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了黑中国帮埃塞俄比亚建的轻轨,外媒好辛苦

(2017-03-13 20:12:08)
标签:

杂谈

​​

【观察者网 文/赵可心】2015年9月,中国承建东非首条轻轨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开通运营,当地正式进入“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时代。

然而,运营一年多后,3月12日,外媒报道称,这条中资轻轨没帮太大忙,反而使交通更拥堵。

http://i.guancha.cn/news/2017/03/13/20170313170958977.png

中国承建东非首条轻轨 资料图

13日,微博博主@Silk_River_Research 指出BBC中文网的一篇报道,“随随便便又黑中国一道”。

http://i.guancha.cn/news/2017/03/13/20170313154001151.png

据观察者网查询,这篇BBC中文网的新闻,其实翻译自法新社12日报道。

http://i.guancha.cn/news/2017/03/13/20170313154034247.png

那这篇报道是怎样“随随便便”黑中国的?

首先,标题是这么写的——“中资轻轨没帮太大忙”(BBC中文网加了问号,但法新社直接是肯定句,以下以BBC的翻译文章作分析)。

开篇指出,本来要缓解拥堵、造福民众的高大上的中资轻轨,并没能拯救当地人。

http://i.guancha.cn/news/2017/03/13/20170313164311921.png

他们出行依然要靠“蓝驴”(当地一种蓝白相间的小型公交——观察者网注)。

http://i.guancha.cn/news/2017/03/13/20170313154137709.png

报道继续指出:轻轨票价虽然跟公交车差不多,却不能让所有人满意。为了进一步说明,还特意引述了几个市民的抱怨。

挤不上轻轨,退休老人耸耸肩:“比没有强点儿。”

等了15分钟挤上轻轨却发现人特别多,女乘客:“以后再也不坐了!”

部分轻轨横跨车道,小公车司机:“就算通轻轨的地方,堵车也更糟糕,因为不能过马路。”

http://i.guancha.cn/news/2017/03/13/20170313154227527.png

轻轨上拥挤的人群 观察者网截图自AFP新闻视频

接下来是例行介绍轻轨的中资背景。最后,新闻以专家解读(挪威科技大学铁路学教授)作结:我可以说它还是达到了目的,没有全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

http://i.guancha.cn/news/2017/03/13/20170313164338569.png

可以,这个结论非常客观。

根据埃塞俄比亚中央统计局2005年的公告,亚的斯亚贝巴估量人口总数约为297万人(不包含城市管辖范围内的农村人口),占埃塞俄比亚全国的24%。

在人口如此多的城市,修建一条轻轨就想解决全部出行压力?

http://i.guancha.cn/news/2017/03/13/20170313181946914.jpg

看完,中国网友坐不住了。外媒厉害啊,坐轻轨嫌拥挤,这锅该中铁背?逛商场嫌人多,是不是得怪商场?

http://i.guancha.cn/news/2017/03/13/20170313154336638.png

http://i.guancha.cn/news/2017/03/13/20170313154337378.png

http://i.guancha.cn/news/2017/03/13/20170313154937796.jpg

确定那些说再也不坐的人不是恨自己没上去?

http://i.guancha.cn/news/2017/03/13/20170313154358136.png

过去,亚的斯亚贝巴的公共交通主要为巴士、“蓝驴”。

http://i.guancha.cn/news/2017/03/13/20170313170614735.jpg

http://i.guancha.cn/news/2017/03/13/20170313170620680.jpg


http://i.guancha.cn/news/2017/03/13/20170313173604713.gif

中国承建的首条轻轨改变了市民的出行方式,而且在建设期间为当地增加了5000多个就业岗位。

可是靠一条轻轨怎么可能彻底解决几百万人的出行问题?

