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偌大的奥运赛场,若你只身一人,代表祖国而战,可能没有队友、没有亲人、没有助威者,那将是何种孤独?那又是何种荣誉?据中新网8月4日报道,在本届的 巴西奥运会上,华天将作为唯一佩戴中国国徽的骑士参加马术比赛;在伦敦奥运会上,白发全是唯一一个代表中国参加铁人三项的运动员;更早一些,在1932年 洛杉矶奥运会上,刘长春更是第一位走进奥运赛场的中国人;而世界各地,还有更多代表国家独自踏上征程的运动员。但现在,有了亿万守候在电视机前为这些运动 员加油助威的观众,他们将不再不“孤独”。
http://i.guancha.cn/news/2016/08/05/20160805072548622.jpg
唯一佩戴中国国徽征战的骑士华天
在里约奥运中国代表团416名运动员名单上,马术这一项只有华天一人。他是唯一单人出战一个大项的中国选手,形单影只。
有人说,他是中国最孤独的奥运选手。2008年北京奥运会,年仅18岁的华天,因其成为国际四星级骑士和唯一代表中国参赛的奥运骑手而备受瞩目;八年后,他将带着全新的马匹,再度只身代表中国而战。
出生于英国伦敦的华天,曾在北京和香港生活,11岁随父母回英国定居。他父亲是中国人,从事航空行业;爷爷是中国空军首批飞行员、中国空军历史上第一个特等勋章获得者;母亲则是英国贵族的后代。华天从小就在马术俱乐部接受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奥运赛场最高贵、优雅、烧钱的马术赛场上,这个操着一口流利英伦腔的帅气混血儿,是唯一佩戴中国国徽的选手。
虽然大多数中国人不了解马术这项复杂运动的奥妙所在,但很多人通过奥运知道了华天,在中国这个名字就几乎等于马术本身。
“只有你一个人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孤独吗?”近日面对媒体此问,愈发成熟的华天早已不以为然。在他看来,与他一起战斗的还有庞大的中国代表团。不过他也期许:“有一天可以和更多的中国骑手一起参加奥运会。”
这些年,经历了战马生病、经费缺乏等重重坎坷,华天并没有放弃。里约奥运,他将继续佩戴中国国徽征战赛场。
时隔八年,华天将不再不“孤独”。赛场内外及守候在电视机前的亿万中国人,将会为他的这份执著、努力而感动,时刻为他加油助威。
不管成绩如何,华天成为中国马术的形象代言人,让世界认识中国马术,推广马术在中国的发展,让普通民众真正了解和参与马术,这便是他在奥运之外,对祖国更重要的意义所在。
孤军作战的“军中铁人”白发全
连续两届奥运会获得男子铁人三项中国代表团唯一门票,军人运动员白发全以一己之力,将中国在这项运动上的水平,提高到新层次。
独自作战的他有多孤独?上届伦敦奥运会,白发全独自一人踏上了去伦敦的征程。“我一个人坐飞机飞到伦敦,3号晚上到伦敦,4号就去看张一的比赛,官方训练、验车、适应场地,7号参加比赛的时候感觉体力上有些跟不上。”
http://i.guancha.cn/news/2016/08/05/20160805072650343.jpg
在伦敦奥运会比赛中,没有教练陪伴、体力不佳的白发全最终排名第46位。这一成绩对金牌而言不值一提,但对于独自参赛的铁人三项运动员来说,却是艰难前进的一步。
赛后白发全感慨自己经验不足,他说:“有经验的运动员都住在赛场附近,我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住在奥运村,从驻地到赛场就需要一个多小时,到了伦敦赛前几天都是从早上6点出发晚上6点才能回来,比赛的时候感觉自己的体力明显跟不上。”
没能发挥自己的水平略感遗憾,不过,伦敦奥运之行对于白发全来说是宝贵经历。他说,“奥运会参赛选手的水平都很高,每一项大家都在拼,不像国内比赛还能稍 微缓一下。”这样的经验和经历对白发全来说难能可贵,“有了这一次的经验和教训,我想下次会更好,我下一届(奥运会)还会努力要去参加。”
在国际赛场的白发全是孤独的。他说,很希望有队友在旁边能在各方面有个帮助,能够打战术配合,“肯定希望能有队友一起参赛,有两个人一起比赛赛场上、赛场下都有个照应,心理上也会更加踏实,毕竟孤军作战的感觉不一样,还是自己人靠得住些”。
四年之后,已年满三十岁的白发全如愿再次踏上里约奥运征程。有了上次奥运经验,相信“永不言败”的他在将取得更满意的成绩。
不管最终成绩如何,白发全的努力、顽强拼搏和执著坚持,早已兑现他许下的愿望:“当一名军人中的铁人,是我一生的承诺与追求”。
将中国铁人三项运动这一弱势项目,冲出亚洲、带入奥运时代,已是他为中国作出的突出贡献。
代表四亿中国人出战的奥运第一人刘长春
将时间拨回84年前,1932年7月31日15时,美国洛杉矶,第10届奥运会开幕后的第二天,在男子100米短跑预赛起跑线前、高大魁梧的欧美运动员中间,一个身材矮小、肤色黝黑的中国选手吸引了众人好奇的目光。他就是第一位走进奥运赛场的中国人——刘长春。
http://i.guancha.cn/news/2016/08/05/20160805072727529.jpg
发令枪响,仅仅11秒钟之后,这个尚未被洋人所熟识的中国青年,便被宣布从预赛中淘汰出局。在6名参赛者中,他只取得了第5名的成绩,与最先撞线的选手相差约4米距离,相隔时间不足1秒。
这一成绩在今天看来或许不值一提,但历史将这一瞬间永久地铭刻下来。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每当有人试图讲述中国在奥运赛场上的艰辛历程,便一定会提及这个名字:刘长春。
http://i.guancha.cn/news/2016/08/05/20160805072739889.jpg
1932年8月21日,路费不够的刘长春拖着疲惫的身躯,在当地华侨捐助下,才得以登上邮轮启程回国,结束了他本人的、也是中国人的第一次奥运之旅。没有他这第一次,又哪有后来人的许多次?如今已经在奥运夺取超过百块金牌的中国猛将们,又怎能忘记当年刘长春远征的豪情?
从一人参赛到里约奥运416人参赛,时间跨越84年,背后见证的是中国命运经历的沧桑巨变,令人感慨。诚如刘长春之子、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刘鸿图所言:“国运衰则体育衰,国运兴则体育兴!”
(记者 石龙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