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诺曼(第三版),美得让人陶醉,难得让人心碎

(2012-12-05 04:24:08)
标签:

杂谈

分类: D观澜湖旧攻略存档

 

 一提起观澜湖诺曼球场,很多人想到的第一个字是“难”。格诺曼擅长制造球场难度。一般来说,国际球场的难度指数在120-130之间,但他在观澜湖设计的这个球场,难度指数高达150以上,位列亚洲第一位。这几年国内新建的几个球场:九龙湖国王球场、大连红旗谷、惠州巽寮湾宝兴球场,比起观澜湖诺曼,很多人说更难,但是这三个球场都没有公布其球场难度系数,不好做比较。

球场位于森林峡谷之间,被无数个深而大的白沙坑支配。首九个洞徘徊在多个小谷中,后九个洞则是由多个独立大谷环绕着深深的斜坡,突出其自然粗犷的环境主题。沙坑总数87个。朝果岭方向高高耸起的白沙坑、遍布球道要害之处的艾草、山涧溪流和峡谷丛林,组成十面埋伏等你接招,最后一关的冠状果岭似乎专为职业球手设计。前9洞还徘徊在澳洲林克斯的状态之中,后9洞就立即置身中国式青山翠谷的怀抱。球场难度虽高,打球的感觉却非常流畅;球道和果岭良好的状况也得益于其天生丽质——地势高、排水工程好,一点也不受广东夏季常见的台风和大雨天气影响。

      诺曼(第三版),美得让人陶醉,难得让人心碎

 

观澜湖诺曼的设计师是著名的大白鲨,格诺曼(Greg Norman),保持世界排名第一的时间接近10年。凭借进取的球技和独有的个人魅力,在80年代至90年代早期,格诺曼独步世界高坛,无人能出其右。大白鲨在接下观澜湖诺曼球场的设计任务后就曾对全世界说过,他要挑战中国高尔夫的难度之最。卫·利百特学院总监Paul说,对于诺曼,设计一个难球场比简单球场容易得多,因为诺曼是个喜欢挑战的人,高难度正好迎合他的想法。

 诺曼(第三版),美得让人陶醉,难得让人心碎

 

这个由我设计的球场相当符合本人的理想及设计概念。能够参与其中对我来讲是很难能可贵的机遇。这里不但适合各种类型的球手挑战,也适合不同的教学。” ——格雷格·诺曼

诺曼球场单设计费高达120多万美元,而且球场建造期间的造型师、设计指导等重要人物均是诺曼本人钦定,需另外付费,总价位可想而知。因此,把诺曼球场形容为天价球场,绝不过份。诺曼球场所处位置的天然环境得天独厚,正合高层们的心意。当年建设期间观澜湖东莞会所的5个球场同时动工,但诺曼球场最迟开业,原因是其工程庞大,无论设备、喷灌、排水在东莞5个场中居是最上乘,足见其重要性。大白鲨”诺曼没有愧对中国球友的期望。

 

诺曼球场的沙坑是整个球场工程最缓慢的部分。因为沙坑壁格外陡峭,刚开业那1年多的时间里,这里的沙坑边缘都需要用木板来支撑,直到边缘的土壤稳定下来,木板才得以拆下来。陡峭不是关键,最要命的是陡坡都向着果岭一面,没有扎实的挥杆技术和沙坑球功底,一般人很难一杆救出沙坑。

第3#洞右侧球道沙坑很容易打进去,如果从球道沙坑直攻果岭,很容易打偏进右边树林或掉进长草。

第7#洞果岭左部的深沙坑也是很难处理的,要么打不出去,要么打穿果岭。

第9#洞果岭右前的深沙坑对于高差点难度大,但是对于高手救帕有机会。

第10#洞攻击果岭瞄果岭中心打,打短或偏左一点,就会掉进左前沙坑,但是很容易打。

第11#洞,三杆洞,掉进左沙坑很容易打,掉进右边的深沙坑也是在灾难性的,坐进落球区是两沙之间的果岭前部,或右沙后边过最宽阔的左后部。

第15#洞果岭右前的沙坑是诺曼最经典的高壁沙坑,打短偏右很容易镶嵌到沙坑后壁上,站都站不住,更不用说一杆打到果岭上,聪明的打法是超后边的球道上往回打。高尔夫犹如人生,知道自己的能力,知道进退非常重要。诺曼的沙坑恰好印证其中一点人生真谛——先退后进。沙坑高抛球不过关的球手,万一真的不幸把球打进沙坑,可以采取逆向思维,不要直接攻果岭,先往后面打,把球救上球道,再切上果岭。这样做虽然会损失一杆,但总比要刨多几杆要好得多。

