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V1 :挥杆四要素

(2011-10-23 02:08:06)
标签:

杂谈

分类: 挥杆研究

相信你一定看过巡回赛的电视转播,是不是也曾经为巡回赛球手的出色球技而惊讶?是不是他们都有着出色的运动天赋和手眼配合能力,还是知晓一些鲜为人知挥杆的秘诀呢?世界上的确有些拥有超人运动天分的球手,这也帮助他们取得了高球生涯的很大成功。但普通高尔夫爱好者也可以学习他们挥杆中一些基础的、通用的技巧来提高自己的球技。

当我们提到 基础一词时,常把它与握杆、站位、球的摆放位置和身体姿势联系在一起。不过提高击球质量的真正秘诀是挥杆平面、杆面、挥杆弧半径和身体轴心四个方面,而正确的握杆、身体姿势、球位和身体校准状态只是有助于实现这四方面。掌握了挥杆的这四项秘诀,可以很大程度地提升你的击球水平。

 

1.    挥杆的第一个要素是挥杆平面,这个平面可以产生稳定的直的击球弹道。

挥杆的第一个要素是挥杆平面,这个平面可以产生稳定的直的击球弹道。挥杆中有很多平面,其中最应该注意的是由杆身在瞄球位上所设置的平面,即挥杆平面。简单地说,从正面看你的挥杆轨迹,看起来有点像圆形,但不是一个很完美的圆形,与椭圆形更为相似。从侧面看,这个椭圆的倾斜角度应该与杆身在瞄球位上的倾斜角度一样。不过,如果球手从下杆的齐腰位置到达收杆齐腰位置的过程中球杆高于或者低于挥杆平面也很正常,只是杆身须在一个与这个角度相适应的平面上运行。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巡回赛上不同的挥杆却可以产生相似的结果就是因为他们在挥杆过程中,尤其是在挥杆的底部,球杆都是保持在挥杆平面上的。

从上杆开始到收杆结束,杆头的轨迹应该像是在划一个圈,这不是一个完美的圆形,与椭圆形更为相似。更重要的是,杆头必须沿着杆身在瞄球位上与地面所形成的角度触球。这个挥杆平面常被称为杆身平面,其中蕴含了最为直接有力的击球路线。如果从这个平面上方杆面正对击球,常打出拉击球,杆面开放则打出右曲球;如果从这个平面下方击球,常造成推击球和推击左曲球。

Golf71诠释:

1.             上杆时左肩推动来启动上杆,杆头沿地面有个引杆过程,上杆杆头轨迹在挥杆平面之上。下杆时,髋部先转来启动下杆,从顶点到杆身与地面平行这一段杆头轨迹在挥杆平面之下,从右部杆身与地面平行到左部杆身与地面平行这180度的挥杆路径,基本上完全在杆身平面内运动,这一段包含最重要的冲击区。收杆这一段又会高于杆身平面。

2.             保持挥杆平面的关键一个是不紧不慢的节奏还有上杆启动点及下杆启动点,这样才能有平顺的上杆顶点转换。

3.             保持脊柱角度也很重要,上杆时不要起身不要过度,眼睛始终能盯住球,还有收杆时更要保持脊柱角度,不能起身,让杆头从左将上部高高地自然地甩到肩后。

4.             始终保持三角,保持杆头在双肩之间,保持重心在双脚之间移动对于保持良好的挥杆平面很重要。

5.             不以击球为挥杆的目的,以高质量的整套挥杆动作为挥杆目的,试挥和正式挥杆的节奏、力度、完整度完全一样。加速通过触球区,保持平衡的脊柱角度正确的收杆姿势一直到小球落地。

 

2.    因此杆面正对是成功击球的第二个关键因素。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在挥杆平面上挥杆的重要性,但是如果杆面在击球时没有正对目标方向,同样是于事无补的。因此杆面正对是成功击球的第二个关键因素。控制好杆面的关键是让瞄球位上双手的位置与击球时双手的位置一样,这样才可以保证击球时杆面指向你在瞄球位上所瞄准的方向。

