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促使我思考班级班级工作的未来走向何方?新的教育改革和育人目标要求我们未来培养出来的学生是要有尊严,有思想,有能力,能持续发展,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的人。这就决定了传统的的班级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的教育教学的要求。班级工作由管理走向建设是班级工作的必由之路。那么班级管理与班级建设有何区别呢?
一、师生关系上的区别:
传统的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是班级的权威,处于班级管理的主动地位,学生是班级的臣民处班级管理的被动地位。教师大多对学生起的作用是说教和训斥。换句话说:班主任老师说了算,学生被动跟着干。
现代的班级建设师生平等,彼此间相互尊重,和谐相处。教师更多的是对学生起到的是激发和唤醒作用,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自主的发展。换句话说:班主任老师是学生的精神领袖。
二、班级活动设置上的区别:
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级活动的设置往往是班主任老师凭经验安排,或随机的安排。往往是为了活动而活动。缺少策划,缺少预设,缺少挖掘活动中的教育内涵。活动往往是重视形式,忽视教育效果及教育效果的延伸性。
现代班级建设的活动设置,更多关注的是活动的适切性。活动的设置立足于学生的习惯养成及长远发展。能从课程的角度有规划,有计划有目标的设置各项活动,活动重视的活动背后的教育意义!
三、班级教育效果上的区别:
传统的班级管理效果往往是班主任在与不在,学生的表现不一样。但老师在的时候毕老师不在的时候学生表现的要好,因为迫于班主任老师的压力。班主任老师一旦不在,学生就有解放的感觉。学生的表现取决于班主任是否在监督他。
现代班级班级建设效果老师在与不在学生的表现也不一样。不同的是班主任不在的时候比班主任在的时候学生表现的更好。学生已明确自己应该做好自己该做的每一件事情。学生更多的的学会了自主、自我管理。
四、班级评价方式上的区别:
传统的班级管理的评价是为了区分好坏。评价更多的指向找学生的不足,从而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评价方式单一,不具备鼓励性与调动性。
现代班级建设的评价是为了促进和提高。评价更对指向找学生的优点与进步,从而激发和调动学生积极向上。评价方式多元全面。有正向的激励作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