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敬业与乐业(梁启超)》教学设计

(2011-01-11 09:58:08)
标签:

杂谈

分类: 优秀教学案例

《敬业与乐业(梁启超)》教学设计

(长汀县濯田中学   钟贵洪)

一.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理解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及二者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3.          初步学习“摆事实”( 举例论证)和“讲道理”(道理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4.          对自身学习态度进行反思,端正学习态度,做到“敬业”与“乐业”。

5.          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提升思想素养。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有业----敬业----乐业),把握论证方法。

2.              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

三.          教学准备:

1.              搜集有关梁启超的有关资料,以供课上交流。

2.              教学录音及设备。

3.              小黑板(出示字词与课内思考练习题)。

四.          教学安排: 四课时

五.          教法与学法:

1.              朗读法。

2.              品悟法。

六.          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刚刚结束了第一次月考。面对着自己的成绩,面对着自己与那些成绩比自己高的同学,你是否有反思一下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你是否做到了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呢?我们又该怎样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乐事呢?

七十多年前,我国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在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主张。尽管时隔大半世纪,但他所提的这种主张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

(板书课题)

(二)        走近作者:

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著有《饮冰室合集》。

(三)        检查预习情况:(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释义(并注意写法):

     征引:引用。   

     佝偻gōulóu

     pián

     亵渎xièdú):轻慢,不庄重。

     心无旁:专心致志,一点也不分心。 wù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不二法门: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言行相顾: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不舍: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guō

(四)        整体感知,理清写作思路:

1.              播放教学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

(1)       从题目上来看,本文谈论的是一个关于什么的问题?

(对职业应采取怎样的态度)

(2)       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在文中划出能明确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读一读,好好揣摩。

(“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第一要敬业。……第二要乐业。)

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五)        课时小结:

1.              本节课主要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扫清文字障碍。

2.              初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见解。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的字词导入。

(一)        提问:

本文从文体上看,既是一篇演讲辞,更是一篇议论性较强的文章。也就是议论文。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它通常由论点 、论据、论证三要素构成。那么什么叫“论点”?什么叫“论据”?什么又叫“论证”呢?

 

举例引导:(举班上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做例子)

小丘同学学习怎么样?                  ----------讨论的问题

↓↓

小丘同学学习认真,成绩好!            ­­­­-----­­­­­­­­­­­­­­­­­­­­-----你的看法,观点

↑↑

小丘同学上次月考成绩总分760分,排名第一。------依据,事实

(二)        像上例中,你对某一个问题所持有的看法或观点,在议论文中,就叫做“论点”。用来证明你的观点的材料和依据,就叫做“论据”。而运用那些材料和依据来证明你的观点的过程和方法,就叫做“论证”。(板书议论文三要素)

(三)        文章标题为“敬业与乐业”,那么,它是讨论关于什么问题的呢?  试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对职业应采取怎样的态度)(课文第5段: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要敬业与乐业。)

(四)        认真朗读课文,思考:

1.      文中除了谈论“敬业”与“乐业”外,还谈论了什么问题呢?(有业)(课文第3段: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2.          根据作者先后所谈论的问题,将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

第一层(1--5)有业; 第二层(6--7)敬业;第三层(8)乐业。

(五)        赏析第一层:仔细朗读(1—5段)

1.              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找了哪些材料依据?

(1)  孔子的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2) 百丈禅师的故事:“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

2.              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其用意是什么?

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

3.              请你再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

(1)       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

(2)       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

(3)       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

(4)       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

(六)        课时小结

1.              本节课时,主要是通过学生身边的实际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议论文的三要素。

2.              领会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引导论证“有业之必要”的。

 

 

第三课时

复习上节课的议论文知识导入。(论点,论据,论证)

(一)        赏析第二层:仔细朗读(67段)

1.              假设是你,你打算怎样来证明“要敬业”这一观点?

(学生讨论)

2.              本文作者梁启超先生又是怎样证明的呢?他提供了哪些依据?

(1)       朱子的话;

(2)       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的例子;

(3)       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

(4)       木匠与政治家,挑粪工与军人;

(5)       曾文正,庄子,孔子的话。

3.              思考:这些依据有什么特点?可以大致分成几类?

  明确:

第一类(1)和(5)都是名人名言;

第二类(2)(3)(4)都是实际的事例。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明白论据的两种类型: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二)        再次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证明这一论点的?

明确:

(1)       什么是“敬” ----主一无适便是敬

↓↓

(2)       为什么要“敬”----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

(3)       怎样“敬”----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

(三)        拓展延伸

我们常说,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假如把“学业”当成是你的“业”,那么,学习了本节课后,你认为该怎样“敬业”?

(学生讨论)

(四)        课时小结

1.              本节课时着重研讨作者论证“敬业”的过程。

2.              引导学生明白议论文论据的两种基本类型。

 

第四课时

复习旧知导入。(议论文论据的两种形式)

(一)        赏析第三层:请同学们默读第8

1.              作者论证完了“有业”和“敬业”之后,紧接着又是怎样论证“乐业”的呢?

梁启超先生从司空见惯的“做工好苦呀”的叹气声中谈起,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四肢,五官)“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对于无法逃避的事,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

然后,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2.              为什么说“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学生讨论)

3.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文中列举了哪几条理由?你能不能举一个实际的例子?

示例: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正是这种“乐业”的精神,成就了她们非凡的人生与辉煌的事业。)

(二)        综合全文,思考:文末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如此”指的是什么?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明确:

(1)       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有业)

(2)       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敬业)

(3)       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乐业)

(三)        质疑探究

作者在论述“敬业”的问题时,提到“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学生讨论)

(四)        课时总结

1.  本文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思想主张,深入浅出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2.  写作特点:

(1)       论证条理清晰,论据充分有力。这篇讲演词开头提出了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三层分别论述“有业”“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晰。

(2)       论证说理,引经据典。本文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儒家的《礼记》《论语》、孔子、朱熹、曾国藩,道家的《老子》《庄子》,佛家的百大禅师,都被作者拿出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还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

(3)       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

(五)        作业布置

(1)       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好好揣摩。

(2)       根据本文所学的议论文知识,试写一篇以“自信”为话题的议论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