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MSN搬家 |
二 颜色反应
1)浓H2SO4-醋酐(Liebermann-burchard)
2)三氯化锑或五氯化锑(kahlenberg)反应
4)氯仿-浓硫酸(salkawski)反应
将样品溶于氯仿,加入浓硫酸后,在氯仿层呈现红色或兰色,硫酸层有绿色荧光出现。
5)冰醋酸-乙酰氯(Tschugaeff)
3.
皂苷具有表面活性的现象:皂苷水溶液经强烈振摇能产生持久性的泡沫,且不因加热而消失。
皂苷的溶血作用:当皂苷水溶液与红细胞接触时,红细胞壁上的胆甾醇与皂苷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复合物沉淀,破坏了红细胞的正常渗透,使细胞内渗透压增加而发生崩解,从而导致溶血现象。
皂苷的水溶液注射进入静脉中,毒性极大,低浓度就能产生溶血作用;
皂苷的水溶液肌肉注射,容易引起组织坏死;
皂苷口服则无溶血作用,可能与其在肠胃不被吸收有关。
皂苷叫皂毒素,是就其有溶血作用而言。
溶血指数: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使血液中红细胞完全溶解的最低浓度。如甘草皂苷,溶血指数1:4000,溶血性能较强。根据溶血指数,计算皂苷的含量。如:某药材浸出液测得的溶血指数为1:1M,所用对照标准皂苷的溶血指数为1:100M,则药材中皂苷的含量为1%。
并不是所有的皂苷都具有溶血作用,皂苷溶血活性还与糖基部分有关
皂苷溶血活性还与糖部分有关,以单糖链皂苷溶血作用明显,某些双糖链皂苷无溶血作用,可是经过酶解转为单糖链皂苷,就具有溶血作用。
其他成分的溶血作用和抗溶血作用
植物粗提液中有一些其他成分也有溶血作用,如:
皂苷的沉淀反应:皂苷的水溶液可以和一些金属盐类如铅盐、钡盐、铜盐等产生沉淀。
第六节
一、苷元的提取与分离(一)
(二)分离
硅胶吸附柱层析、:获得原生苷元的方法1.
三萜化合物的分离
填料:硅胶(常用)
溶剂系统:石油醚-氯仿、苯-乙酸乙酯、氯仿-乙酸乙酯等。常压、低压、MPLC、HPLC
二、三萜皂苷的提取与分离
特性:由于糖分子的引入,极性基团明显增多,致使极性增强,故具有较大的极性而易溶于醇类溶剂、含水醇及水。难溶于弱极性的有机溶剂。
◆常用的提取方法:用甲醇或乙醇提取-石油醚等脱脂-正丁醇萃取-总皂苷
三萜皂苷的分离
1. 分配柱层析法
2.
Sephadex
三萜皂苷分离实例
1.如果某一混合物中含有人参皂苷Rc,Rd和Rg3,请用RP-18进行分离,并写出化合物流出的先后顺序。
结论:洗脱的先后顺序为:Rc>Rd>Rg3
第七节 结构测定
1、化学法
用Liebemman-Burchard反应和Molish反应鉴定三萜皂苷。
通过苷键裂解,而到小分子的苷元和糖,使结构测定简单化。
苷元结构确定可采用氧化、还原、脱水、甲基或双键转位、乙酰化、甲酯化等化学反应将未知苷元结构转变为已知化合物,然后将其IR、mp、Rf或其它光谱数据与已知物数据对照的方法推测其结构。
二、三萜的波谱特征
1、紫外光谱(UV)
结论:共轭体系使π π*跃迁向长波方向移动(红移)。共轭体系越大向长波方向移动移动越大。结构中有一个孤立双键:205-250nm
麦氏重排:条件:分子中存在一个不饱和基团,
RDA开裂:环己烯结构类型的化合物能发生RDA开裂,一般生成一个带正电荷的共轭二烯游离基和一个中性分子。
小结:第一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思考:1、取两只试管,各装1ml远志水提液,分别加2ml0.1M的HCl和2ml0.1M
2、取两只试管,各装1ml麦冬水提液,分别加2ml0.1M的HCl和2ml0.1M
3、某植物的水溶液:1.振摇后产生大量泡沫;2.
4、人参总皂苷的酸水解产物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可得到( )
A
思考:1.简述熊果酸与齐墩果酸的红外光谱区别。
2.简述柴胡皂苷a的分子组成,及在提取过程中为什么要加入少量吡啶。
3.《药典》人参鉴别方法:取试样0.5g,加乙醇5ml,振摇5min,滤过。取滤液少量,置蒸发皿中蒸干,滴加三氯化锑饱和的氯仿溶液,再蒸干,显紫色。试解释,与三氯化锑显色成分是什么,为什么用乙醇提取?
4.简述四环三萜皂苷元结构的异同点。
5.哪些试验常用于检测药材中皂苷的存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