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100年算很长寿了,一年只有365天,这些小数字对于习惯于说大数字的深圳人来说,太小太少了。然而这就是我们可怜的生命数值。
观看NBA比赛,如果比赛结果已明确,剩余的时间就被称为垃圾时间。而我们生命的大部分时间类似于这种垃圾时间,做着各种大局已定,枯燥无趣的事情。
想要跟随自己的心灵,就需要换个环境,把自己的社会角色先放在一旁,自主旅游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绝大部分人愿意跟团旅游,我的旅游的一个目的就是摆脱约束,不走寻常路,所以选择了一个人自助旅游。
一般人去喀纳斯都是先去喀纳斯湖,再去禾木,我在网上看到有人骑马可以一天从禾木到喀纳斯湖,所以我决定先去禾木。
禾木两字按照当地图瓦人的字面解释是指哈熊身上的一块膘油,意思是指禾木富裕、漂亮,禾木是中国西部最北端的乡,原住民是最早先来的蒙古族图瓦人和后来的哈萨克族人。
禾木冬季严寒漫长,大雪封山,雪最厚可达两米,传统上只有6—9月的四个月可以通车进山,原木搭建房屋,禾木河绕村而过。小河、木房、炊烟、白桦林及骑马的牧人等……汇集成一幅幅优美的风景画,一步一景,任何一个角度去拍照都如明信片般美丽。近年来,禾木已成了摄影、徒步的胜地。
禾木的最佳观景点就是位于后边半山腰的观景平台,在禾木的三天里,我爬了三趟观景台。
我是2011.7.21日上午八点半我从乌鲁木齐乘飞机到喀纳斯机场,转乘民航班车到贾登峪门票站,我在地摊买了一些水果,也不洗直接吃。

没有班车,找到一个蓝牌车司机愿意去禾木,但是需要拼车,如果包车320元报价,我为了体验背包客的滋味,不包车,和他一起吆喝:禾木,禾木,谁去禾木,觉得很好玩,终于来了两个年轻人愿意和我拼车去禾木。司机非要拉够四个人,还在吆喝,我说服两个年轻人和我一起一人出100元,司机也被我说服让20元。终于出发了,虽然只有几十公里,路窄多弯,开不快,来到禾木已是下午了,就在下车的地点前面那家面馆,一边给手机充电,点了一盘过油肉拌面,旁边吃饭的的一个哈萨克小伙子主动与我搭讪,让我到他家看看家庭旅馆。
我觉得还比较干净,也没去其他地方,就决定住他家。
下午,小伙子帮我找了个图瓦马夫,要骑马登上半山腰的观景平台,刚过桥头,就遭遇大雨,在大树下躲了一会,见没有停歇的意思,冒雨继续登山。

上到平台,雨渐渐停了,雨后反而没雾,能见度很高,看着一座座湿漉漉的木屋,坐落在河道和大山之间,四处郁郁葱葱,觉得这里的风水真好。背山面水,玉带环绕,是一个生生不息的理想栖居之地,能够来到这里都应该感觉到幸福。



下山时坐在马背上,觉得骑马不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下马步行,让马夫先走了,取消了原来设想的从禾木骑马到喀纳斯的计划,决定明早乘车去喀纳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