第16#洞三杆洞果岭右前的沙坑,也是很容易进去的,而且沙坑上缘的草皮居然像一个屋檐一样,而且就在昨天,同组队友就将球打进屋檐下,用了三杆才打出沙坑。

 

前九洞位于宽阔的山脊或半山腰上,视野开阔,发球台、障碍区、沙坑边缘,密密麻麻地生长着又长又细的艾草,明显带点诺曼出生地的象征,如果运气不好,打进去了可不容易处理,必须用角度较大的球杆,下杆时往下甩才能把球劈出来。由于位处森林公园中,当山中刮起风来风势丝毫不亚于海滨球场。

      后九洞则与前九洞迥然不同,深处隐蔽的山谷中,四周是葱郁的山林,诺曼把山中参天的树林和数道小溪当作天然的障碍,球道在深山中上下起伏,跟随着大师的设计意念边打球边享受山林清幽宁静的环境,一举两得。

    两个九洞尽管景观各异,但球道却一样地曲折迂回,几乎没有一条直的球道,从第1洞到第18洞,都是在山中打转,第18洞更让你拐两个弯,在此打球不能随便的往球道中间开球,诺曼的设计意图就是只允许球手往球道某个方位打,否则就陷入了他的十面埋伏之中。

 

       果岭是最后一关。冠状果岭让你无法轻易令球停在果岭上,非常考验技巧,单凭运气是无法取胜的。18个果岭,每个都不简单。尤其是这里的三杆洞,决非等闲之辈,沙坑、水障碍和艾草一个不少地保护着倾斜的冠状果岭,如果那天旗杆偏偏插在刁钻的位置,就更考验你的功力了。

 

       有这几个果岭:1#洞、7#洞、11#洞、13#洞、15#洞,16#洞这几个洞的果岭前部朝球道方向倾斜严重,经常ON上果岭,也会回滚到球道上,甚至回滚二三十码,看见过球友切上去、滚下来,再切上去,又滚下,反复几次,让人哭笑不得。

诺曼(第三版),美得让人陶醉,难得让人心碎

 

     诺曼球场的18个球洞中,哪个又是最难征服的?当有人问起到访球会的“大白鲨”诺曼时,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第4洞。

 诺曼(第三版),美得让人陶醉,难得让人心碎

       这是诺曼球场最短的三杆洞,蓝梯131码,难度6,果岭形状像个大腰果,异常狭长,中间收得很窄,果岭右边是个长满长艾草的小山包,球洞左侧是有水的深谷,在发球台与果岭之间有山谷,发球台与果岭之间的看起来比实际码数要近很多。开球偏左,球会掉进山谷,果岭左低右高,斜度很大,速度很快,难度6,果岭速度快,有暗线,果岭前高后低,右高左低,腰果的中间缺口朝左边山谷,即使落点在果岭正中也会滚进左边长草。该洞唯一的沙池座落在狭长果岭的左后方,沙池狭小且深达2米多,救球非常困难,而在果岭的右后方则是很陡的长草坡。而哑铃形的果岭异常狭长,果岭有暗线,此洞很容易三推。开球最佳方向朝果岭后方三棵大树的方向打,落在右侧山包的左侧半坡上,借助长草缓冲减速,滑下山坡,滚到果岭上,这种打法听起来很邪乎,实际上比起想当然地瞄果岭中心打要安全得多,这是花费很大代价买来的经验。



在诺曼能打出标准杆以下的人屈指可数,观澜湖曾做过一个调查,业余球手在这个球场的成绩平均要增加10杆。如果是外地来深,第一次的诺曼的球员,比起主场多打20杆也是很常见的事情。高难度可能会让高手们热血沸腾,不过对于普通球员来讲,这里简直是地狱,昨天我的队友@深圳醒记说以后不要让他听到诺曼这两个字,可见诺曼对其伤害有多么严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如何打远
后一篇:什么人讨人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