网友一眼看穿:“不是没用,是太少了”。

http://i.guancha.cn/news/2017/03/13/20170313154418531.png

http://i.guancha.cn/news/2017/03/13/20170313154418216.png

脸书上,网友也指出法新社和BBC真的不是为了黑而黑?

http://i.guancha.cn/news/2017/03/13/20170313154503207.png


http://i.guancha.cn/news/2017/03/13/20170313154503132.png


http://i.guancha.cn/news/2017/03/13/20170313154503891.png

世界上车厢拥挤的城市太多,车厢也很绝望:人多怪我咯 ?

http://i.guancha.cn/news/2017/03/13/20170313154514377.png

“需要继续建而已。饿得要死的时候,吃一个水饺当然涌出不大,要吃20个水饺才饱。但是不从第一个开始吃,永远吃不到第20个。”

(翻页为BBC中文网翻译全文)

《埃塞俄比亚:中资轻轨没帮太大忙?》

本来是要缓解拥堵、造福民众的,但是运营14个月,高大上的中资轻轨并没有成为亚的斯亚贝巴人企盼的救星,出行继续靠"蓝驴"(当地一种蓝白相间的小型巴士——观察者网注)。

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电动轻轨看上去很是高大上。非洲大陆,破旧的柴油车是交通工具的主角,轻轨非常罕见。

但是,尽管政府做了不少承诺,轻轨运营14个月了,下面的公路还是堵到水泄不通,不少市民出行还是只能依赖拥挤不堪的小公共。

退休老人Zerayakob Assefa正在等轻轨车,他要去东郊。他对造价接近5亿美元的轻轨颇不以为然,耸耸肩说,"比没有强点儿。"

15分钟后,车总算来了,太挤,上不去。

另外一名女乘客好不容易挤了进去,大叹一声,"我以后再也不坐了!"

轻轨2015年9月正式投入运行,宗旨是缓解亚的斯亚贝巴的交通拥堵(埃塞俄比亚是非洲第二人口大国)。这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第一个轻轨,引起拉各斯、内罗毕等其他一些正在筹划轻轨的非洲大城市的关注。

http://i.guancha.cn/news/2017/03/13/20170313154110153.png

增长红利

埃塞俄比亚官员说,34公里长轻轨是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红利。

埃塞俄比亚经济表现在非洲确实名列前茅,世界银行说,2015年增幅将近10%。不过,因为干旱和最近发生一系列针对外商企业的反政府抗议行动,预计增长会放缓。

但是,这并没有阻止政府大笔投入中国承建的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水坝、候机楼、高速路等。

亚的斯亚贝巴轻轨由中国中铁公司承建,造价4.75亿美元,资金85%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

正式揭幕运行时,亚的斯亚贝巴人很兴奋,排队几个小时,争做搭乘轻轨第一人。但是现在他们说,轻轨并不像他们希望的那样、是扭转乾坤的救星。

轻轨票价从10美分到30美分不等,和搭乘公共汽车差不多,但是通勤者抱怨,轻轨也很挤,并且只覆盖部分地区。

亚的斯亚贝巴400万人,大多数别无选择,只能继续搭乘"蓝驴"—小公共的绰号。

还有通勤者甚至抱怨,轻轨甚至加剧了交通拥堵。

部分地区轻轨是高架的,但其他地区,轻轨纵切或横跨车道。小公共司机Amin Ansar说,这让堵车更严重了。"就算通轻轨的地方,堵车也更糟糕,因为不能过马路。"

没有速效药

亚的斯亚贝巴轻轨管理部门的发言人Awoke Mulu说,已经有5000万人搭乘,轻轨给通勤者带来"积极影响",但是,亚的斯亚贝巴人口太多、而且还在快速增加,交通是个老大难。

另外,磨损也是个问题,41列轻轨列车当中大约三分之一在维修,不能运营。这也让拥挤、晚点更严重。

Elias Kass是挪威科技大学铁路学教授。他说,规划者没有考虑将新建的轻轨融和入原有的公交系统。

不管是轻轨还是公交,通勤者需要走很长的距离、穿过繁忙的公路才能搭乘。Kassa教授警告说,这个问题不改善,最后一定会给公共交通网起到破坏作用。

不过,Kassa教授还说,"(轻轨)的目的是缓解交通体系匮乏,特别是低收入人群。这么看,我可以说它还是达到了目的,没有全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