆要好得多。
第16#洞三杆洞果岭右前的沙坑,也是很容易进去的,而且沙坑上缘的草皮居然像一个屋檐一样,而且就在昨天,同组队友就将球打进屋檐下,用了三杆才打出沙坑。
前九洞位于宽阔的山脊或半山腰上,视野开阔,发球台、障碍区、沙坑边缘,密密麻麻地生长着又长又细的艾草,明显带点诺曼出生地的象征,如果运气不好,打进去了可不容易处理,必须用角度较大的球杆,下杆时往下甩才能把球劈出来。由于位处森林公园中,当山中刮起风来风势丝毫不亚于海滨球场。
在诺曼能打出标准杆以下的人屈指可数,观澜湖曾做过一个调查,业余球手在这个球场的成绩平均要增加10杆。如果是外地来深,第一次的诺曼的球员,比起主场多打20杆也是很常见的事情。高难度可能会让高手们热血沸腾,不过对于普通球员来讲,这里简直是地狱,昨天我的队友@深圳醒记说以后不要让他听到诺曼这两个字,可见诺曼对其伤害有多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