Golf71诠释:控制杆面的正确方法不是紧握和转动杆面,而是无为而治,轻握握把,让杆头在其自然地运动轨迹中撞击小球。正好甜蜜点撞击和杆面垂直于运动轨迹撞击。如果有偏差,要通过调整握杆力度、球位、架梯高度、握杆方式、瞄准时杆身与地面角度等来调整。另外击球时杆底是否与地面平行地刮蹭过去也很重要,如打深或前后俯仰一头先碰地,肯定也会改变杆面触球质量。

3. 握杆方式是成功击球的第三个关键因素

  通常有三种握杆方式:双手位于握把的左侧(弱势握杆);握把中央(中性握杆);握把右侧(强势握杆)。一直以来,每一种握杆方式都有着很大的受众面。1988年和1999年美国公开赛冠军库蒂斯-斯特兰奇(Curtis Strange)基本上是双手在握把的左侧,1992年美国公开赛汤姆-凯特(Tom Kite)一直将手放在握把的中央,而1993PGA锦标赛冠军保罗-阿辛格(Paul Azinger)则是采用比较强势的握杆。很明显,这三种握杆方法都被证实是成功的(三个美国公开赛冠军和一个PGA锦标赛冠军)。成功的原因是他们击球时双手的位置与瞄球位上双手的位置相同。如果你是弱势握杆,击球时握杆不要改为强势的,否则杆面会被打开,球容易右曲。如果你是强势握杆, 但在击球时双手移动到握把的左侧,杆面会关闭,球容易左曲。良好的握杆就是,自然握杆,击球处和瞄球位上的握杆看起来一样。

   一般说来,最好的握杆是你每次击球后都可以自然重复的握杆方式。这里对这个论述做些说明。能够产生高质量击球的唯一握杆方式就是能够在击球处保持瞄球位上的握杆方式。

挥杆的第三个基本要素就是挥杆弧半径。挥杆弧半径,相对于你的挥杆,是指从左肩到杆头的距离,也就是从挥杆中心到挥杆外缘的距离。这个挥杆的第三个必要条件要求在击球时杆身与左臂在一条直线上,常被称为保持挥杆弧半径不变,高球大师博比琼斯(Bobby Jones)简洁地称之为良好的时机

Golf71诠释:

1.    握杆方式会影响对上杆顶点的灵敏感知,稍微强势握杆,双手虎口有V字,开口偏右,右手食指扣扳机。上杆顶点要是有杆头要掉小去的拿不住的感觉说明上杆有点过了,上杆顶点仍然杠杆式拿稳球杆。木杆六成力度握杆,中铁七成,短铁八成,推杆五成。

2.    左手背正对目标,右手的往下转会导致左曲球,右手往上转会导致右曲球,像推杆我敢那样,两掌尽量平行相对和靠近,保持握松一点,这样杆头自然释放,如果挥杆平面没问题,杆面也会正对目标,击出的球又直又远。

 

4.保持挥杆弧半径能够使击球更为扎实。

很多业余球手击球时杆身先于左臂,导致杆头上翘,常造成打厚或者打薄。另外,未能保持挥杆弧半径还可能造成左曲球、右曲球、距离损失以及其它很多令人头痛的失误。

  身体轴心是成功挥杆的最后一个必要条件。在好的挥杆中,虽然脊柱本身也有一定的移动,但很多球手都会努力保持脊柱稳定,也即身体轴心稳定。稳定的身体轴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从侧面看,脊柱从臀部起前倾的程度应一直保持到击球。从正面看,身体轴心(脊柱和头部)也应该保持这个姿势。尽管脊柱和头部有一定程度的侧倾,但同样需要保持其稳定。不要机械地固定头部的位置,如果它在下杆过程有些浮动,同样会有很好的击球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